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9月1日穿越古今的「人間佛教的建築觀」
有深入研究,故將藉著對佛光山道場建設的考察,分析人間佛教道場建設未來可能的走向。 慧知法師是佛光山中青代的優秀代表,負責佛光山海內外寺院建築,曾在星雲大師親自指導下建成佛光山藏經樓,深諳佛光山寺院道場空間規劃的理念,對弘法功能具有甚大的影響。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線上課程的推出,使大眾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仍可聽經聞法,以正知正見對抗逆境,是疫情時代最佳的心藥方。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表示,此系列課程於youtube及Zoom平台同步播出,期待藉由雲端的平台推動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領社會大眾,從學術的視角到修行的實踐,深入淺出認識佛陀的本懷。歡迎大眾前往youtube「人間佛教思想專.....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教的反思與借鑒。認為青年星雲為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積極吸收日本佛教文教事業的優長,同時,也在寫作動機中不無回應日本佛教衝擊的心態。 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王倩報告的題目是《人間佛教理念下的寺院空間演變研究——以江蘇宜興大覺寺為例》,文章以江蘇宜興大覺寺為例,分析了人間佛教理念下的寺院空間演變。她認為人間佛教理念下的寺院空間不僅是僧眾修行的道場,更是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場威,其既符合宗教神聖性的要求,又是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空間,是人間佛教理念與寺院空間形態的完美結合,展現了宗教場所空間設計的多元化理念。 佛光祖庭大覺寺職事知聞法師報告的題目是《星雲大師大陸弘法從藍圖到實踐——以佛光祖庭大.....
2025年度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 圓滿閉幕
雪梅教授認為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學術平臺,讓老師同學們能夠得到學習和啟發的寶貴機會。張文良教授勉勵在場青年學子,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學術成果時,不喪失信心,不過度焦慮,要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繼續成長,這才更重要。 李利安教授充分肯定參會學生的學術熱情與專注態度,同時囑託同學在研究過程中既要深入把握佛教思想精髓,更要注重學術研究與時代需求的結合,推動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與創新發展。滿蓮法師鼓勵在座學子當把握當下體悟無常真諦,祝願學子如蓮蓄力待時綻放,期待來日盛會重逢得見智慧花開。 妙凡法師認同嚴師出高徒的重要性,老師們對同學的嚴厲批評實際上蘊含著愛與慈悲。作為青年學者,有更多的人指導.....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發展提供“覺知框架”,避免演算法淪為異化人性的工具;二是修行方式的現實增強,即借助AI擴大“利他半徑”,如虛擬宇宙中的全球共修,但要堅持“自覺觀照”的修行核心;三是居身道場的意義重建。人間佛教通過物理空間、儀式實踐(如早晚課、齋堂用膳)及社會互動,構建“身心合一”的體驗場域,消解技術時代的身心二元對立。因此,王教授認為AI時代的終極追問在於“智慧與意義何者為人之本”。她強調,人間佛教的中道智慧可成為對抗異化的精神資源——以“佛性”喚醒人的主體性,以慈悲利他重塑社群聯結。論壇尾聲,她援引佛光山“讓每個走進道場者找到生命價值”的宣導,呼籲人間佛教需要在演算法與資料的洪流中堅守“以人為本”的信仰內核.....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家成讚賞程教授高度且全面闡述了星雲大師的思想,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所蘊含的智慧,除了能為未來人類文明提供交流性的價值,更能化解未來社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人間佛教在未來前景廣闊,其應用及發展空間是極大的。」 妙凡法師最後總結,大師以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推動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和全球化弘揚,為現代人間佛教的發展樹立典範。直至今日,大師所影響的層面,正以各種方式,持續性的在世界各地發揮影響力,「期待經由這場講座,不僅緬懷、紀念大師的精神,進一步認識人間佛教,更希望與會者共同發願推動人間佛教,實現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人生。」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全.....
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論壇 學界與宗教界對談
能量最大之處,相信對有形無形眾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希望透過學者專家們的建言,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能調整做法,讓世界神明聯誼會更壯大,也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王金平提及,有批評的聲音,才有檢討、改善的空間,進而讓神明聯誼會有更棒的表現。 如常法師說道,去年邀請陳玉女教授擔任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論文研究總召,經過一整年的觀察,將研究成果發表,並藉由幹部服務實踐過程的心得分享,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世界神明聯誼會的影響力。隨後放映神明聯誼會記錄影片,回顧佛館8年來舉辦9次神明聯誼的盛況,並以星雲大師一筆字「萬家生佛」祝福大家。 「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是向全世界傳播和平的訊息。」妙凡法師表示,並以星雲大師的開.....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教寫作獎學金活動結緣,如程恭讓教授所言,也是她個人的福報。與人間佛教結緣的影響,對於在座的碩博士生、博士後與青年講師來說,意義深遠。在王教授看來,與人間佛教研究結緣,首先有助於拓展我們的學術視野和研究空間,其意義不言自明。與此同時,來到佛光山的道場,就能感受到這是場域空間中的人間淨土,能夠蕩滌內心、提升生命品質。此外,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也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境界與層次的改變。 張靜之秘書長表示,作為由文化部主管、民政部唯一一家由個人名字命名的境外基金會,星雲文化教育基金會受到了來自國家文化部、民政部和統戰部的支持與肯定。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基金會支持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星雲大師心心念念的項目。期待.....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開幕
視的是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棟樑和未來,是傳統的繼承者和未來的開創者。大師在建設大覺寺時就曾提及,大覺寺不僅是一間寺廟,同時也承載了教化的功能,因此大覺寺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妙士法師希望青年學者能在大覺寺的空間中發掘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以及他對人間佛教的實踐,並鼓勵參加青年學術研討會的同學,能夠在佛光祖庭放鬆心情,寫好論文。 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鑑真圖書館協辦,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擔任學術協作的2024年度(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11月15日於江蘇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開幕。.....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間佛教的英文書籍予宗教系,並致贈星雲大師的春聯與《心經》墨寶卷軸予Marcus Bingenheimer教授與Douglas Duckworth教授。講座在交流中圓滿結束,為與會者留下了對此課題的反思空間。 主要的參與對象為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的師生,研究生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斯里蘭卡等地。 妙光法師與知悅法師在提問環節中與聽眾互動交流。研究生們發問如何面對社會不公及人文教育的價值。 2024年10月7日,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應美國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副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之邀,於該系所講演,主題為「慈悲與包容:社會動盪與政治兩極化的出路.....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人們在困境中互助的場景與精神。還以演員基努·李維在某次訪談的節目為例,當被問到如何處理插隊的情況時,李維並沒有立即做出情緒化的反應,而是進一步思考,對方有什麼苦衷?這反映他在情緒與反應之間創造了思考空間,避免衝動反應。這種自我覺察正是佛教中慈悲實踐的關鍵,既體現對他人的關懷,也強調對自己的關愛。 趙元修以他在企業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為背景,探討在企業管理中,如何結合運用慈悲與智慧。他強調,單獨的慈悲可能會導致縱容,因此必須與智慧結合,舉例西湖公司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在艱難時期中,保持企業對員工的慈悲和關懷,從而實現人性化管理。 關於如何在教育中傳授慈悲觀念,馬德偉分享佛教慈悲喜捨四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