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體系的唯一內容。這種誤解已經有相當長的時期了。其實,觀 音信仰這種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宗教文化現象是具有非常豐富之 內涵的,其體系之龐大,包納之廣博,不亞於任何一種宗教文化現象。 它既集中體現了大乘的基本精神,又自成一種相對完整的宗教文化體 系。這種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形態有許多不同於其他宗教現象的特點。 分析研究這些特點,對於認識和準確把握中國的觀音文化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 近年來,學術界在觀音研究方面偶見一些成果問世,但是從觀音 文化的體系、觀音信仰的形態、觀音法門的結構、觀音思想組成、架 構與特徵以及觀音信仰的中國化表現等角度進行研究者極少。我認為, 所有這些方面正.....
8月1日「《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線上播出
法師,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東南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董群教授主講,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擔任主持人。這堂課程將深入經藏,透析諸佛菩薩的各種善巧方便。 《法華經》全名《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八品,是大乘佛教重要經典,天台宗的根本經典。《法華經》成立於西元一世紀左右,是當時西北印度最優美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有多種譯本,現今流傳最廣的《法華經》由鳩摩羅什翻譯,文辭優美,展現佛陀「三根普被」的教育方法,運用各種譬喻,巧妙的闡釋大乘佛教的甚深教義。 主講者慧屏法師自幼學習佛法,熱心公益,15歲時帶動全班吃素食便當,性格像觀音菩薩一樣,有求必應、恒順眾生,為人幽默風趣,是一位正面、陽光、積極利他,令人尊.....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隽教授。將帶領大眾探討「《維摩詰經》對佛教思想、修行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維摩詰經》主要以中印度毘耶離大城中的長者維摩詰居士和聲聞弟子與菩薩,共同討論大乘菩薩的思想與修行法門,特別著重在「不二法門」上。《維摩詰經》所倡導的「唯心淨土」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具有重大的影響與啟發。 與談人永富法師,現任香港佛光道場住持,同時也是港澳深總住持。在佛光山經歷佛光山叢林學院學部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梵唄讚誦團團長、以及各寺院住持等職。永富法師熱心佛教教育,擅長講經說法、戒會儀軌、淨土法門,尤其梵唄唱誦、音聲美好,度眾無數.....
人間佛教的教義觀 4月1日播出
的對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劃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二堂課「人間佛教的教義觀」,將於4月1日19:30播出,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對談,依據〈「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探討大乘佛教思想的演變過程,指出中國佛教的特質、底色是超越大、小乘佛教的圓教思想,人間佛教的開放性和圓融性,正是能夠與世界各地文化相融和,而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的根本原因。 3月1日的第一堂「人間佛教的修行觀」,首播即掀起熱潮,一周內觀眾累計萬餘人次,遍及兩岸三地與歐、美、澳、非。此線上弘法新模式,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
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線上播出
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主講,主持人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帶領大家走入心無罣礙的入場券。 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般若心經》僅260字,闡述般若真義,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也是漢譯大乘佛典中流傳最普遍的經典。「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的課程,將從「般若經與《心經》的關係」、「《心經》的主題與結構」、「《心經》的核心思想」、「《心經》的教義思想在修行、弘法的運用」、「星雲大師如何體現空有不二」等面向,探討《心經》的思想內容,以及如何運用《心經》來解脫煩惱,讓生活幸福,生死自在安然。 主講人慧知法師,是佛光山優秀中青代的代表,師範大學體育哲學碩士。曾任三好體協擔任秘書長,推動體育弘法.....
10/1線上開講《勝鬘經》的佛性觀
,10月1日將講說「勝鬘經的佛性觀」,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在網上對談,並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 《勝鬘經》全稱《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是大乘如來藏系經典中的代表作之一,星雲大師指出,經中核心是認為三乘之教歸於一乘,得一乘即得如來法身。眾生雖然被煩惱所纏,但其本性清淨無垢,與如來同等,皆具有如來之性。勝鬘是中印度舍衛國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女兒的名字。勝鬘自幼受父母薰陶,皈依佛法,敬禮讚歎如來,獲得當來作佛的授記。故《勝鬘經》的特色是以在家女眾勝鬘夫人為說法者,與維摩居士所說的《維摩經》並為大乘佛教在家佛教的代表作。 此次對談人之一的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7月1日登場
0本專書。 《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一書共十章,分別就星雲大師《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迷悟之間》、《八大人覺經十講》五部書作研究。提出「大乘菩薩道的根本精神就是般若智與菩提心」、「大師的著作彰顯他事業成就的行動哲學」、「大師的思想能印證佛陀教法的應世智慧」等精闢見解。讓讀者迅速掌握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的特色與重心,以此來反觀覺照,進行自我的生命功課。 這次課程邀請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主持。探討四大問題:「星雲大師《往事百語》中,所蘊含的哲學內涵與意義」、「如何從個人體驗性的述解方式,來探究大師的工夫心法?」、「如何透過對六度.....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授,東海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長、學生事務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與專長為天台宗的哲學思想與實踐觀行、大乘佛學與心理學的對比與互補、佛教經典詮釋與生命教育、身心療癒與自殺防治等。 《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一書從多元而寛廣的人間佛教的視角,探討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的佛教詮釋所蘊含的佛教人間化,進而論述其與現實社會的互動及產生的影響與作用,乃至所開展的生命教育,以此暢通佛陀救度一切眾生的慈悲心懷與生命教育。 作者依佛光山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具體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承傳與實踐開.....
【觀音論壇】10月8日舉辦「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人間佛教研究院,觀音信仰,論壇 人間佛教研究院 【觀音論壇】10月8日舉辦「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觀音菩薩在大乘佛教中受到民眾普遍而廣泛的信奉,在佛經記載的諸佛菩薩中,也是影響社會最深遠且時間最長久的一位大乘菩薩。 2022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自3月以來,已陸續從經典、歷史的視角,帶領人人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確立對觀音信仰的正確理解,也獲得廣大的迴響與支持。 第三場觀音信仰論壇「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將於10月8日下午兩點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