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4月1日線上開講
徨與探索」、「1953至1963年,青年星雲以雷音寺為中心,在宜蘭弘法的十年歷程」、「青年星雲宜蘭十年弘法事業的豐富與創意」。由此推知星雲大師十年宜蘭弘法的成功經驗,是爾後佛光教團走向全球化、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本書具有四大亮點:「首部考察佛光山開山前青年星雲大師弘法專著」、「珍貴的第一手史料見證青年星雲大師的弘法史」、「精彩呈現青年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改革與創意」、「記載1949以後台灣佛教史發展的重要文獻」。是研究二戰後台灣佛教發展變化的重要參考書籍。 本次座談將探討四大議題:「青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形成因緣與僧格養成背景?」、「青年星雲大師抵台後如何在宜蘭開展其弘法,其困境與.....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展困境及未來展望?」程恭讓教授將以深入而精譬的見解來解開疑難。 本次論壇具有五項特點「確立星雲大師弘法時間軸」、「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特質取向」、「提出星雲大師十大貢獻主張」、「論析星雲大師為佛教現代化第一人」、「提出星雲大師思想具有般若與方便不一不異之內涵」。將於3月1日晚上7:30開播,敬請密切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網站及FB官網。 課程影片:https://youtu.be/qUQ95ObFNko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在今年展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高峰論壇,從3月起,每個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線上播出。 人間佛教思想專題.....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線上論壇3月1日開播
的見證。 「線上論壇將從學術的視角,帶領大眾深入淺出地認識佛陀的本懷。」妙凡法師指出,議題有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建築觀、生死觀、念佛觀、淨土觀;以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的方式,提供社會大眾認識理解人間佛教思想。 第一堂課將於3月1日開播,主題為「人間佛教的修行觀」,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及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程恭讓教授,依據〈佛陀教法思想之根本宗旨是現法樂、後世樂、究竟樂之辯證統一--《雜阿含經》義理辯證之一〉,探討人間佛教同時重視現世、後世的安樂及究竟解脫的思想。請大眾務必把握機會,前往YouTube、騰訊平台收看,.....
人間佛教的教義觀 4月1日播出
,帶領大眾深入淺出認識佛陀的本懷。 課程議題依序為探討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建築觀、生死觀、念佛觀、淨土觀,提供社會大眾認識理解人間佛教如何推進佛法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 YouTube 微信 你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劃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二堂課「人間佛教的教義觀」,將於4月1日19:30播出,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對談,依據〈「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探討大乘佛教思想的演變過程,指出中國佛教的特質、底色是超越大、小乘佛教的圓教思想,人間佛教的開放.....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6月1日播出
的視角出發,歸於修行的實踐,帶領社會大眾深入淺出認識佛陀的本懷。 此系列線上論壇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大眾認識理解人間佛教如何推進佛法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儼然形成一股學佛的新旋風。在疫情等外在因素導致人心不穩的今日,這種超越時空距離的共修方式帶來的正能量,對當今社會更是彌足珍貴,歡迎觀眾前往YouTube平台,重溫往期論壇的精采內容。 YouTube 人間生活禪 你想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畫的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4堂課「人間佛教的佛陀觀」,將於6月1日晚上19時30分至20時30.....
人間佛教的般若觀 5月1日中英文首播
為探討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建築觀、生死觀、念佛觀、淨土觀。將從學術的視角,帶領大眾深入淺出認識佛陀的本懷。提供社會大眾認識理解人間佛教如何推進佛法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 已分別於3月1日及4月1日播出的「人間佛教的修行觀」、「人間佛教的教義觀」,觀眾遍及兩岸三地、歐、美、澳、非等地,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形成學佛的新旋風。觀眾可前往YouTube平台,重溫往期論壇的精彩內容。 YouTube 人間生活禪 你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規劃的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
8月1日共同探索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場行事》為中心,從佛陀制戒的理念,探討人間佛教的制度特色。 慧傳法師則將分享佛光山全球近300個道場的管理、運作經驗,以具體事例說明大師「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理念,訂定適合全球化、現代化的制度規章,從而成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六和教團。 為了讓在疫情下大眾仍然可以聽經聞法,以佛法的正能量來面對生活,人間佛教研究院今年推出共十課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線上課程,同步於youtube及Zoom平台播出,「人間佛教的制度觀」是第六堂課。 妙凡法師表示,期待藉由雲端的平台推動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領社會大眾從學術的視角到修行的實踐,深入淺出認識佛陀的本懷。歡迎大眾前往youtub.....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作品《釋迦牟尼佛傳》中的語言文學價值,探討佛教與文學的關係;首都師範大學的吳小安,從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入手,討論其對大陸漢傳佛教改革的啟示;中央民族大學的張倩,則討論人間佛教在佛教現代化進程中的實踐;南開大學的溫光怡,則立足新媒體,探討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傳播;最後,北京大學的林嘯,則試圖挖掘淨土經論中的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人間淨土與傳統淨土的關係。 晚間,滿蓮法師、妙凡法師與程恭讓與在場學者舉行人間佛教論壇。論壇由妙凡法師主持,3位嘉賓分別說明與佛光山的因緣。程教授談到,自幼與佛有緣,受到大師「為兩岸好」和「人人平等」精神的感召,早期參與了佛光山的部分文教工作,自此與佛光山和星.....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努力。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鄭志明教授表示,台灣傳統社會的信仰相當豐富,且多數人神佛不分家,在這樣的情況下,神明對社會的教化非常大,因為百姓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他並表示,「大家應該思考如何讓宮廟在現代化過程中也能與文化結合?讓華人文化部分宗教、信仰,都能活在人際尊嚴與光輝中。」「跨越本位,從心做起」,讓宗教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的力量。 現場並有法寶山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菲律賓師範大學Krizna ReiM.Palces教授、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任廖俊裕教授、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覺明法師、黃國清教授、李芝瑩教授、羅涼萍教授、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永東法師、許.....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李鑫同學以《人間佛教經典崇拜的現代模式——以星雲大師對<心經>內容與實踐的解讀為例》為題作了報告。李鑫同學認為,星雲大師對接兩千年來的經典崇拜傳統,反思傳統和今人詮釋的不足,對《心經》做出現代化的內容與實踐的解讀,代表了人間佛教經典崇拜的新模式,指明了未來經典詮釋、經典實踐乃至於整個佛教發展的方向。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張文同學的報告題目為《從彼岸到此岸: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文章指出,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在繼承傳統解經的同時,有較大的個人創新,使一種神聖而遙遠的信仰充滿了人間的溫情和生活的智慧,呈現出強烈的人間性、實用性、現代性、世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