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信仰的世俗化或以世俗文化方式表現出 來的觀音信仰,主要表現在哲學、倫理、文學、藝術、民俗、養生等 方面。觀音世俗文化中的哲學內容是觀音法門中的般若思想普及化、 世俗化的結果,對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禪宗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觀 音世俗文化中的倫理思想主要來自觀音法門中的福德積累說教。福德 的積累在觀音法門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解決當世之苦和當下之困 5 (也有解決轉生善道的問題),二是為了種下善根從而為證得般若聖 智,實現最高解脫打下基礎。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福德積累的過程卻 是一樣的。在福德的積累中,除了大量宗教的內容外,利益眾生、服 務社會、慈悲仁善、無私奉獻、見義勇.....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 《維摩詰經》主要以中印度毘耶離大城中的長者維摩詰居士和聲聞弟子與菩薩,共同討論大乘菩薩的思想與修行法門,特別著重在「不二法門」上。《維摩詰經》所倡導的「唯心淨土」思想,對中國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具有重大的影響與啟發。 與談人永富法師,現任香港佛光道場住持,同時也是港澳深總住持。在佛光山經歷佛光山叢林學院學部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梵唄讚誦團團長、以及各寺院住持等職。永富法師熱心佛教教育,擅長講經說法、戒會儀軌、淨土法門,尤其梵唄唱誦、音聲美好,度眾無數。 另一位與談人龔隽教授,現任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對中國佛教思想史及中國哲學史有很深造詣.....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人間佛教思想第九堂課 9月1日線上播出
禪淨修持與靜坐體認》、《禪淨何爭?——聖嚴法師的禪淨思想與體證》、《圓通證道:印光大師的淨土啟化》等十部專書,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主持及與談人顧偉康教授,曾擔任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著有《禪宗:文化交流與歷史選擇》、《禪宗六變》、《禪淨合一流略》等專書和期刊論文。 本次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為什麼稱星雲大師是『典範轉移的模範人物』?」「星雲大師如何詮釋人間佛教?大師如何建立人間淨土?」「菩薩道與世俗化的問題。」「星雲大師對於管理的見解如何?」是一場精采的思想講座,切莫錯過。 課程將於9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邀請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youtu.b.....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7月1日登場
」。 杜保瑞教授是臺灣大學哲學博士,曾於台灣大學哲學系、華梵大學哲學系等校任教,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並擔任人文學院國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上海抱樸講堂主講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儒學、道家哲學、禪宗哲學、宋明儒學、當代中國哲學、中國哲學方法論等,著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爭——老子的智慧》、《陽明哲學與陽明文選》等近20本專書。 《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一書共十章,分別就星雲大師《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迷悟之間》、《八大人覺經十講》五部書作研究。提出「大乘菩薩道的根本精神就是般若智與菩提心」、「大師的著作彰顯他事業成就的.....
12—13世紀南宋‧高麗禪宗界的現實對應和思想基礎(下)
12-13世紀における南宋.高麗禅宗界の現実対応とその思想的基盤(下)
12—13世紀南宋.高麗禪宗界的現實對應和思想基礎(上)
12-13世紀における南宋.高麗禅宗界の現実対応とその思想的基盤(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