站內檢索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授、院長,吉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以哲學、宗教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佛教哲學為主要研究方向。曾獲浙江省師德師風優秀個人稱號。邱教授將簡介《華嚴經》的思想特點,以及對佛教發展的影響。 敬請關注12月1日晚上7時30分首播「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十堂:「《華嚴經》的圓融觀」,將帶領大眾走入精彩的華嚴世界。和學者及行者一起來收獲佛家的富貴。 人間佛教思想專題: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FrS_cBZ32T8U96cRyukug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即將在12月1日晚上7時30分開播:「《華嚴經》的.....
【佛陀紀念館實10周年紀念專書】 總論
本書的撰寫緣起,即是以「探討問題」的態度切入,過程中,僧俗之間就各種問題歷經1年多的互相攻錯,每次聚集2、30人,不亞於學術會議的論辯。也因為如此,身為歷史當事者的出家人與歷史旁觀察者的研究者,雙方之間縮短了認知上的差距,有了共通的話語權,並非僅止於一方之見。如此反身性究明事理的探討方式,得以清楚梳理佛陀紀念館其創立與10年來的擘畫經營,在佛光山整體佛教事業發展中所占的地位與具體呈現的意義。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過程中對相關地區語言的影響,單獨或比較研究。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教育大學 追尋人類語言在歷史上的變化的軌跡,描寫變化的過程,探求變化的原因,總結變化與發展的規律,這是歷史語言學的核心任務。導致語言變化的原因很複雜。在已知的當中,語言接觸最為重要。造成不同語言間接觸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宗教的跨語言跨文化傳播又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種。大規模的宗教傳播,通常要依靠經典的翻譯。經典的翻譯,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接觸。任何翻譯作品的語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源頭語的影響。這一點在通常是外來傳教者將熟悉的源頭語翻譯為不熟悉的目的語的宗教經典的翻譯.....
「望海明珠 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16、17日中英首播
,貫穿於古代中國至中亞、印度間的經貿商道,但,大家可知海路的絲綢之路是如何興起的,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上,你可知又有多少位中國僧人為了求法,是如何走上海線絲路呢? 為讓社會大眾了解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發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舉辦「望海明珠: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7月16日及7月17日,特舉辦中文、英文各一場,在線上透過中外學者對話探討、闡述分享,將為大家解開這海上絲路的謎題。 這一場人類史上的奇異之旅,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傳播形成的「大圓環」的絲綢之路,涵蓋了東亞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發展。從「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佛學泰斗柏克萊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