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重要影響。 《維摩詰經》主要以中印度毘耶離大城中的長者維摩詰居士和聲聞弟子與菩薩,共同討論大乘菩薩的思想與修行法門,特別著重在「不二法門」上。《維摩詰經》所倡導的「唯心淨土」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具有重大的影響與啟發。 與談人永富法師,現任香港佛光道場住持,同時也是港澳深總住持。在佛光山經歷佛光山叢林學院學部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梵唄讚誦團團長、以及各寺院住持等職。永富法師熱心佛教教育,擅長講經說法、戒會儀軌、淨土法門,尤其梵唄唱誦、音聲美好,度眾無數。 另一位與談人龔隽教授,現任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對中國佛教思想史及中國哲學史有.....
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線上播出
負責佛光山海內外寺院的建築,其中,佛光山藏經樓的建設,由星雲大師的指導,慧知法師執行,以經典的智慧來與實務印證,踐行佛法,對於《心經》有深刻的體悟。 另一位主講人:佛光大學郭朝順教授,專長天台宗哲學、華嚴宗哲學、佛教詮釋學、佛教文化哲學。對於學術研究、教學、辦學都充滿了熱誠,是一位受到同事、學生愛戴的學者。 這兩位解行並重的主講者將從經典理論與實際事例,帶領大眾深入《般若心經》的堂奧,精彩可期,敬請關注「人間佛教思想專題」,5月1日「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三場:「般若心經的空有觀」。 想瞭解《般若心經》的核心思想,在生活中踐行的「空有不二」的大自在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2022年「人間.....
人間佛教知多少 7月1日播出菩薩觀
《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研究》、《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及《慈悲喜捨:佛教菩薩觀》等專著的李利安教授將圍繞中國觀音信仰的體系,剖析涵蓋半個亞洲的觀音信仰,其歷史發展演變、蘊藏的文化結構,並依據《法華經》、《華嚴經》等內容,介紹觀音信仰的各種不同形態。 覺培法師則強調「菩薩道」是一條覺悟有情的修行之路,而人間佛教的菩薩觀,必須在生活中實踐、印證,調伏剛強難化的各種習氣煩惱。就如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及佛光會,奮鬥一生,將佛教帶入五大洲,正是以菩薩願力,帶來今日佛教國際化之成就,這就是大眾修行菩薩道的楷模。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以線上論壇方式進行,每月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進行異地連線,暢談人間佛.....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華嚴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報導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即將在12月1日晚上7時30分開播:「《華嚴經》的圓融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兩位主講者: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主講。這場講座將帶領大眾一窺《華嚴經》的佛法富貴,並提供如何在生活中理解與實.....
3月1日首播「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規劃以經典為主的「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從浩瀚如海的佛經精選10部經典,包括:《六祖壇經》、《金剛經》、《般若心經》、《八識講話》、《阿含經》、《法華經》、《妙慧童女經》、《勝鬘經》、《維摩詰經》、《華嚴經》,透過佛光山法師和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對談,傳達各部經典思想精華的智慧結晶,希望帶領人們以佛法智慧應對變局,順利營造精采人生。系列論壇從3月起每月1日晚上7:30-8:30播出,歡迎上線收看,深入經藏,汲取如海智慧。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在2021年成功推出「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學者與行者的線上論壇之後,佳評如潮,創下全球五大洲近20萬人線上聽經聞法的佳績。2022年將繼續推出以探討佛教經典.....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2022年佛法課程精彩上線
觀點,提供給大眾圓滿自在的普世生活價值觀。 綜觀各主題所依經典,遍及空宗、有宗、如來藏的思想,含括如來一代時教,如《六祖壇經》、《金剛經》、《心經》、《八識講話》等,談論空性無住無我的解脫啟發,以及《華嚴經》、《維摩詰經》、《勝鬘經》對於重重法界圓融無礙與不二佛性的精彩發揮,另外,斷惑證真的修行是以《阿含經》為主,但要談到菩薩道的善巧方便及成佛的平等性,則《法華經》、《妙慧童女經》是最能提供論據。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2022年3月起,每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線上播出,首場於3月1日開播,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及百家講壇主講人董平教授,以「六祖壇經的解脫觀」為題對談,聞法殊.....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改造,並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體系中出世的特點。這一做法既增強了佛教思想的人間性,又提升了儒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創造了出世和入世相平衡的人間佛教孝親觀,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光大藏經華嚴藏、儀志藏編輯知千法師發表題為《星雲大師“待客之道”研究——從“以粥代茶”談起》的報告。她從寺院茶文化談起,認為星雲大師根植傳統待客以茶的同時,創新出以粥待客的文化。粥不僅既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有強烈的佛教文化情結,更有個人的生命文化體悟,於是以粥代替茶,既有歷史可依的深度,又有題材延伸的廣度,能細膩的傳遞在文化、情感交織下的生命體證與弘法信念。 佛光祖庭大覺寺職事知元法師發表的題目是《.....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所弘傳者皆為人間的佛教,也是暢佛本懷的教法。 智顗大師所建構之天台教觀而言,其終極目標在於藉由「一心三觀」之圓滿頓悟觀行,不但要令一切眾生悟入《妙法蓮華經》所宣說之佛之知見,同時更要在人間具體證成《華嚴經》所彰顯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圓融無礙境界,如此即是相應地暢通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從生活行儀、社會慈善公益、藝術成就、語言文字、政治關係,乃至與文人的相互往來等面向,具體闡釋佛教東傳中國後所發展出的人間佛教特質。更藉由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與國際弘法等面向,彰顯當代人間佛教多元且豐富的發展,以及所蘊含的社會實踐特性。星雲大師依此以彰顯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系大藏經的比對研究,以及佛經語言學、梵漢藏佛典校勘等。 同時,佛教思想史專家邀請到大陸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主要從事中印宗教思想史,特別是佛教歷史與思想的演變發展。另有,長期鑽研天台哲學、華嚴哲學及詮釋學的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教授,近年更創新性與西方心理學結合,將佛教與心理學作跨域的研究探索,也是本次會議發表的亮點。來自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教授,畢業於斯里蘭卡肯那尼亞大學巴利文暨佛學系,碩士是印度普納大學的梵文學研究所。他是少數鑽研南傳佛教語言學,又能兼研漢傳佛教思想史、佛教禪修理論,並關懷當代佛教與現代性議題的學者。 另外,漢傳佛教界較為少人專研的領域,如女性議題與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務、活動之境緣,作為證入第一義諦的手段。陳教授說:「人間佛教的正行在於『行佛』,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神聖性』在這裡豁顯出來。」 陳教授也對星雲大師管理思想提出精闢見解。他指出星雲大師以「同體共生」的華嚴思想來領導佛光山。星雲大師說:「平日我們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利他,都是為了把心管好,也是為了修滿『心的管理』這門學科的學分呀!」大師又說:「讓自己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能夠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誠意來待人,以謙虛平等來帶人,才算修滿『管理學』的學分。」 主持人顧偉康教授評價說:星雲大師個人領袖魅力及修行智慧領導佛光山,在同體共生「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