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1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北京開幕
即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目的,期望今後寫作獎學金的宣傳和研究更加突此一主題。 張文良教授強調,開題報告比答辯更加重要,是學生和老師一起為論文研究設計藍圖的過程,也是影響論文能否成功的關鍵,他希望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發言。 李利安教授認為,人間佛教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組成部分是獲得社會各界一致認可的,整體發展趨勢是積極向上的。他主張,從事宗教學研究的人,應該關注到人間佛教這一現今佛教發展的潮流,從過去注重佛學義理的研究轉向更加關注鮮活的、生活化的宗教文化研究。 張靜之秘書長指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格局最高、獎金最高、講評範圍最寬、組織嚴謹有序的寫作評選活動,祝願大家.....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國際學者攜手 探討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
文化、教育、學術、藝術、音樂、體育和資訊等七大項目。大家齊聚探討人間佛教與未來發展,正符合大師的心願,持續推動其心念與理念。 寬嚴大和尚表示,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一句「家國為尊」直指人心,人間佛教要表達的莫過於不忘佛教利樂有情、饒益眾生的初心;莫過於擔當「不為己求安樂,為眾生皆幸福」的使命。本著大師的慈心悲願、佛法的光明智慧,同心協力復興中華文化。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表示,前九屆的人間佛教座談會以促進佛教價值觀念、推動佛教文化交流等議題起了很大作用;而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具有指標意義,探討人間佛教對社會的啟發與影響。佛教的智慧可以引領眾人因應全球性的挑戰,攜手共創和諧、慈.....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雲大師通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動交流,對推動兩岸關係及合作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佛光教團在江蘇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對復興中華文化,弘揚人間佛教,頗有成效,具有指標意義。 王雪梅老師針對同學們的論文,表達了她對同學們的肯定與鼓勵,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並提醒同學們注意文章的相關細節,只有注意文本的發掘,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張文良老師和夏德美老師也對同學們的發表進行點評。 第六場論壇由西北大學廖文慧同學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文良教授評議,五位同學發表論文。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杜硏報告的題目是《立足於心的“一筆宇”》,她認為研究一筆字要以“心”為核心,著眼于大師對一筆字的創作.....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t;多維性研究》的報告中揭示了關鍵字“他們”、“偉大”、“佛陀”在祈願文中具有核心地位,他認為,這代表了信仰物件、信仰目標以及信仰者與他者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人間佛教祈願活動的多維性,包括社會互動、情感表達、宗教領袖崇敬和個體內在修行。 王雪梅老師依次對以上五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王老師肯定了五位同學的選題,並提出了修改意見,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哲學角度上作更深入的思考。 第四場論壇由西北大學李心苑老師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副研究員評議,三位同學發表報告。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生谷龍同學的報告題目為《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與智者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共鳴》。谷龍同學認為,天臺智者大.....
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開幕
所高校的35位入圍同學共同出席了此次開幕式,西北大學區域國別研究所謝志斌副教授主持。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首先為與會大眾介紹會議宗旨,並祝賀所有入選的申請學生,也對所有支持本專案的指導教授表達感謝。李利安介紹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說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是目前人間佛教研究領域活動最多、成果最多、凝聚的學者最多的一個研究機構;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註冊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管的一個基金會,多年來在支持人間佛教研究和其他文化公益事業方面做出很多貢獻,並得到主管部門的肯定。李利安囑咐與會同學,希望大家可以在活動中有所收.....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三次培訓 力求最佳譯文
中文音譯直接翻譯者,有將梵文「般若」在前、英文sutra在後者,或是全為梵文等3種情況,慧峰法師建議,應以能在英文字典查詢到的為主,有利歐美人士學習。 有人提問,有些佛學名相涵蓋多種含意,在漢語辭彙的表達中即已無法全面概括,此類佛學名相在英譯上又該如何解決?蘭卡斯特教授表示,比照中文音譯的原則,直接音譯。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目前在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展開,各地區在當地成立團隊,舉辦翻譯培訓,各區負責人也會回佛光山接受培訓,將新的觀念技巧帶回。 辭典翻譯從語言學、哲學、佛學的角度著手,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其翻譯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為讓佛光大辭典的英譯呈現多元豐富的樣貌,眾.....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仰共同體實踐的社會運動,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觀念,其社會實踐也回應了有關制度、組織等重要的社會學問題。 人間佛教特別重視制度建設,而制度往往決定了佛教實踐的公共特性與社會功能的表達效能。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指出,佛教的弘法史,就是佛教參與社會、改造社會的過程。實際上,人間佛教弘法的歷程,即是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積極實踐。 妙凡法師強調,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因此旨在抵達「從三好、四給到五和理想」,實現「合理的經濟生活、正義的政治生活、服務的社會生活、慈悲的道德生活、尊重的倫理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她強調,人間佛教應積極關懷.....
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論壇 學界與宗教界對談
:論壇下半場,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 人間社記者許引玉攝 「2019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論壇」12位學者及12位神明聯誼會幹部展開對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總會長王金平百忙之中特別蒞臨表達關切之意。論壇分兩場進行,分別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有500人參加盛會。 論壇邀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陳玉女、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系教授李向平、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高級研究院研究員許源泰等學者,與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秘書長陳嘉隆、鍾茂松、楊政達、劉宗澧等幹部,7月21日上午在佛館禮敬大廳2樓五觀堂分享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研究成果與心得交流。 王金平表示,世界神.....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當代生死學的借鑒。張教授認為,以星雲大師的生死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海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人間佛教可以建立起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生死學體系,這是人間佛教在理論上的重要突破口。 王雪梅教授表達了她的思考,就人間佛教的「化社會」與「社會化」為題。她認為,首先人間佛教化社會,並帶來的人間福祉。人間佛教從寺廟走向社會,從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建設社會,並成為現代社會倚重的重要資源和團體。人間佛教作為一種佛教入世理念,歷經百年,經幾代高僧大德的推進,已成為當代中國佛教的主流方向。在「人間佛教」理念下,佛教界在參與、建設和發展社會服務事業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人類帶來了人間福祉。其次,她認.....
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拓多元視野
學界的「群聚效應」,讓漢傳佛教的研究「從邊陲到中央」,帶動質與量的提升,對於與會學者在颱風重創校園、風雨不止之際,仍歡喜地參與佛教學院的研討盛會,以清代學者孫星衍語「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來表達謝忱。 他也提及西方大學的淵源是修道院,中國書院的前身是禪院,顯示大學本來具有濃厚的「書院」本色。今後要打造佛教學院,成為佛光大學書院精神實踐的模範。 主辦單位以《貧僧有話要說》、《貧僧說話的回響》、《星雲智慧》及《佛光山2015我們的報告》等與學者結緣。研討會除了在佛光大學展開2天密集的議程,更特邀日本梵漢對譯研究專家辛嶋靜志主題演講「誰創造了大乘經典」,並對佛教學院全院師生專題講演「觀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