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3年人間佛教本山徒眾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暨閉幕典禮
教本山徒眾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暨閉幕典禮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大樹報導】 為期2天的「2013年人間佛教本山徒眾學術研討會」4月23日晚上閉幕並舉行綜合座談。兩天的研討會看到人間佛教的弘化、實踐與面臨的現代課題,及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核心思想研究,皆在本次研討會上以多元宏觀視角呈現。 23日晚間綜合座談會與談者有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萬金川教授、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慧得法師;針對與會者提出問題作回覆,包括從學術角度看星雲大師,認為人可以有二個信仰是否成立?這必須視其是何種學術標準,若是多重信仰較無衝突,但對一神論者來說卻是重大抉擇。 關於論文寫作,中央大.....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作品《釋迦牟尼佛傳》中的語言文學價值,探討佛教與文學的關係;首都師範大學的吳小安,從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入手,討論其對大陸漢傳佛教改革的啟示;中央民族大學的張倩,則討論人間佛教在佛教現代化進程中的實踐;南開大學的溫光怡,則立足新媒體,探討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傳播;最後,北京大學的林嘯,則試圖挖掘淨土經論中的人間佛教思想,探討人間淨土與傳統淨土的關係。 晚間,滿蓮法師、妙凡法師與程恭讓與在場學者舉行人間佛教論壇。論壇由妙凡法師主持,3位嘉賓分別說明與佛光山的因緣。程教授談到,自幼與佛有緣,受到大師「為兩岸好」和「人人平等」精神的感召,早期參與了佛光山的部分文教工作,自此與佛光山和星.....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努力。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鄭志明教授表示,台灣傳統社會的信仰相當豐富,且多數人神佛不分家,在這樣的情況下,神明對社會的教化非常大,因為百姓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他並表示,「大家應該思考如何讓宮廟在現代化過程中也能與文化結合?讓華人文化部分宗教、信仰,都能活在人際尊嚴與光輝中。」「跨越本位,從心做起」,讓宗教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的力量。 現場並有法寶山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菲律賓師範大學Krizna ReiM.Palces教授、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任廖俊裕教授、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覺明法師、黃國清教授、李芝瑩教授、羅涼萍教授、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永東法師、許.....
2018佛‧商對話 談人間佛教的管理與創新
同樣的道理用在企業上也是如此。堅信星雲大師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從實踐大師自利利他的精神,如今讓他可以很自信地說,任職過的2所大學都在進步當中。 美國西來大學校長張錫峯指出,人類的經濟和商業活動,在現代社會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活動,然而這是將人類帶向解脫或痛苦的境界,則有待商榷。以佛教的正見看現在的經濟學、管理學理論,會發現到許多漏洞,認為最好的理論就是佛教的基礎,特別是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張錫峯認為「時間已經到了」,不要只遵循過去的學派理論,什麼都要爭第一,而是要為全人類的幸福著想。 陳劍鍠則引述星雲大師說的「『管理』,其實就是在考驗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與智慧。」期盼透過論壇,讓東.....
【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座談會開示 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
。 李利安教授〈我對人間佛教歷史定位的理解〉則是透過不同的歷史視角,觀察星雲大師定義的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說的」是對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回歸佛陀本懷。「人要的」是對應現代人的生活,「淨化的」是在三大語系佛教的會通中,回歸淨化人心的本位。「善美的」是面向人類文明的未來,引領人類的善美生活。 人間佛教座談會閉幕 佛教全球化在地生根 圖說: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開幕上致詞指出,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不在於理論高深,而是要能夠使人人能懂,可以在生活中受用。 人間社記者趙啓超攝 魏道儒專題講座 探討中國人對佛教文化的貢獻 人間佛教走向國際 佛教藝術為媒介 人間佛教.....
2021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北京開幕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雲湖書院、鑑真圖書館、北京光中書院協辦,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負責學術協作。開題報告會為期三天,總共安排6場論文發表會、各1場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專題講座、《人間佛教的現代性與生活性》論壇和綜合座談。 「關注人間佛教 傳承中華文化—2021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6月25日在北京光中文教館開幕。西北大學教授李利安、上海大學教授程恭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文良、光中文教館副執行長慧宜法師、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靜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線上),以及來自海內外高校的31位博碩士研究生共同參與此次學術交流盛會。.....
2022年度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科研成功的例子,鼓勵大家關懷生命應從關心自己開始,保持身心健康,共同度過難關,重新上路。李四龍教授對大家所要發表的論文水準表示肯定。對於當前的疫情,他認為將其置於歷史長河中來看,其實是常見的事情。由於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交通物流的發達,才使得疫情變為世界災難。結合個人的抗疫經歷,希望大家能夠關心時事,保持平常心、獨立思考、從容應對。 最後,由主辦單位代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致辭。法師對大陸的疫情表示了關心。並說道,由於疫情影響了論壇原本要在人間佛教祖庭宜興大覺寺院舉辦的計畫,所以希望大家以後有機會能夠再次歡聚佛光道場。為增進大家對人間佛教的瞭解,妙凡法師還為大家播放了一段影片,介紹了.....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年度活動「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將於12月15-17日於佛光山登場,今年主題「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將從心理學、管理學等多方面,探討人間佛教如何應用於現代社會。今年是人間佛教座談會舉辦的第十年,學術會議首度結合全球各地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舉辦跨界、跨域研討會。參會發表者計有來自美、澳、印、星、德、荷、台等國家地區,44位學者專家發表研究成果。 本次會議邀請出席學者研究領域包含文、史、哲及社會科學等多重面向,皆為長年致力於佛教學術研究的各領域專家。在佛教文獻學領域,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教授,曾經費時多年收集大陸民國期間的.....
2023年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開幕
總主題是關注人間佛教,傳承中華文化。人間佛教是一個領域不斷拓展、問題不斷深化、方法不斷豐富、觀點不斷創新的學術研究領域,並正在以其巨大的科研生長潛力走進年輕學子的學術視野。所以,我們特別鼓勵青年學子以現代學術方法,選擇具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相關問題展開符合學術規範的科學研究。 其次,主辦方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佛光祖庭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致辭。妙士法師提到,星雲法師是有著家國情懷的偉大導師,大覺寺是星雲大師家國情懷的展現。大覺寺肩負起了民眾的教育、文化的傳承、慈善的延伸等多個角色,是兩岸交流的橋樑。妙士法師希望此次參加青年學者論壇的同學,可以在大覺寺中安住當下,思考研究星雲大師與人間佛.....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將護法與弘法從“各有所司”發展成“不分你我”,並將護法的重心放在弘法上,提出了引導僧、信二眾共同護法的系列觀點。大師的護法思想體現了其注重僧俗平等和與時俱進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其思想的現代性和人間性。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生鄧葶愉發表題為《戰後人間佛教議題在臺灣的開展(1945-1987)——以《臺灣佛教》為中心》的報告。她以《臺灣佛教》這一雜誌為例,分別從戰後臺灣的佛教改革背景、佛教雜誌概況、人間佛教相關議題及實行概況等方面,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在進入臺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李利安教授肯定了四位同學的選題,特別讚歎勇於追蹤人類最前沿的科技問題的熱情和智慧,肯定他們在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