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4月1日「金剛經的無住觀」線上播出
任主持,以「金剛經的無住觀」為題對談,深入探討金剛經在般若經典的重要性,以及對於學佛修行的饒益。 《金剛經》對於佛教徒而言,是一部耳熟能詳的經典,也是自古以來,各階層上自國王大臣、知識份子乃至一般民間信仰,舉凡消災、延壽、往生超度各項佛事,普遍都會供奉持誦的經典,而梁昭明太子,將其分為三十二分;唐玄宗將之定為佛教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並為其作註釋,可見其重要性。由此,蘊含般若智慧的《金剛經》,不管是在修行的啟迪上,或者是人心的撫慰,實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隨,尤其《金剛經》的無住觀,更是能讓修行者通透徹悟,身心放下的關鍵妙義。 覺誠法師是人間佛教的現代富樓那,不怕苦、不怕難的行者。先是在天主教信仰為主.....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等。在佛教思想史研究、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研究等諸多領域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成果。 主持人王雪梅教授現任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佛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彌勒信仰研究》及合著《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已主持並完成多個國家級課題。 本次論壇將探討四項人間佛教學的大哉問:「傳統佛教思想史研究與當代人間佛教問題研究的意義關聯何在?」、「星雲大師的思想特質展現了什麼『張力結構?』」、「如何論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理性、合法性?」、「如何因應人間佛教的發展困境及未來展望?」程恭讓教授將以深入而精譬的見解來解開疑難。 本次論壇具有五項特點「確立星雲大師弘法時間.....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戒會儀軌、淨土法門,尤其梵唄唱誦、音聲美好,度眾無數。 另一位與談人龔隽教授,現任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對中國佛教思想史及中國哲學史有很深造詣。龔教授在禪宗思想史、《大乘起信論》研究、佛教哲學等方面的著述非常豐富,對於人間佛教的發展與研究尤為關注。 這場論壇將探討「《維摩詰經》的思想特點」、「對佛教思想、修行,及佛教發展的影響」、「對《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的理解、體會」、「星雲大師對《維摩詰經》的體現與實踐」等面向。從理論與實務來認識「《維摩經》的不二觀」。敬請關注11月1日晚上7時30分首播「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九堂:「《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維摩詰經》的不.....
人間佛教的教義觀 4月1日播出
本懷。 課程議題依序為探討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建築觀、生死觀、念佛觀、淨土觀,提供社會大眾認識理解人間佛教如何推進佛法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 YouTube 微信 你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劃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二堂課「人間佛教的教義觀」,將於4月1日19:30播出,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對談,依據〈「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探討大乘佛教思想的演變過程,指出中國佛教的特質、底色是超越大、小乘佛教的圓教思想,人間佛教的開放性和圓融性,正是能夠與世界各.....
人間佛教知多少 7月1日播出菩薩觀
教的菩薩觀」,將於7月1日晚上19:30至20:30播出,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與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進行對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擔任主持人。 著有《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研究》、《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及《慈悲喜捨:佛教菩薩觀》等專著的李利安教授將圍繞中國觀音信仰的體系,剖析涵蓋半個亞洲的觀音信仰,其歷史發展演變、蘊藏的文化結構,並依據《法華經》、《華嚴經》等內容,介紹觀音信仰的各種不同形態。 覺培法師則強調「菩薩道」是一條覺悟有情的修行之路,而人間佛教的菩薩觀,必須在生活中實踐、印證,調伏剛強難化的各種習氣煩惱。就如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及佛光會,奮鬥一生,將佛.....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6月1日播出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香港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廣興教授進行對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擔任主持人。 星雲大師在《釋迦牟尼佛傳》裡談到,一個宗教的教主,他的思想、觀念、言行,代表他所傳播的信仰,唯有正確的認識佛陀,才能夠正確的理解佛教。 因此,廣興將依據漢傳佛教的《阿含經》及南傳佛教的《尼柯耶》,分析佛陀在種姓制度、階級森嚴的社會,如何帶領弟子走出一條反對神力,不搞個人崇拜,以及重視平等、自由思惟、實踐佛法的領導風格。此外,也是《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主編的如常法師,將分享在星雲大師指導下,參與佛陀紀念館從規劃、執行到落實運作的歷程,以及暢談在大師身上所體會到的人間佛教的理念與精.....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教學並重,思想與實踐合一」。 這堂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人間佛教思想如何貫穿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的關係?」、「本書是採用何種詮釋路徑來介紹《法華經》?」、「天台思想與《法華經》的關聯為何?其對《法華經》信仰推展的貢獻為何?」、「如何運用《法華經》思想令人間佛教行者生起成佛的信心?」 課程將於6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reurl.cc/Yel4Wl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6月1日線上播出第四堂課,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擔任主持人。.....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的佛法富貴,並提供如何在生活中理解與實踐經典的方法。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不同譯本,內容揭示「一真法界」、「圓融無礙」的境界,並指出成佛之道,信、解、行、證的歷程,因此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的說法。 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推動兩岸、全球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主編《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論文》等相關內容,以及策劃傳播人間佛教相關論壇、講座。 主講者如常法師是佛陀紀念館館長,也是《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總主編,佛光山南華大學副教授。佛陀紀念館從無到有的建設,都是星雲大師親自帶著他執行、落實,.....
【論壇預告】 12月1日人間佛教的淨土觀
教授結合經論及實踐,為大家介紹佛教淨土思想的源流與演變過程。 西北大學王雪梅教授同時也是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攻中國宗教文獻、中國宗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彌勒信仰研究》等,對佛教文獻有深入研究,藉由經典的梳理,分析淨土思想的過去與現在意涵。覺居法師也是佛光山台中惠中寺的住持,二十年前,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時,覺居法師全心全意投入賑災的工作,並積極的透過主持寺院舉辦各種文教弘法活動,為人慈悲隨和,此次將以自身的弘法經歷說明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模式,「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線上課程使大眾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繼續聽經聞法,以正知正見累積.....
11月1日人間佛教念佛觀 是心是佛話念佛
念佛會建立起的念佛弘法模式,為觀眾展示正確、如法的念佛修持。 陳劍鍠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佛教文學碩士班、人間佛教管理文憑課程,同時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對於淨土法門、念佛法門深有研究,以出版及講授與淨土信仰相關的思想研究而享譽學界。滿謙法師則歷任佛光山於澳洲、歐洲等海內外道場的住持,承擔創辦南天大學的任務,是集建寺、安僧、弘法、教育等才能於一身的菩薩行者,以自身的弘法經驗,見證人間佛教的修持成果。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時代的特殊需求,而開創的弘法新模式,自今年3月推出第一堂佛法課程後,目前已陸續播出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