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5月1日登場
國佛教回傳做比較研究。對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的進程、狀況和問題進行分析,對作為「漢傳佛教當代圓熟後的現象」的「星雲模式」在印度的實踐,進行總結。 這場座談將探討四大議題:朝聖印度和在印度弘法為什麼被視為「回歸佛陀本懷?」星雲大師在印度弘法為什麼被稱為「漢傳佛教當代圓熟後的現象?」星雲大師為什麼「以本土化為印度弘法的目標?」人間佛教的印度弘傳對於「法水長流五大洲」有何特殊意義?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座談將於5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reurl.cc/KMr33g 您想知道佛教為何會在印度衰落,星雲大師又是如何將佛法回傳印度呢?四川大學.....
【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座談會開示 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最好詮釋。 李利安教授〈我對人間佛教歷史定位的理解〉則是透過不同的歷史視角,觀察星雲大師定義的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說的」是對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回歸佛陀本懷。「人要的」是對應現代人的生活,「淨化的」是在三大語系佛教的會通中,回歸淨化人心的本位。「善美的」是面向人類文明的未來,引領人類的善美生活。 人間佛教座談會閉幕 佛教全球化在地生根 圖說: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開幕上致詞指出,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不在於理論高深,而是要能夠使人人能懂,可以在生活中受用。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魏道儒專題講座 探討中國人對佛教文化的貢獻 人間佛教走向.....
2022年度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的宗旨和前期過程進行了闡述。講道,軸心時代,釋迦牟尼專注於人類的生命痛苦,開闢了以正見正信為主導的治心之路,尋求人類的幸福。西元後,佛教傳入中國並形成延續至近代的三教並立的文化結構。現在,星雲大師強調回歸佛陀本懷,關注人間,關注生命,極具時代意義。在後疫情時代,人類急切地需要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質和存在,從佛教中汲取智慧,思考並尋求現實生命的人間佛教應對措施,尤為重要。作為正在發生的歷史文化現象,人間佛教具有很強的學術研究潛力。本次論壇將有諸多青年學者對此進行深入探討,體現了他們緊跟時代話題、學術前沿的敏銳性。李利安教授希望年輕學子們關注人間佛教,傳承中華文化,也通過論壇的機會進行學術訓練,開拓智.....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 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生紀熒在《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與實踐研究——兼論對人間佛教的啟示》的報告中依據上座部阿毗達磨及其注釋書,發掘其中可與提升個體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面向,重點分析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在回歸佛陀本懷、以人為本、心靈健康等方面的共通性,論證其心識理論對於人間佛教的現實意義。 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博士孫泓在《偉大、佛陀和他們——基於文本分析的<佛光祈願文>多維性研究》的報告中揭示了關鍵字“他們”、“偉大”、“佛陀”在祈願文中具有核心地位,他認為,這代表了信仰物件、信仰目標以及信仰者與他者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人間佛教祈願活動的多維性,包括社會互動、情感表達、宗教領袖崇敬和個體.....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人間社記者/南京大學 王晶 攝影/陳菲、史宏偉 2024年4月12日晚,主題座談“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為中心”於揚州鑑真圖書館舉行,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擔任主題座談的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王雪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研究員參與座談,線下30餘位碩博研究生及兩岸四地39位聽眾線上參加了此次論壇。 李利安教授認為回歸佛陀本懷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理論評估、分析、把握的過程,是一個傳統和現代有效對接的過程,更是現代人在.....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人間佛教。他認為隨著體制性的現實社會出現,迫使僧團面對社會國家,人間佛教自然出現。早期太虛大師以個人實現來實證人間佛教,佛光山則是整體僧信的具體實證。由於此種實踐型態在歷史上尚未出現,儘管星雲大師嘗試回歸佛陀本懷,展開全新概念的詮釋,但若無實踐,在研究上依然會對其存在模糊性與危險性的擔憂。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11月28至3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匯集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促進佛教研究的提升,也能將研究成果與實踐組織互動,作為弘法參考,開創佛教新紀元。 此次論壇,發表人為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關係學院邱永輝教授主講。「現今佛教在印度所佔的信仰比例只有0.7%。」邱永輝教授語重心長地表示:「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任重道遠。」 主持人李玉珍教授提出四問:「星雲大師為什麼把朝聖印度和在印度弘法視為『回歸佛陀本懷』?」「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為什麼被稱為『漢傳佛教當代圓熟後的現象』?」「星雲大師為什麼以『本土化』為印度弘法的目標?」「人間佛教回傳印度對於『法水長流五大洲』有何特別意義?」 邱永輝教授列出圖表,說明星雲大師曾八次前往印度。當年佛陀見到百姓老病死的痛苦,感同身受,因而出家。星雲大師在印度看到被貧困、種姓所束縛的民眾,感受到當年佛陀的痛苦。大師本著「佛光普照三千界」的願力,以推動文化教育.....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在星雲大師的領導下,目前已經在全球建立起300多個道場,國際佛光會也遍及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成為中華文化向外傳播的重要陣地。去年,人民出版社和宗教文化出版社聯合出版了大師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在大陸產生很大的回響。前段時間,《星雲大師全集》正式發佈,共365冊,3千多萬字,堪稱人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與異說,形成各種教派與思想主張,彼此不能團結而造成佛教發展的困難。也因此,.....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時不能帶著妄念解讀古代問題。程教授隨後分享了他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十大貢獻、三大建設方向和三大價值方向的理解。程教授指出,儘管一些現實問題在古代被遮蔽,然而它們在當代的重大意義正在重新浮現。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化實踐和中國化歷程,在佛教史的角度看,即是佛教的偉大實踐。在這一實踐之中,佛教的人文價值正在充分凸顯,並且蘊含著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實踐者們,作為菩薩行者的般若與方便。 開題會首日共進行2場合計12人次的開題報告,並由妙凡法師、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和張靜之秘書長進行精心而細緻的評點。與會學子通過文史哲和社會科學等不同進路,通過討論星雲大師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佛理經典與現.....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救難、度一切眾,從中明瞭菩薩利他的行儀;〈耳根圓通章〉和〈觀自在菩薩章〉則敘述觀音菩薩的修學方法和證悟法門,讓大眾得以理解觀音修學成就的歷程。他期望人人皆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一起實踐觀音的修持,最終回歸佛陀本懷,離苦得樂,成為更好的自己。 觀音信仰扎根 本土化受歡迎 作為外來的神祇,觀音信仰如何讓大眾相信並追隨,本土化或中國化便成為很重要的課題。李世偉指出,佛教經典對知識分子較有影響力,但中國傳統社會有九成都是文盲,因此觀音信仰必須在不同的地域,發展出不同的傳播方式,也就是走入「民間化」,才能深入人心、遍及中國。 觀音在中國的「民間化」,有許多契入的視角,例如儀式中角色的融入、傳說故事的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