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教義觀 4月1日播出
觀」,將於4月1日19:30播出,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對談,依據〈「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探討大乘佛教思想的演變過程,指出中國佛教的特質、底色是超越大、小乘佛教的圓教思想,人間佛教的開放性和圓融性,正是能夠與世界各地文化相融和,而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的根本原因。 3月1日的第一堂「人間佛教的修行觀」,首播即掀起熱潮,一周內觀眾累計萬餘人次,遍及兩岸三地與歐、美、澳、非。此線上弘法新模式,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每月1日晚上19:30-20:30進行不同主題的論壇,掀起人間佛教的新旋風,不容錯過! .....
人間佛教知多少 7月1日播出菩薩觀
,帶來今日佛教國際化之成就,這就是大眾修行菩薩道的楷模。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以線上論壇方式進行,每月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進行異地連線,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讓大眾可以突破疫情的隔離,超越時空同堂共修,以學佛的新模式,為浮躁的社會人心注入正能量。自3月1日開播至今,已先後播出「人間佛教的修行觀」、「人間佛教的教義觀」、「人間佛教的般若觀」及「人間佛教的佛陀觀」等議題。 妙凡法師表示,線上系列論壇開播4個月,累計觀眾已遍及兩岸三地與歐、美、澳、非等地,藉由雲端的平台,推動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繼「人間佛教的菩薩觀」之後,尚有制度觀、建築觀、生死觀、念佛觀、淨土觀等議題,將依序於每.....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6月1日播出
上論壇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大眾認識理解人間佛教如何推進佛法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儼然形成一股學佛的新旋風。在疫情等外在因素導致人心不穩的今日,這種超越時空距離的共修方式帶來的正能量,對當今社會更是彌足珍貴,歡迎觀眾前往YouTube平台,重溫往期論壇的精采內容。 YouTube 人間生活禪 你想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畫的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4堂課「人間佛教的佛陀觀」,將於6月1日晚上19時30分至20時30分播出,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香港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廣興教授.....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及其生命關懷與人文療癒?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如何共暢佛陀本懷?」等等的議題。 作者著作的意旨,在敘說:「若能於人世間真實實踐佛法,即能有助於調適身心、利濟社會、轉化生命,終究於開悟解脫、超越生死。」切莫錯過這場精采的講座。 課程將於12月1日晚上7:30在YOUTUBE播出,敬邀大家準時收看。 YOUTUBE連結:https://lurl.cc/q0ziQZ 想瞭解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一古一今的兩大師如何共暢佛陀本懷?就不能錯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壓軸的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將於12月1日線上登場。邀請.....
94 122 158 184 210 230 256 280 314 338 360 388 416 442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觀音信仰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的感應觀 繼承與超越 —星雲大師祈願思想的現代轉型 祈願的演變發展與反思 星雲大師白話文譯經精神與實踐的歷史意義與未來展望 《勝鬘經‧十受章》注疏的敦煌本和傳世本比較研究 —兼論星雲大師《勝鬘經十大受》的實踐性闡釋 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生命倫理觀及其現實啟示 星雲大師共生觀在當下的生態倫理內涵及意義 「無我」才能「有我」 —星雲大師責任倫理思想研究 菩薩人格的內涵及其養成 —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人格理.....
【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座談會開示 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問道。法鼓文理學院鄧偉仁教授提出:「佛教如何做得更好?」曾編過《世界佛教通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則表示,在豐富傳統佛教的戒定慧、弘法的範圍,大師對佛教的貢獻沒有人可以超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星雲大師的成就可以說是神話!」 星雲大師回應:「未來的佛光山要仰仗大家多給予指教,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此外也期許:「未來佛教的青年,還要請各位老師多指導。」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開幕上致詞表示,學者專家貢獻智慧,運用佛法的理念,因應現今詭譎多變的社會。會中也談到人間佛教如何面對外在的衝擊。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不在於理論高深,而是要能夠使人人能懂,可以在生活中受.....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化領域中的地位,解讀人間佛教贏得社會大眾認可與支援的多途路徑。 武漢大學博士生姜文婷報告的題目是《論星雲大師人間性與超超性相結合的美學思想》,她分析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認為星雲大師美學思想具有人間性與超越性相結合的特點,同時,星雲大師美學思想中的人間性並非對現實中日常生活的簡單回歸,而是作為一種表像,在最終的審美境界中與超越性相結合,共同構成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 佛光祖庭大覺寺職事知傳法師發表題為《星雲大師“音樂弘法”之研究》,她通過對佛光山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的歷程梳理,以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的形式、效應以及對後世的影響等視角,較為全面的歸納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的狀況。 佛光大藏經藝文藏妙端法師的發表題.....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講適應於不同場合與不同聽眾,這些特點皆可概括為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李志明報告的題目是《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山“人道詩學情感觀”比較研究——兼論二師對“抒情言志”詩學傳統的繼承與超越及其時代意義》,文章比對了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在文學主張與佛學理念上的相通之處,又分別闡明了二師各自所具有的文學特點,他認為二師的文學理論與創作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應當被學界所注意。 夏德美老師依次對以上三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她首先對三位同學的文章表示肯定,認為論文內容扎實,同時提出此類比較類型的文章很有難度,可能會因為對所比較的雙方瞭解不夠深入,導致用詞等方面的不夠準確。最後夏.....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高度的趨同性,在群體中解讀個體對佛教的發展至關重要,王老師對大師書中的「自我」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並以此為切入點詮釋「回歸佛陀本懷」的意義,深入詮釋了人間佛教「人成即佛成」的內涵,最終揭示出佛教積極的、超越的、自我圓滿的特質。 王老師認為開啟未來重點在於理解現代性,人間佛教謀求觀念與制度兩個層面的現代化轉變,其目的在於使佛教順應現代觀念與現代社會的變遷,尋求佛教自身的現代化生存與發展,而人間佛教可以為解決現代性問題提供一種資源。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其旨在解決傳統和當代的問題,傳統和現代最大的差別,不是物質或者科技的不同,而是自我的認識不同。 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也贈與《人間佛教回歸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