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人間佛教的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與日本佛教界的交流進行整理,她認為本土化的考察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即語言本土化、風俗本土化、習慣本土化、教育本土化,並探討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法實踐,研究了佛光山將人間佛教理念融入當地社會的多種方式。 日本龍谷大學文學研究科在讀博士生王若賓報告的題目是《青年星雲對日本佛教的反思與借鑒》,文章通過對《星雲大師全集》的爬梳,試探初登臺灣的青年星雲如何看待日本佛教,及其對日本佛教的反思與借鑒。認為青年星雲為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積極吸收日本佛教文教事業的優長,同時,也在寫作動機中不無回應日本佛教衝擊的心態。 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王倩報告的題目是《人間佛教理念下的寺.....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此以彰顯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是每一個人生命的淨化、昇華。 智顗大師重視觀照自身每一當下的一念心,藉由「一心三觀」以如實觀照「一念三千」一切法。星雲大師從謹守身口意而推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理念與行動,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其中更蘊含了佛教在人間弘化的理論承傳與實踐開展! 智顗大師與星雲大師皆重視人間實踐的悲智願行,並依之以暢佛本懷;內在佛教弘化過程中,不但透顯了迄今仍然流傳的天台教觀與佛光山人間佛教之間承傳的理論依據與實踐開展的可能脈絡,似亦可順理成章地推論出智顗大師本懷即是佛陀本懷、星雲大師本懷即是佛陀本懷! 主持人林志欽教授分享兩位大師的教化不僅個人身心受用,也陶冶了社會大眾,不.....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李志明報告的題目是《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山“人道詩學情感觀”比較研究——兼論二師對“抒情言志”詩學傳統的繼承與超越及其時代意義》,文章比對了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在文學主張與佛學理念上的相通之處,又分別闡明了二師各自所具有的文學特點,他認為二師的文學理論與創作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應當被學界所注意。 夏德美老師依次對以上三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她首先對三位同學的文章表示肯定,認為論文內容扎實,同時提出此類比較類型的文章很有難度,可能會因為對所比較的雙方瞭解不夠深入,導致用詞等方面的不夠準確。最後夏老師鼓勵同學們提高比較研究的能力,並提出了修改意見。 由星雲文化.....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丁‧路德、佛教的創意大師、制度建立者。」但星雲大師說:「我並非佛教的改良者,只是將傳統佛教與現代融和,並給予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星雲大師遵循佛陀的本懷,以合理的經濟生活,重視家庭和諧,開創人生的理念,把佛法落實在人間,融入生活,進而開發內心能源的佛法教化,讓佛教普及世界各地,面對現代世界,是能真正解決當前全球困境的大智慧。 主持人段玉明教授總結翟教授把人間佛教放在世界的高度,接受西方社會科學的檢驗。現代很多社會問題,基督新教、資本主義很難解決,但人間佛教可以開出新藥方。不僅是理論,還有踐行部分。在理與行方面都讓人深具信心。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b37t3.....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管理心法 2023「自覺式管理文化」證書課程開學
企業管理領域是一股清流,是一盞明燈,是可踐行的方向。自己在多變的環境中保持定力與精進,無不受益於星雲大師的精神影響與其管理哲學的指引。 福建漳州久依久化工有限公司周曉龍董事,提及星雲大師「四給」的管理理念改變了他以往「權威專制」的管理模式,運用「四給」的管理方式,使得公司上下的關係更加和諧,家庭更加美好。領導者的「自覺」用「無我」的心来管理,多聆聽大家的意見,業績也得到了提高。 隨後,陳劍鍠教授為學員做課程介紹,今年除了網絡課程,新增現場授課和日本遊學參訪,並特邀教界、業界、學界的頂級師資,通過學習理論與實踐終生受用的管理心法,讓各位學員從中體悟「心法」的奧秘。典禮最後,在學員自我介紹、互動問.....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
共情的情懷,都放在社會踐行當中。不僅有佛的智慧,還有踐行方式,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就會有三世果報的觀念,會對生命畏懼,因為破壞生命環境,會有嚴重的果報,因此懂得尊重生命,具有同體共生的理念,維護一切眾生的生存權利。而受持五戒,就是自由踐行生權的實義。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幫助眾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不受到損害。星雲大師有關生命智慧、生命權利、生命覺悟的論述,非常精要地點化了人間佛教的要旨,也就是生命智慧是每一位信仰者、實踐者應自己去把握的生命自由,也是生命主體的自我覺悟、自我解脫與自我神聖。 從近代佛教發展史的視野,人間佛教要和社會密切結合,人間佛教發展的神聖性、現代性、社.....
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開幕
獎學金的第十年,意謂「十全十美」的期許,期許本年的獎學金活動能夠圓滿,也希望參會學生的研究都能取得成功。 最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總結,他感謝參會老師的付出,並由故事引出「既來之則安之」的理念,同時鼓勵同學迅速融入,積極參與活動,用心感受美好。至此,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開幕式禮成。 2025年3月28日,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星雲文教館協辦,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擔任學術協作的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於上海星雲文教館開幕。.....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激發智慧的火花。 「人間有佛陀,人間有佛法,人間有佛教,可以說是今生今世最大的福德因緣。」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竭誠歡迎大家,並表示,人間佛教是星雲大師一生推動佛法的目標,期盼透過大家座談討論,讓人間佛教理念更擴大,也可以把人間佛教傳遍,讓大家更瞭解與接受,明白佛法與穿衣、吃飯、睡覺等生活息息相關,人間佛教就是生活的依靠。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籌組此次座談會,他表示,星雲大師對台灣當代佛教開展與大陸佛教進展有重大意義,為此,人間佛教研究院近3年策劃一系列活動,最重要是人間佛教座談會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人間佛教座談會暨今年6月首次舉辦30位學者參與,到此次60位學者參加研.....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授特別強調了“情”的本體論地位。他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出發,引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的觀點,指出宗教是“無情世界的感性”,其核心在於對人類情感需求的回應。而佛教尤其是人間佛教,正是基於慈悲與智慧的核心理念,並將“情”的維度提升至終極關懷的高度。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佛教與生俱來的對“情”的重視。張教授認為,東方文化區別於西方理性主義傳統,它強調通過“情”來認識世界、關照生命,這一點在儒釋道各家思想中均有體現。星雲大師曾提出“有情有義”的人間佛教觀,這是對佛教精神內核的生動詮釋。而AI雖可精准複現語言和邏輯,卻無法真正理解和傳遞“情”的價值,因此,人間佛教在AI時代的獨特.....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國佛教研究,為學者們提供多元文化、多元佛教交流互鑒研究的學術平台。 本次會議也邀請了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諸位參會者作開示。心保和尚認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的連續成功舉辦,將人間佛教的理念進一步的提升和深化,離不開各位專家的努力。佛教一直以來都重視對於教義教理的研究,而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尤其重視學術文化的研究工作,希望通過本次學術研討會讓人間佛教的理念再次提升。 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教授在開幕式上表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迄今為止已經召開八屆。在程恭讓教授和諸位專家學者的策畫和精心準備下,會議研究內容除了一如既往重視星雲大師及人間佛教研究的會議主題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