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今後能多舉辦佛教解經學學術活動。另外,近百年推動的人間佛教,目前正是須要析理其教義體系的時刻,因而,在佛教解經學的視域裡,可進一步建構人間佛教的教義體系。 李四龍教授強調把握佛教的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將其與其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界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國皮尤調查等數據,指.....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並強調「佛法即是非法」,佛法的智慧在於超越常規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法師指出,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樂的事物皆屬於善美,而佛性、善行和淨土是最高的善美體現。妙光.....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佛光山, 觀音信仰, 論壇, 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2 「觀音信仰」系列論壇,10/8 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主講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陳玉女教授講述歷代觀音的造像 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 影片連結 觀音菩薩是佛教當中最為人熟悉的菩薩之一,千百年來,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深入人心,所救度者不分種族、貧富、性別,因此深受古今中外普遍的信仰,被視為慈悲和智慧的象徵。 自觀音信仰傳入中土,觀音的形象也隨著各個朝代的遞嬗而有所不同,為了讓大眾理解歷代觀音造像的演變及意義,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陀紀念館、.....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HB Visualizer(人間佛教視覺化系統)並初步開發《星雲大師全集》視覺化工具。他表示,期許在未來的一年裏,再接再厲,更完整地發揮NTI Visualizer(南天大學教視覺化系統)的功能。透過發展更全面的工具,讓使用者自行建立個人的書目,進行針對自己所收錄文獻的整理與搜尋,建立自定義的關鍵詞並視覺化關鍵詞的分布等,以便更好地推廣學術界對人間佛教的認識與認同,更希望能把南天大學定位為全球學習與研究人間佛教的不二選擇。 圖說:妙光法師指導學員翻譯技巧。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圖說:妙光法師耐心指導,學員們認真學習。 人間社記者Robin攝 澳洲南天大學9月28、29日,舉辦「人間佛教翻譯工作.....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方便」一脈相承。星雲大師把「般若智慧」跟「善巧方便」辯證統一,在他推動人間佛教的實踐中全面彰顯,把人間佛教帶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度,將菩薩乘的佛教,藉助人間佛教的形式,高度地落實下來。人間佛教可以說是佛教發展過程中「理想型佛教」的落實。 談到人間佛教和未來的佛教,程恭讓教授引用星雲大師所說:「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未來人類文明的特點,將是注重更多的交流性。」佛教文明是一種交流性的文明,佛教的哲學核心是無我,包容、接納各種不同文化、文明的融合,在世界各地發展。 課程最後,王雪梅教授表示:星雲大師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對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討論,就是我們對他最好的懷念,也一定是大師所樂見。感念大.....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閔麗,以及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李利安、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院教授王雪梅擔任與談人。 陳兵說,佛教在明朝時衰落,20世紀以太虛大師為代表進行復興運動,到現代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發展。從《高僧傳》史料中,發現很少有僧人能將佛教推向社會,關注社會人生,而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實踐,並成功將人間佛教推向世界五大洲。《全集》是研究中國現代佛教發展史最重要的資料,其中社會活動、宗教活動、社會交往的記錄和編撰,是21世紀研究佛教的重要文獻。 李利安從文化史的角度,梳理宗教與文化的關係變化,指出,在科技發展後現代的背景下,宗教填補科技與理性的冷漠,得以滿足人類的細膩情感需.....
佛典翻譯數位化 佛光山展現人文底蘊
在法師出席會議,並於16日發表論文,分享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前導下,佛光山如何透過集體創作,尊重以人為本的訴求,致力推展佛典翻譯和數位化。 這次大會主題為「區域性與數位人文」,主張數位人文的應用發展,是借助數位科技來進行深入的人文研究,在發展科技與電腦的同時,不能忽略「人」的需求。 妙光法師發表〈現代佛典譯場的建構與科技應用〉指出,《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分布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平台連結,建構團隊的向心力,展現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精神。他說,科技的運用,讓現代翻譯工作有別於傳統,過去全靠人的語言能力,現在可藉由電腦,將收集的海量資料加以分析與歸類,延伸發展出新的翻譯工具並架構系統,大幅提升.....
活用人工智能 英譯計畫《佛光大辭典》精確快速
英譯計畫《佛光大辭典》精確快速 自2015年成立以來,《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在台灣、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區舉辦翻譯工作坊,在世界各地培育翻譯人才。 妙光法師娓娓道來《佛光大辭典》的歷史及發展軌跡,經歷十年編修的《佛光大辭典》於1988年問世,是首部以白話撰寫的佛學辭典,備受好評。 活用人工智能 英譯計畫《佛光大辭典》精確快速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知悅法師介紹「佛光山智能翻譯網站」的各種功能,包括查閱名相及經證的現存英譯、辭條裡的彈出式辭典及外部超連結等,以確保翻譯選詞一致。 美國柏克萊大學名譽教授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最高學術顧問蘭卡斯特教授,從計畫首次討論開.....
徒眾論文發表會 記錄人間佛教的實踐
學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陳一標,以及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評。 此次共有22篇論文參與發表,議題涵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文藝文化的傳播影響及人間佛教與科學的關係等,為人間佛教的發展留下歷史見證,程恭讓教授特別鼓勵所有法師,他3年來的參與,明顯看見大家在思惟邏輯及論文寫作的提升,希望透過2天的發表,讓現場參與的200位徒眾,互相交流、顯發人間佛教真義。 評論老師針對論文的內容主題、邏輯組織、寫作架構及所持論點的相關性、重點訴求做講評,讓與會大眾獲益良多。關於論文寫作,永本法師說,論文的論題、論證,都有其既定的結構,必須按其架構閱讀和安排章節,從中訓練思考、分析、判定,並鼓.....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人間社記者 陳德啟 大樹報導 程恭讓認為大師「真心誠意、卓有建樹地積極推動兩岸和平」,同時也「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探索到根本的出路和正確的方向」。面對台灣佛化與神化之間的問題,大師除了建立正信佛教外,更包容民間信仰,指引出佛教的康莊大道。大師成功的現代化經驗與全球遍布弘法據點,可作為大陸經驗,「為大陸佛教的改革和發展,提供重大的啟示與參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以蘇東坡偈語說明,在佛光山卻不知道大師為弘法做這麼多。程恭讓以歷史的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