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與談人照例有二位: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隽教授。將帶領大眾探討「《維摩詰經》對佛教思想、修行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維摩詰經》主要以中印度毘耶離大城中的長者維摩詰居士和聲聞弟子與菩薩,共同討論大乘菩薩的思想與修行法門,特別著重在「不二法門」上。《維摩詰經》所倡導的「唯心淨土」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具有重大的影響與啟發。 與談人永富法師,現任香港佛光道場住持,同時也是港澳深總住持。在佛光山經歷佛光山叢林學院學部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梵唄讚誦團團長、以及各寺院住持等職。永富法師熱心佛教教育,擅長講經說法、戒會儀軌、淨土法門,尤其梵唄唱誦.....
7月1日「《阿含經》的修行觀」線上播出
經》的修行觀」,邀請慧讓法師、陳永革教授主講,主持人慧功法師。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阿含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社 宋滌姬 高雄報導 7月1日「《阿含經》的修行觀」線上播出 想知道佛陀如何指導弟子們從掃地中修行、生活中覺悟嗎?請讀《阿含經》。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將於7月1日(五)晚上7:30開播第五堂課:「《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以及浙江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陳永革教授主講。主持人為佛光山三好體協副秘書長慧功法師。本場論壇將從經文與實例,帶領大家走入《阿含經》的修行法門。 《阿含經》是佛門最早結集的經典,既是三乘共法,.....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6月1日播出
教的教主,他的思想、觀念、言行,代表他所傳播的信仰,唯有正確的認識佛陀,才能夠正確的理解佛教。 因此,廣興將依據漢傳佛教的《阿含經》及南傳佛教的《尼柯耶》,分析佛陀在種姓制度、階級森嚴的社會,如何帶領弟子走出一條反對神力,不搞個人崇拜,以及重視平等、自由思惟、實踐佛法的領導風格。此外,也是《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主編的如常法師,將分享在星雲大師指導下,參與佛陀紀念館從規劃、執行到落實運作的歷程,以及暢談在大師身上所體會到的人間佛教的理念與精神。 從3月1日開播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已先後播出「人間佛教的修行觀」、「人間佛教的教義觀」、「人間佛教的般若觀」,觀眾遍及兩岸三地、歐、美、澳、非.....
3月1日首播「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為「六祖壇經的解脫觀」,邀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暨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董平教授對談,開春後3月1日晚上7:30-8:30線上開播,帶領大眾深入佛法堂奧。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的言行錄,弟子法海集記,是除了佛經以外,高僧大德的著作中,唯一被世人尊稱為「經」。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影響。《壇經》以「無念、無相、無住」為修行法門,主要是使人人能「明心見性」而解脫。若能依此而修,對於世間的善惡好醜,乃至人我的恩怨情仇,言語的觸犯諷刺,彼此的欺凌紛諍,能一併視為虛空幻相,則不會想到報復酬害,淨土即在目前。 此次「六祖壇經的解脫觀」的講師,邀請佛光.....
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學者齊聚祖庭分享碩果
值得大家認真探討。 妙士法師轉達大師雖未能親到現場,心裏一直惦記學者們,致電關心大家的衣食住行,從細節處就能看出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體現,並將其歸納成三個結論,即宗教要和諧、社會要和諧、人我要和諧,作為弟子們,要努力將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於人間。 「人間佛教是融合的、歡喜的、幸福的;讓我們在悠悠歲月的人生裏,就像是在美麗的花園自由自在地散步。」妙凡法師則轉達大師對大家的關心,並感謝眾位學者,透過大家的筆,為人間佛教的思想留下重要歷史,在人間留下美好的善緣。 宜興市統戰部副部長、宗教局局長王立明表示,宜興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相信星雲大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將會帶來清新、脫俗、拓實的風氣,值得大陸佛.....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淵默如雷
,淵默如雷。 龔教授點明《維摩經》對中國佛教影響深遠,參與注疏的學派眾多。禪宗《六祖壇經》的「法無頓漸」、「即煩惱是菩提」等等的觀念,大都是從《維摩經》中的「不二觀」引申出來的。 龔教授從《維摩詰經・弟子品》:「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找到實踐經文的方法。人間佛教「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工作」的修行方式,正是受到《維摩詰經》的啟發。 永富法師解說《維摩詰經》的用語,與一般人的日常思考不同。日常所見都是相對性的,如動靜、天地、垢淨等等。這種二分法會讓人起分別心,帶來對立與障礙而引來煩惱。「不二法門」以整體、包容、平等無差別來看待世間,不離開俗世生活,不一定在叢林修行,在世俗中修「不二觀」,可以得解脫.....
〔好書分享〕英譯《佛法真義》第五冊問世 穿越時空回歸本懷
完成,英譯人員遍及四大洲,展現超越地域與國界的集體創作精神。 《佛法真義》第五冊具備淺顯易懂,生動、生活的描述。從佛陀到六祖惠能大師,乃至20世紀至今的在家菩薩行誼,例如:〈佛陀會生氣嗎?〉表述佛陀對弟子「恨鐵不成鋼」的愛護之心;〈佛陀十難〉則說明了因果業報不能逃避,因為就連成道的佛陀亦須承擔過去行為種下的果報。星雲大師指出,懂得佛陀的心,才能真正懂得佛法。 〈六祖大師不識字嗎?〉、〈為神秀禪師定位〉、〈頓漸平等〉三篇,不僅襯托《六祖壇經》的文學價值,亦肯定神秀禪師的成就,彰顯頓漸兩種法門的重要。大師強調,頓悟漸修皆是修行法門,故應「頓漸一如」,不可互較高下。 〈當代菩薩〉、〈趙樸初菩薩〉、〈.....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共365冊,3千多萬字,堪稱人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與異說,形成各種教派與思想主張,彼此不能團結而造成佛教發展的困難。也因此,星雲大師在他90歲的高齡,一氣呵成寫下了14萬字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星雲大師提出『回歸』,意在針對『偏離』。他要告訴世人,佛教不應該僅僅是香火經懺的佛教,不應該是商業買賣的佛教,當然也不是山林消極的佛教,更不應該是怪力亂神的佛教。星雲大師以他一生對佛教教法的深刻理解.....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調「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原則,做為《全集》編纂的基本原則。同樣地,「四依止」也是解經學的關鍵要點,也是大眾思考佛陀本懷和星雲大師思想的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佛陀曾教導弟子要以切近民眾的語言宣講佛法,讓大家「聽得懂」。星雲大師也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身求安樂」,這說明佛教要能回應人心需求,解決時代課題,才能與當代文明對話。 陳劍鍠主任在開幕式的最後,引用星雲大師有關佛光山宗旨的教示作為總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從事佛教教育與文化工作需要長期努力和奉獻,方克有功,今日的解經學研討會正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工作實踐,期勉與會大眾能.....
徒眾論文發表會 記錄人間佛教的實踐
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表示,聽到評審老師說徒眾論文的寫作水平比往年進步,令人歡喜鼓舞。他鼓勵大家明年推選更多有潛能的徒眾來發表論文,期許以90篇論文祝賀大師明年的90大壽。 傳燈會執行長妙香法師感謝大師讓弟子們有因緣共聚共學,接受專家學者的指導。大師給予弟子很大的空間,可以用心寫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一起來研究、探討並實踐人間佛教。 圖說: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開示「人間佛教」是修行的主題,透過論文的議題帶出問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亦在不斷的寫作過程中看到人生的進步,讓他人明白人間佛教。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徒眾論文發表會 義理化為文字般若 由佛光山教育院、人間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