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圖說: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針對佛光山四大宗旨探討海內外弘法發展。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人間社記者 陳昱臻 高雄報導 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研究院12月12日在佛光山舉行第2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來自美國、日本、大陸、台灣等7國、60位學者齊聚一堂,從社會、政治、宗教等各面向探討人間佛教的發展,在討論中激發智慧的火花。 「人間有佛陀,人間有佛法,人間有佛教,可以說是今生今世最大的福德因緣。」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竭誠歡迎大家.....
佛光山長老口述史 見證星雲大師70載弘法足跡
星雲大師70載弘法足跡 承載著星雲大師一生弘法度眾的全新系列叢書《佛光山口述歷史》,即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出版。 為緬懷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開創佛光教團歷史,同時為人間佛教的行者撰寫記錄,保留人間佛教發展重要的口述史料,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3年推出《佛光山口述歷史》,在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帶領下,採訪團隊先以佛光山開山長老為主要採訪對象,經邀請獲得慈惠法師、慈容法師、心定和尚、蕭碧霞師姑等四位長老的同意,開啟為期2-3年口述歷史計畫。同時,也得到慈莊法師慈悲應允,並榮幸邀請到依空法師一同參與此計畫,採訪撰寫慈莊法師。 除了採訪長老,採訪團隊亦走訪長老的家鄉、學佛的發源地宜蘭,尋訪大.....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英文原文版 8月推出
究院編輯,於今年8月正式出版。 這本書不僅深刻闡述佛教核心教義,更是一部將佛法義理融入現代生活的思想與實踐指南。蘭卡斯特教授以充滿智慧與慈悲的文字,引導讀者無論是在面對個人的生命困惑,還是應對科技迅速發展和全球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都能將恐懼轉化為安然。蘭卡斯特教授藉其深厚的佛學修養,深入闡釋因果、空性、無我等佛法義理,並對欲望、種族主義和疫情等現象提出獨到見解,為現當代讀者的生活提供寶貴指引。 書中,蘭卡斯特教授以真摯的筆觸,分享他面對親友離世與自身老病的心路歷程,帶給讀者在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上的深刻啟發。這些個人經歷無不讓人觸動心弦,更深切地體會到生命的無常與珍貴。本書亦特別附錄美國《今日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佛光山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協議書,旨在發揮AI的潛力,讓佛教經典及《星雲大師全集》觸及更多現代讀者。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ITRA計畫的通力合作能夠將佛教的智慧與現代科技創新融合,共同推動佛教文獻翻譯事業的發展。這套多語佛教翻譯工具的正式名稱及使用介面預計於2024年底公佈,並提供給佛教譯者測試及使用,相關訊息請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的佛典翻譯與AI運用網站:https://fgs-translation.org。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山翻譯團隊及目前正進行佛光大辭典、《星雲大師全集》的翻譯內容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MITRA計畫簽署合作.....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生命本質的路徑。他認為AI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科技與人文的交鋒,更是人類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精神依歸的一次契機--在危機中覺醒,在共生中前行。 此外,李利安也以AI與菩薩進行類比,指出菩薩在大乘佛教發展中的革新角色,與AI在現代社會的變革性影響具有某種相似性。例如,AI在醫療輔助診斷、智慧交通、精準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正如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能夠根據不同場景發揮最大價值。此對比將帶來全新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AI的意義與價值。 擔任本場講座主持的妙光法師,亦是《佛光大辭典》英譯計劃總召集人,對AI的研究具有深度與前瞻性。他強調,人們應善用AI提升效率,而非過度依賴導致主.....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授、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共同予談,來自21所高校的35位海內外碩博士參加。 春節以來,隨著DeepSeek在各行業的應用,整個中國大地上都在密切關注AI的發展。AI對人類和社會都將帶來巨大衝擊。我們在這樣特殊的時代裡研究和觀察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也將抓住時代的機遇,迎接挑戰,並調整其自身的發展方向。這都是AI時代下需要思考的議題。 首先,李利安教授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引出話題。李利安老師講述了人間佛教產生於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時期。那時的西方文化蜂擁而至,給中國社會帶來文化層面的巨變,這使得中國傳統佛教必須重新調整自身的角色,這引發了人間佛教的改革。AI.....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門「五堂功課」中的午齋過堂。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程恭讓講述「論星雲大師對佛教的貢獻」,列舉10點:1.有系統地建構人間佛教思想理論。2.佛光山是實踐性成果。3.創建高素質並具規模化的僧團。4.推動信眾發展,建立在家居士弘法的檀講師制度,及國際佛光會組織。5.判教:回到佛陀本懷兼弘佛教又獨樹一格。6.成功地推動佛教近代化轉型。7.大幅度推進佛教國際化。8.推動兩岸和平。9.為台灣佛教探索正確方向的重大發展。10.成為大陸佛教今後改革發展的借鏡。 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關係,是以「淨土」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並呼應方立天教授提出的「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之.....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六個分議題。 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會議開幕式,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志剛,山東大學哲學與發展學院教授傅有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關係教授徐以驊,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業露華,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向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桑吉紮西,以及其他來自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共45位專家學者,以及參與2021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項目的30多位博碩士研究生一起共8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程恭讓教授介紹:.....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師主持,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主講,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尤惠貞、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張家成與談。妙凡法師指出,本系列講座站在歷史的高度,系統性地梳理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互動成果,期望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深層次的思考與啟發。 「在現代人間佛教百年歷史中,星雲大師是舉足輕重的傳奇人物,照亮佛教發展的道路。」程恭讓強調,若無星雲大師的推動,人間佛教可能早已式微或回歸傳統迷信模式,現代人也將難以在佛教文明中找到真正的生命家園。星雲大師不僅確立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向,也推動佛教與現代社會相互契合,讓佛教得以在現當代文化環境中持續生根發展。 程恭讓從全球佛教史,以及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史的代表人物,說明.....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探討佛教未來方向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從10年前開始籌備,至今已成功舉辦到第七屆。這樣一個專題性學術會議,能夠持續多次舉辦,離不開國內外學者的支持與參與。近現代以來,人間佛教推動了佛教對現代社會的適應發展,會議的設計即希望能為學者提供一個近距離觀察、了解、評判這一當代人間佛教事業的平台。同時,希望通過會議的持續舉辦,能夠促進以人間佛教這一視角來推動佛學的研究,推動佛教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研究。 魏道儒、魏常海、鄧子美、李利安等教授表示,人間佛教是對佛教根本精神的發掘、呈現、彰顯,是全球化時代佛教積極主動面對國外文化的挑戰,適應現代社會的一種努力。人間佛教現在已經蓬勃發展於全世界,以其特殊的氣象帶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