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8月1日共同探索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圖說:「人間佛教的制度觀」,將於8月1日播出,由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進行對談。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人間社 心曇 高雄報導 8月1日共同探索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你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劃的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六堂課「人間佛教的制度觀」,將於8月1日晚上19:30至20:30播出,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進行對談,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7月1日登場
學哲學博士,曾於台灣大學哲學系、華梵大學哲學系等校任教,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並擔任人文學院國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上海抱樸講堂主講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儒學、道家哲學、禪宗哲學、宋明儒學、當代中國哲學、中國哲學方法論等,著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爭——老子的智慧》、《陽明哲學與陽明文選》等近20本專書。 《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一書共十章,分別就星雲大師《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迷悟之間》、《八大人覺經十講》五部書作研究。提出「大乘菩薩道的根本精神就是般若智與菩提心」、「大師的著作彰顯他事業成就的行動哲學」、「大師的思想.....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於6月1日線上播出第四堂課,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擔任主持人。 永本法師,1983年依止星雲大師出家,1991年畢業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現任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佛光山叢林學院專任教師、南華大學專技級教授。專研天臺教法,著有《天臺四教儀釋譯》、《天臺小止觀》、《課堂上的摩訶止觀》等專書。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一書,融會古今諸家觀點的精要,探討星雲大師各種弘法事業的實踐,其背後所蘊含的理論教義,顯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菩薩行思想的特色。主要秉持人間佛教的精神來解說《法華經》,分成前後兩篇。闡述:「《法華經》.....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5月1日登場
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線上講說這段歷史。 講座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邀請《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作者邱永輝教授主講。邱教授是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這堂課的主持兼與談人李玉珍教授,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為台灣著名的佛教性別議題學者。 邱永輝教授以親身田野調查所作客觀的記錄,從國際關係視角見證中印的古往今來,用縱橫比較的方法為佛教回傳印度做歷史定位,寫下首部紀錄佛光山在印度的弘法發展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一書是基於歷史文獻研究,對佛教在印度的發展歷史和現狀進行綜述。並對佛光山在印度加爾各答、德里和菩提伽耶的三個.....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線上開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即將在12月1日晚上7時30分開播:「《華嚴經》的圓融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兩位主講者: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主講。這場講座將帶領大眾一窺《華嚴經》的佛法富貴,並提供如何在生活中理解與實踐經典的方法。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不同譯本,內容揭示「一真法界」、「圓融無礙」的境界,並指出成佛之道,信、解、行、證的歷程,因此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的說法。 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推動兩岸、全球研究星雲大師.....
【論壇預告】 12月1日人間佛教的淨土觀
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台灣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與西北大學哲學院王雪梅教授結合經論及實踐,為大家介紹佛教淨土思想的源流與演變過程。 西北大學王雪梅教授同時也是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攻中國宗教文獻、中國宗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彌勒信仰研究》等,對佛教文獻有深入研究,藉由經典的梳理,分析淨土思想的過去與現在意涵。覺居法師也是佛光山台中惠中寺的住持,二十年前,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時,覺居法師全心全意投入賑災的工作,並積極的透過主持寺院舉辦各種文教弘法活動,為人慈悲隨和,此次將以自身的弘法經歷說明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模式,「人間.....
3月1日首播「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壇的主講人董平教授對談,開春後3月1日晚上7:30-8:30線上開播,帶領大眾深入佛法堂奧。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的言行錄,弟子法海集記,是除了佛經以外,高僧大德的著作中,唯一被世人尊稱為「經」。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影響。《壇經》以「無念、無相、無住」為修行法門,主要是使人人能「明心見性」而解脫。若能依此而修,對於世間的善惡好醜,乃至人我的恩怨情仇,言語的觸犯諷刺,彼此的欺凌紛諍,能一併視為虛空幻相,則不會想到報復酬害,淨土即在目前。 此次「六祖壇經的解脫觀」的講師,邀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是一位踐行人間佛教的行者,領眾修持,開示講學,善用譬喻言說.....
第七集佛光山的故事 【大悲殿1】
線上閱讀 第七集佛光山的故事 【大悲殿1】 大悲殿,是佛光山第一座佛菩薩的殿堂。 在中國,家家戶戶都喜歡拜觀世音,主要是因為觀世音的慈悲。當初佛光山開山,就是先從叢林學院女眾學部開始建設,大悲殿就是最早的課誦殿堂。 歡迎點閱:https://reurl.cc/K4RXMq 第七集佛光山的故事 【大悲殿1】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陀紀念館實10周年紀念專書──歷史篇第2章】佛陀紀念館建蓋的緣由及其社會資源
恭奉佛陀真身舍利是否是佛館設立的關鍵因素?本章所欲了解的是,為何星雲大師要為「佛牙舍利」建佛館?雖然是希望讓大家都可以瞻仰佛陀真身舍利,但供養舍利不一定要蓋這麼大的場域,而且台灣社會不一定會認同、接受。 因此,在佛牙被迎回台灣之後,到佛陀紀念館建成時,中國傳統的舍利信仰如何在台灣社會被接受,而台灣人民又如何看待佛陀真身舍利?這些牽涉到佛館設立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勝義諦融入世俗,而重新詮釋神聖之後,是否也提升了佛館的地位與影響力,進而達到佛國淨土的落實,這是本章所要討論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