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程恭讓教授主講,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主持。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是學界首部基於佛教思想史視角,對於星雲大師及其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進行深度研究與詮釋的學術著作。本書作者程恭讓教授現任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程教授致力於人間佛教研究、明清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研究、佛典漢譯與理解詮釋研究等。在佛教思想史研究、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研究等諸多領域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成果。 主持人王雪梅教授現任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佛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彌勒信仰研究》及合著《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已.....
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線上播出
寺院的建築,其中,佛光山藏經樓的建設,由星雲大師的指導,慧知法師執行,以經典的智慧來與實務印證,踐行佛法,對於《心經》有深刻的體悟。 另一位主講人:佛光大學郭朝順教授,專長天台宗哲學、華嚴宗哲學、佛教詮釋學、佛教文化哲學。對於學術研究、教學、辦學都充滿了熱誠,是一位受到同事、學生愛戴的學者。 這兩位解行並重的主講者將從經典理論與實際事例,帶領大眾深入《般若心經》的堂奧,精彩可期,敬請關注「人間佛教思想專題」,5月1日「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三場:「般若心經的空有觀」。 想瞭解《般若心經》的核心思想,在生活中踐行的「空有不二」的大自在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10/1線上開講《勝鬘經》的佛性觀
理、親子關係及溝通,弘法足跡遍及各級學校。 程恭讓教授現為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多年來致力推動兩岸佛教文化交流與人間佛教研究,著作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為中心》等重要學術著作。 「勝鬘經的佛性觀」為「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的第8堂課,此課程透過不同的網路平臺,讓全球各地人士透過同步學習佛教經典的要旨。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舉辦的「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10月1日將講說「勝鬘經的佛性觀」,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在網上對談,並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人間佛教思想第九堂課 9月1日線上播出
任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著有《禪宗:文化交流與歷史選擇》、《禪宗六變》、《禪淨合一流略》等專書和期刊論文。 本次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為什麼稱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模範人物』?」「星雲大師如何詮釋人間佛教?大師如何建立人間淨土?」「菩薩道與世俗化的問題。」「星雲大師對於管理的見解如何?」是一場精采的思想講座,切莫錯過。 課程將於9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邀請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youtu.be/DhaQMecCuJs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9月1日線上播出的第七堂課,邀請陳劍鍠教授教授主講這本書的.....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顯佛陀一代時教應世關懷之亙通古今」、「闡述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理論依據」、「研究與教學並重,思想與實踐合一」。 這堂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人間佛教思想如何貫穿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的關係?」、「本書是採用何種詮釋路徑來介紹《法華經》?」、「天台思想與《法華經》的關聯為何?其對《法華經》信仰推展的貢獻為何?」、「如何運用《法華經》思想令人間佛教行者生起成佛的信心?」 課程將於6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reurl.cc/Yel4Wl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6月1日線上播出第四堂課,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人間佛.....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長、學生事務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與專長為天台宗的哲學思想與實踐觀行、大乘佛學與心理學的對比與互補、佛教經典詮釋與生命教育、身心療癒與自殺防治等。 《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一書從多元而寛廣的人間佛教的視角,探討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的佛教詮釋所蘊含的佛教人間化,進而論述其與現實社會的互動及產生的影響與作用,乃至所開展的生命教育,以此暢通佛陀救度一切眾生的慈悲心懷與生命教育。 作者依佛光山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具體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承傳與實踐開展;藉由天台智顗的「六即佛」與佛光星雲.....
【佛陀紀念館實10周年紀念專書──歷史篇第2章】佛陀紀念館建蓋的緣由及其社會資源
恭奉佛陀真身舍利是否是佛館設立的關鍵因素?本章所欲了解的是,為何星雲大師要為「佛牙舍利」建佛館?雖然是希望讓大家都可以瞻仰佛陀真身舍利,但供養舍利不一定要蓋這麼大的場域,而且台灣社會不一定會認同、接受。 因此,在佛牙被迎回台灣之後,到佛陀紀念館建成時,中國傳統的舍利信仰如何在台灣社會被接受,而台灣人民又如何看待佛陀真身舍利?這些牽涉到佛館設立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勝義諦融入世俗,而重新詮釋神聖之後,是否也提升了佛館的地位與影響力,進而達到佛國淨土的落實,這是本章所要討論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