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懷與生命教育。 作者依佛光山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具體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承傳與實踐開展;藉由天台智顗的「六即佛」與佛光星雲所宣揚的「我是佛」之相互對照比較,乃至佛光星雲推動人間佛教所展現的生命關懷與人文療癒,希冀對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之暢佛本懷得到更清晰的理解與定位。 這場講座將探討:「佛陀本懷與人間佛教有何關聯?本書為何將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相提並論?本書如何從天台教觀的人間修證談暢佛本懷?本書如何從天台智顗的經典詮釋談暢佛本懷?如何踐行佛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及其生命關懷與人文療癒?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如何共暢佛陀本懷?」等等的議題。 作者著作的意旨,在敘說:「若能於人世間真.....
從佛教因果論分析星雲大師對死刑的看法 疫情下人間佛教對生命的多維觀照 —以佛光山為中心 佛光山「寺院養老」問題探析 人間佛教生死學的實踐 —以「葬式」為中心 生命的尊嚴與超越 —星雲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及實踐價值 2023 上冊目錄 人間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模式 —以星雲大師對《心經》內容與實踐的解讀為例 從彼岸到此岸 —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 星雲大師的幸福之道新解 —以《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為例 青年星雲對日本佛教的反思與借鑑 末那識的雙重主體性意義 —兼論星雲大師的主體性理論 星雲大師對儒家孝親觀的繼承和超越 論星雲大師人間.....
2022年度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易」。但是,就像人間佛教獎學金創立之初星雲大師所指出的那樣,無論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覺得有意義就應該去做。同學們更需以學術的精進克服苦難,取得進步。張文良教授表示,論壇的主題——“後疫情時代的生命關懷”正契合於時代。在此特殊時期,青年學子們在論壇發表自己的論文是非常可貴的事情。又以牛頓躲避倫敦瘟疫而獲得巨大科研成功的例子,鼓勵大家關懷生命應從關心自己開始,保持身心健康,共同度過難關,重新上路。李四龍教授對大家所要發表的論文水準表示肯定。對於當前的疫情,他認為將其置於歷史長河中來看,其實是常見的事情。由於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交通物流的發達,才使得疫情變為世界災難。結合個人的抗疫經歷,希望大.....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化攝受印度佛教問題,進而探究權變與善巧方便概念的儒佛異同。 在B場的研討中,台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系尤恵貞副教授發表《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與生命教育義涵》,結合其從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踐經驗,從生命關懷的角度,探討佛教經典的現代詮釋與生命教育之間的關係。 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發表《從勝鬘經看佛教的社會思想理論》,以印度三世紀中期的大乘佛教經典《勝鬘經》為中心,通過對該經所包涵的豐富深刻的佛教社會思想理論的梳理和研究,探討了佛教傳統經典與人間佛教的互動關係,以及近現代人間佛教在推動佛教轉型過程中的「社會思想」、「社會理論」和「社會化」問題。 南京大學常紅星博士發表《人間佛教兩性平等思想.....
疫情下人間佛教對生命的多維觀照—以佛光山為中心
作為佛教自近代以來的一種主流發展趨勢,人間佛教蘊含有豐富的生命關懷思想。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人由於身心受限,被種種生命問題所圍困。面對這一境況,佛光山身為人間佛教的道場代表,通過對不同層次生命的多維觀照,不僅為當前蒙受苦難的生命提供了解決和療癒的方法,對於後疫情時代人們可能遭遇的現實矛盾和心靈困境也有所啟示。
當代社會中身心問題之省思與療癒─—取徑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身處當今的社會中,經常會聽到周邊出現抱怨工作壓力大、經濟有困難、情緒易失調、生命很艱難……等音聲,此種種抱怨現象,其實反映了當前社會許多人處在身心困限、無法安住,乃至陷溺於身心不由自主的情境中;面對種種身心所遭遇的問題,如何有所省思,並進而得到療癒,誠屬生命關懷的重要議題。 星雲大師曾開示:「唯有用慈悲的法水、智慧的法水,才能洗滌塵埃,才能真正發揮淨化心靈之功!」因為人人身心安住,才能安身立命,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和樂安定。本論文取徑人間佛教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涵,具體探析人間佛教弘傳佛陀悲智雙運的教化,如何究竟解決人心困惑,乃至促進社會安定;對於身處多元而快速變化社會中的人們,人間佛教如何發揮調適身心靈的效能;而如此所開展之生命教育,在面對當代社會中的身心問題,又如何作為省思之參酌,以及可資參考的療癒之道。
人間佛教的生命關懷與人文療癒──以星雲大師談身心的安住為主的論析
人間佛教傳弘佛陀教化的修行法門,解決人心困惑、乃至關懷社會,對於身處多元而快速變化的社會中的人們,已然成為調適身心靈的重要法門;而其所以能顯現具體之成效,主要根源於人間佛教對於具體生命的關懷與人文的療癒。星雲大師在其論述著作與弘法講演中,時時強調人間佛教以人為本,而每一個人的身心是否能安住為社會安定的根本,因為人人身心安住,才能安身立命、自覺覺他,進而安定社會。因此,憑藉佛法令社會大眾身心安住,乃是顯現或證成人間佛教的實質意義與效能的最直接途徑。 本文以星雲大師所說的《星雲法語3.身心的安住》為主要所依,同時參照大師其他相關之著作論述,主要之關懷在於論析大師對於眾生如何安定自我身心的開示與引導,並由之以彰顯星雲大師弘法利生的慈悲喜捨,進而開展揭示人間佛教所蘊含的生命關懷精神與人文療癒效能。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