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2014/11/30
人間社記者 妙普、童靜瑩、應嬌 大陸宜興報導
圖說:「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11月28至3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匯集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活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學員體驗佛門「五堂功課」中的午齋過堂。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11月28至3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匯集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關係,是以「淨土」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並呼應方立天教授提出的「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之後的另一大創新」觀點。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謝大寧提出「我對人間佛教未來的看法」,他從歷史的必然性、階段性、意義及使命來談人間佛教。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程恭讓講述「論星雲大師對佛教的貢獻」。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專題講座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主講「從當代社會的困境談人間佛教的實踐」。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圖說:杜保瑞發表「佛學與中國哲學和佛教真理觀研究」,讓他在廣學中國儒釋道哲理後,開始傾心並學習星雲大師心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11月28至3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匯集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促進佛教研究的提升,也能將研究成果與實踐組織互動,作為弘法參考,開創佛教新紀元。

 

此次論壇,發表人為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台灣大學、成功大學等26所大學院校的優秀青年學者,平均年齡31歲,最年輕的博士生只有24歲。

兩岸佛學 承先啓後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及佛光大學共同主辦,邀請研究人間佛教學有專精的南京大學教授程恭讓、屏東大學教授陳劍鍠、台灣大學教授杜保瑞、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在開幕首日展開4場主題演說;博士青年學者隨後分成3組發表論文,深具兩岸佛教學術承先啓後的重大意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新任副總會長慈容法師、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妙光法師出席論壇,與大家交流。

學者開講 立論精宏

程恭讓講述「論星雲大師對佛教的貢獻」,列舉10點:1.有系統地建構人間佛教思想理論。2.佛光山是實踐性成果。3.創建高素質並具規模化的僧團。4.推動信眾發展,建立在家居士弘法的檀講師制度,及國際佛光會組織。5.判教:回到佛陀本懷兼弘佛教又獨樹一格。6.成功地推動佛教近代化轉型。7.大幅度推進佛教國際化。8.推動兩岸和平。9.為台灣佛教探索正確方向的重大發展。10.成為大陸佛教今後改革發展的借鏡。

 

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關係,是以「淨土」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並呼應方立天教授提出的「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之後的另一大創新」觀點。星雲大師重視人間佛教的性格,更進一步將其作為人類未來幸福的指標,期待大眾在面對各種境界挑戰時,能如大師一樣以開創的精神來迎接,且無懼承擔。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也是傳統佛教所談「此岸到彼岸」的例證。

 

杜保瑞發表「佛學與中國哲學和佛教真理觀研究」,他以佛光山法師總是站立筆直、口齒清晰、觀念清楚破題,談佛光山教育中重視自我訓練與提升的特質,讓他在廣學中國儒釋道哲理後,開始傾心並學習星雲大師心法。他認為儒家強調對現世的承擔與服務;道家則透過給予,提供有效領導方法;而佛教講求因果與生死,藉此認識命定的原委、知天命、識人生,獲得心靈自由。

 

謝大寧提出「我對人間佛教未來的看法」,他從歷史的必然性、階段性、意義及使命來談人間佛教。他認為隨著體制性的現實社會出現,迫使僧團面對社會國家,人間佛教自然出現。早期太虛大師以個人實現來實證人間佛教,佛光山則是整體僧信的具體實證。由於此種實踐型態在歷史上尚未出現,儘管星雲大師嘗試回歸佛陀本懷,展開全新概念的詮釋,但若無實踐,在研究上依然會對其存在模糊性與危險性的擔憂。

大師:奉行佛法 人生圓滿

專題講座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主講「從當代社會的困境談人間佛教的實踐」。他從5個面相來探討:1、當代社會的困境。2、宗教在當代的適應性。3、宗教現代化所面臨的挑戰歷程。4、佛教對當代社會問題的因應。5、人間佛教的實踐對社會的影響。

 

「人間佛教座談會」邀請畢生提倡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闡述看法,大師提及,佛教是要帶給人幸福、安樂、自在、解脫和安身立命,奉行佛法才能獲得人生的圓滿,放下才沒有負擔、才能輕鬆自在,猶如皮箱,出門要提起,回家後要放下。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學員體驗佛門「五堂功課」中的早課與午齋過堂。北京大學博士生米媛分享,早課時看到莊嚴的觀音菩薩,內心有很大的觸動,感到磁場氛圍很好,大家都很認真讀誦經文,真心參與其中。

 

武漢大學博士生張曬表示,首次參加早課與過堂,深深感受佛教力量的偉大。許多人回應:這樣的修持安排可以更實際瞭解人間佛教。午齋過堂儘管人很多,但大家都很整齊有序,很有威儀,讓人感動。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