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辦,全國各高校的25名碩博士參加。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圖說:學者溫光怡發表開題報告。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圖說:妙凡法師說明,人間佛教就是佛教,是回到佛陀本懷的信仰,也帶來星雲大師對大家的關心。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圖說:學者張倩發表開題報告。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圖說:2015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辦,全國各高校的25名碩博士參加。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滿蓮法師以視頻回顧的方式,介紹上海星雲文教館近期活動及主要功能,從各樓層的主要布局講述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讓人從中體會喜樂性、實用性。星雲文教館是實踐,研討會是理論,但都是以.....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通,為其它宮廟宗教協助、服務。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幹部與學者交流 我見我思神明聯誼會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圖說:輔仁大學宗教學鄭志明主任認為,傳統宗教是華人共同的信仰,對「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倡議,除了忙於參與各宮廟的慶典活動,更應該思考如何在宗教發揮人性中的光輝與尊嚴。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世界神明聯誼會從2011年開始舉辦,迄今已邁入第8年,共舉辦9次,其表現的內涵是文化、藝術、教育、生活的經典盛會,藉著各種信仰力量的凝聚,祈願人們心靈淨化、消除災難、普度眾生。為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由佛陀紀念館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舉辦「2018神明聯誼會學.....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佛教禪修理論,並關懷當代佛教與現代性議題的學者。 另外,漢傳佛教界較為少人專研的領域,如女性議題與佛教管理學議題,本次特邀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美國康乃爾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李玉珍教授。她對佛教女神信仰和台灣佛教女性修道者研究,已累積多年田調經驗與成果,將於本次會議中發表觀察到的台灣佛教現象。身兼大會發起人的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本身為彌陀淨土思想的追隨者與研究者,近年著力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思想研究,已經開設多年課程,取得不少企業家回響。 面對21世紀的科技發展,佛教應當如何運用數據資料庫,建立更快速的弘法效應。本次亦邀請長期致力於台灣佛教圖書館編目管理的香光尼眾佛.....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出了相應的修改意見,並鼓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時,他對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也表示了憂慮,希望人類有能力將科技控制在有益人類的範圍之內,在包括人間佛教在內的各種人文思想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實現倫理、信仰、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彼此呼應與和諧發展。 第二場論壇由西北大學李心苑老師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文良教授評議,四位同學發表。 上海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畢光美同學報告的題目是《星雲大師對〈金光明經〉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與實踐》。她認為,《金光明經》是中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也是星雲大師較為重視的一部佛教經典。她考察了星雲大師對《金光明經》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問題,分析了星雲大師對《.....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
活出一樣貴的生命尊嚴出來。』」 李教授說明傳統佛教讓人聯想到山林或生死,但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把佛陀的慈悲和人間共情的情懷,都放在社會踐行當中。不僅有佛的智慧,還有踐行方式,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就會有三世果報的觀念,會對生命畏懼,因為破壞生命環境,會有嚴重的果報,因此懂得尊重生命,具有同體共生的理念,維護一切眾生的生存權利。而受持五戒,就是自由踐行生權的實義。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幫助眾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不受到損害。星雲大師有關生命智慧、生命權利、生命覺悟的論述,非常精要地點化了人間佛教的要旨,也就是生命智慧是每一位信仰者、實踐者應自己去把握的生命自由,也是生命主體的自.....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懷,就是去繁瑣化和神秘化,從遠離世間到回到人間,把未來成佛回歸到當下覺悟的過程。 同時,妙凡法師也強調佛陀本懷是彰顯佛法的人間性關懷、詮釋佛法積極陽光的面向宣導、展現直下承擔的行動力、重建現代人的精神信仰四個方面。反映在現代弘法上應當朝向「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傳統與現代融合、佛教與藝文結合」等面向為原則。 接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夏德美研究員從中華文化的視野對人間佛教的價值、內涵以及貢獻做出分析。夏老師強調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以隋唐佛學為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例說明佛教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力。談到佛教中國化應該注重現代化的含義,中國作為佛教的重要傳輸地,不能將佛教和.....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開幕 獎勵青年學子 提倡佛教優秀文化傳統
來自19所高校、30位入圍同學共同出席了此次開幕式。 總計畫主持人李利安教授介紹了會議宗旨,李教授指出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專案的總主題是關注人間佛教,傳承中華文化,參加佛教獎學金專案需要遵守政治的原則、信仰的原則、學術本位的原則。李老師期望大家在參加獎學金的過程中能虛心學習、認真聆聽、提升研究水準,同時也期待人間佛教研究項目選題論證會圓滿成功。 鑒真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強調了星雲大師建設鑒真圖書館的用意,鼓勵大家積極參與人間佛教研究。王雪梅教授指出人間佛教青年寫作獎學金不僅僅是一個研究項目,而是一個學術共同體,願大家能收穫友誼、共同進步。夏德美老師對本屆青年學者的新想法和新.....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AI時代下人間佛教的挑戰與機遇是非常必要的。 隨後,張文良教授通過“情”來展開觀點。他認為AI不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對人類思維模式的挑戰。現如今,AI甚至能夠創作詩歌、撰寫論文,這無疑對傳統學術和宗教信仰帶來了深遠影響。然而,AI的強大計算能力雖可模擬人類思維,卻缺乏“情感”的投入,而“情”是宗教乃至人類文化的核心要素。在論述AI與佛教的關係時,張教授特別強調了“情”的本體論地位。他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出發,引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的觀點,指出宗教是“無情世界的感性”,其核心在於對人類情感需求的回應。而佛教尤其是人間佛教,正是基於慈悲與智慧的核心理念,並將“情”的維度提升至終極關懷的高度。佛教.....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辯證交融,「為現代文明的新菩薩學養創立了一種生命典範,更提供未來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智慧與價值。」 與談人尤惠貞表示,星雲大師將佛教帶入全球視野,並透過教育與文化,改變了佛教的未來,「讓佛法不僅成為宗教信仰,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精神。」張家成讚賞程教授高度且全面闡述了星雲大師的思想,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所蘊含的智慧,除了能為未來人類文明提供交流性的價值,更能化解未來社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人間佛教在未來前景廣闊,其應用及發展空間是極大的。」 妙凡法師最後總結,大師以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推動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和全球化弘揚,為現代人間佛教的發展樹立典範。直至今日,大師所影響的層面,正.....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軒的開幕式,共有17所大學,約40名海內外學者以及青年學者薈聚一堂。 來自東亞各區域如日本、韓國、大陸、香港、台灣等16名研究生,在教授推薦下前來,交流佛學研究成果,話題廣涉佛教與社會倫理議題、印度教信仰的交涉,材料含括巴利經典、戒律、民間撰述等文獻,碰觸如來藏、天台宗、唯識等思想與女性主義,展示圖像學、音譯學、歷史學、敘事學與電腦軟體等應用成果。 由海內外15教授予以一一講評,論壇深具教學性特質與效益,以期更實質地提攜佛學研究青年。論壇語言以英文為主;翻譯團隊讓中、日、韓等語言使用者交流無礙。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表示,「感謝蓑輪顯量教授的願力與發心,為青年搭建這個平台。」感謝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