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音的精神與行為,人人爭作觀音的主動型修行實踐, 觀音宗教文化和觀音世俗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 三、兩重文化結構 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古代印度的觀音信仰終於演變成中國化的 觀音信仰,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種來自印度但卻實 現了中國化的觀音信仰,我們可以稱之為漢傳佛教的觀音文化。 從宏觀上看,中國的漢傳佛教的觀音文化可以劃分為觀音宗教文 化與觀音世俗文化兩部分[1],其中觀音宗教文化就是觀音信仰的基 本義理和修持儀軌,它又可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觀音所具神力的 崇信;二是為獲得觀音神力加被而進行的修持。前者又分為因地觀音 和果地觀音的信仰;後者則是信眾所修.....
7月1日「《阿含經》的修行觀」線上播出
門,加入人間佛教弘法者的行列。 另一位主講者陳永革教授,現任浙江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是著名的佛學專家,著述豐厚,對晚明佛學等領域有非常精專的研究。他的研究出入於儒學和佛學之間,用佛學的方法觀察近現代中國文化的問題,非常具有啟發性。 兩位主講人將從《阿含經》「經文特色及重要的思想理念」、「對佛教思想發展的影響」、「在修行上的啟發」、「星雲大師如何體現「以忍為力」的生命境界」等面向,帶領大家深入學習《阿含經》的內容要義。敬請關注「人間佛教思想專題」7月1日(五)晚上7:30首播「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五堂:「《阿含經》的修行觀」。 首播網址:https://youtu.be/E1MYvTBynp.....
9月1日穿越古今的「人間佛教的建築觀」
慧知法師,與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教授段玉明穿越古今,為大家導賞自佛陀時代至今佛教建築制式及弘法內涵的演變。 段玉明同時是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攻中國古代歷史、宗教歷史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寺廟與中國文化》、《中國寺廟文化論》等,對寺院文化演變有深入研究,故將藉著對佛光山道場建設的考察,分析人間佛教道場建設未來可能的走向。 慧知法師是佛光山中青代的優秀代表,負責佛光山海內外寺院建築,曾在星雲大師親自指導下建成佛光山藏經樓,深諳佛光山寺院道場空間規劃的理念,對弘法功能具有甚大的影響。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線上課程的推出,使大眾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仍可聽經聞法,以正知正見對抗逆境,是疫情時.....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以隋唐佛學為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例說明佛教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力。談到佛教中國化應該注重現代化的含義,中國作為佛教的重要傳輸地,不能將佛教和其他外來文化相提並論,佛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夏老師認為傳統並不等於優秀,怎樣繼承優秀的傳統對佛教發展至關重要,從現代化的立場對傳統進行解讀至關重要。夏老師重點對星雲大師的「戒定慧」做了詳細的分析,「戒」即不侵犯,「定」指的是意志集中,「慧」即緣起中道。夏朗誦認為理解大師的思想可以進一步瞭解佛教的核心理論,這對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最後,由王雪梅教授從「自我」的角度對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進行分析。王雪梅老師.....
事業, 進行一個簡略的分析和比較。 這兩位大師之間,相隔了一千五百多年,卻存在許多可資比較 的地方。道安大師一生佛教事業的中心課題,是在佛教傳入中國 三、四百年之後,如何一方面使得佛教真正融入中國文化、中國社 會,在中國的文化、社會環境下繼續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如 何能夠保持和發揚佛教思想信仰的本真精神,使得佛教的特質不至 總論──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座燈塔 49 於喪失。基本上可以這樣說:道安大師面臨的時代課題,就是佛教 中國化的課題。而星雲大師一生弘法事業所應對的時代課題, 則 主要是古老的佛教思想與信仰的傳統,如何一方面融入現代文明、 現代社會,另一方面.....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Chinese Culture
Buddhist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ssue of culture has recently become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i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circles. Concerning this discussion, my understanding is shallow and my thoughts immature. However, I believ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thus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cannot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We should draw out all the valuable essential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enrich and develop a socialist-oriented national culture. My view is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hould also include Buddhist culture. At present, there is a biased opinion of equating the former with Confucian culture, and entirely eradicating the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is unfair and not reflective of historical facts.
略論南詔的十一面觀音信仰
觀音信仰文化深植於中國文化的土壤,洱海區域歷史悠久的觀音信仰傳統與中原的觀音信仰有密切關係。《南詔歷代國王禮佛圖》是張勝溫所畫《梵像卷》中唯一一幅繪有南詔諸王禮佛場景的畫像,它反映了南詔王室自羅晟開始崇奉十一面觀音的歷史。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以國家守護神的形象受到普遍崇奉的十一面觀音信仰傳入南詔。南詔在原有的觀音信仰的基礎上,借著天寶戰爭的契機,將具備「護國神」地位的十一面觀音作為南詔整合地方部落的神靈加以供奉,由此也決定了兼具般若智慧和大悲精神的觀世音在洱海區域信仰結構中的地位和影響。
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現代人間佛教的 「傳統」智慧
現代人間佛教,我們在此是指中國二十世紀以來的人間佛教思想及運動,也就是指從太虛大師作為首倡者,一直持續影響當今海峽兩岸的佛教文化,以佛教人本化、人生化、社會化作為理論標誌的佛教思潮及其存在。現代人間佛教從一開始就有改革傳統佛教積弊、適應現代社會文化需要的價值追求,也正是因此,在佛教界很多人一直視人間佛教為佛教的「新派」,與比較持有傳統立場的「舊派」對立。現代人間佛教誕生、發展的時代,也正是近現代中國社會進入急劇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的階段,現代人間佛教作為近現代中國文化大轉型這一整體背景下佛教思想信仰的一個代表,其自身推動轉型的特質,也易被人們更多地從與傳統對立的角度加以透視,甚至加以無端的放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關於現代人間佛教的研究著作,要不約而同地沿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的宗教社會學及其比較宗教理論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