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來希望到大家的所在之處拜訪。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探討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 人間佛教座談會 從歷史沿革看人間佛教 身為星雲大師首席英語翻譯的妙光法師,以〈星雲大師《一筆字》的影響與傳播〉為題表示,大師的一筆字乍看之下,是非常簡單的話語,但背後的意涵如同寶盒,一層一層展開之後有許多不同層面,可以啟示人生、顯示人生,更能給人歡喜。看似簡單淺白的一筆字,其實充滿啟發性。 他指出,大師寫字最初是順應大眾要求,以書法與信眾結緣,且只要一有空檔,大師就寫字,後來因糖尿病導致視力模糊,因而在書寫時,一沾墨就要一揮而就,所以叫「一筆字」。一筆字的成就除了辦大學、建寺院、將中華文化帶向世界巡.....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多元新思惟
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西北大學、上海大學、東南大學等17所高等院校。參與開題報告的青年學人結合人間佛教的核心思想與自身學科專業,從哲學、歷史學、傳播學、社會學、比較宗教學、民族學及文學等多個介面切入人間佛教議題的思考,開展出多元性、包容性和完整性的人間佛教新思考。 在開題說明會上,程恭讓教授介紹星雲大師為了幫助青年學者成長而設立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初衷,並介紹此次報告會作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設以來的第三屆開題報告會,在延續往年側重人間佛教本位研究的宗旨之外,今年的寫作獎學金將會更加關注從人間佛教視角展開的對歷史和文化的觀察。 王雪梅教授.....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示,西方人常把人間佛教的「人間」和人文主義相提並論,其實人間佛教不是形上學,教法更不是空談,是佛陀對人類的關懷,對生命的願景。加大柏克萊分校教授Jack Meng-Tat Chia說明近代佛教在新加坡傳播有三階段:太虛大師創建中華佛教協會、演培法師駐錫弘法、星雲大師創建新加坡佛光山,始終沒有離開人間佛教的脈絡。 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主任Jane Iwamura介紹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三大願景:整理出版研究人間佛教的英文文獻、訓練研究生研究人間佛教、建立人間佛教研究平台。漢堡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康易清,根據中國佛教協會宗旨、法規、章程的變化,試圖梳理出人間佛教近百年來在中國發展、變遷的軌.....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的宗旨創立西來大學,搭起中西佛教的橋梁;27年後,大師雕像矗立在西來大學,象徵人間佛教在西方弘傳的成果。 慧東法師感謝西來大學全體師生的努力,以及大眾對人間佛教的支持。回想佛陀在2600年前,將佛法傳播於印度;而星雲大師以92歲高齡,在全世界創建5所大學、200多間寺院道場,弘法五大洲。西來大學如今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正是要藉由國際語言英文,引領全世界人士探索佛教的智慧,造就人類福祉,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太虛大師是近代最早提倡以人為本的佛教,打開新世紀的大門。而星雲大師以他的遠見,確實地將人間佛教推廣弘傳。經過多年與大師的相處和對人間佛教的研究,教授發現其中無限的希.....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政治中發揮作用。他解釋星雲大師主張的「問政不干治」原則,強調佛教徒應關懷社會議題,並非迴避政治,而是以智慧和慈悲的方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和諧與和平。妙光法師舉例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透過媒體傳播真善美的力量,影響社會風氣。他進一步借鑑佛教歷史,引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多次指導統治者如何以慈悲心治理國家,這種以慈悲為基礎的政治參與方式,旨在超越個人利益,關懷所有眾生,從而減少衝突與對立。另也提到佛教史上著名的阿育王,說明這位統治者在接受佛教後,選擇放棄暴力,轉而以慈悲的方式治國,成為仁政的典範。 在進入提問環節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專員知悅法師透過一則道場大寮義工的小故事,描繪每.....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逅佛教》等。亦贈送星雲大師墨寶卷軸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以及各位校方代表,以示感謝。 此次論壇意義深遠,為現代社會慈悲的實踐提供寶貴見解和經驗分享,主辦方期望未來能繼續推動更多此類活動,促進慈悲理念的廣泛傳播。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贈送星雲大師墨寶「雲水禪心,祥和歡喜」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s。 英文論壇在麻省理工Wong Auditorium舉行,吸引該校教授、學生、校友等近200名來自各領域的聽眾。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合作、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贊助,10月4日共同舉辦「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T.T. an.....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師的時代性思考。「星雲大師一生思考如何應對當下的人心問題,這是時代的使命,也是人間佛教當代化的表現。」李四龍說,如今在高科技的時代背景下,人間佛教必然迎來全新的闡釋與實踐。 王雪梅介紹人間佛教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的情況,以佛光山礁溪會館監寺滿徹法師曾在德國弘法為例,說明佛教與德國文化的交流,始於人間佛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與德國文化具有共通性。人間佛教在德國依然重視文教,在交流中推行德語翻譯、舉辦博覽會等,對於佛教在德國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認為佛教傳播需要神聖敘事的建構,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尤其應關注文化的傳播現象,有助於理解佛教中國化和佛教國際化歷程。.....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人間佛教新思維
稿作品,投稿者多為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14所大陸首屈一指的高等校院。參與題報青年學人結合人間佛教的核心思想與自身學科專業,以歷史學、傳播學、比較宗教學、民族學及文學等介面,切入人間佛教議題的思考,開展出具備多元性、包容性及完整性的人間佛教新思維。 現任南京大學教授、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於開營典禮上特別指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除了讓青年學子透過學術認識人間佛教,同時更是一個前瞻性的活動,為日後人間佛教文獻的累積做出實質貢獻。 佛光山退位心定和尚在課間也應邀為參與題報的青年開示,勉勵學子從研究中進一步肯定人間佛教為佛陀弘法.....
英語弘法人才 聞思修培訓
深化佛教在北美的弘傳。 此次的課程調整,讓學員處於主動學習思考位置,從實戰觀摩中認知自己不足之處,吸取他人強項,更能激發學習動力。而西班牙語文弘法師資的成立,也讓佛法更能在美國及中南美洲拉丁裔人口廣泛傳播。 圖說:第二日課程由英語檀講師Ina Denton、覺繼法師與知悅法師,說明如何設計演講、以三段式與聞思修證問題讓聽講者近入主題、小組帶領討論方法、運用道具與活動等,讓學員具體了解佈教法之運用。圖為檀講師Ina Denton講說如何設計演講。 人間社記者石歆雅攝 圖說:針對美籍人士學習方法,課程亦做調整,要求報名學員事前做功課,以一篇大師文章,設計三段式宣講與聞思修證問題,第一日即分組實做,.....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舉辦首屆博士後學術發表會,陳登翔博士匯報其研究計畫「宗教與文化的跨界傳播:佛光山在德國發展的策略與歷程」,結構完善,邏輯清晰,獲得評審委員一致讚賞。2024.1.20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聘任陳登翔博士為人間佛教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佛光山拓展歐洲弘法已逾三十年,成就斐然,如何為人間佛教在歐洲的本土化經驗進行系統性研究,是一份迫在眉睫的文化使命。為此,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秉持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理念,致力於系統性記錄人間佛教的現當代發展,於今年2月延攬德國法蘭克福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