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6月1日「八識講話的無我觀」線上播出
二、真空妙有的生命哲理。 主講人佛光山大陸地區都監妙士法師,自小在佛門成長,歷經佛光會社團、寺院住持弘法。在大陸弘法二十餘年,承擔建設佛光祖庭大覺寺的重任,在星雲大師的指導下,將大覺寺建設成鳥語花香的歡喜淨土,供養人間社會。 另一位主講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專長唯識思想、部派佛教、佛學日文、梵文。陳一標教授本來就讀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後來人生大轉彎,專攻哲學、佛學。 兩位主講者將從理論與實際事例,讓大眾理解心識的運作,掌握自己的起心動念,體認生命的無限。敬請關注「人間佛教思想專題」6月1日晚上7:30首播「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四堂:「八識講話的無我觀」。 您想轉識成智嗎?由佛光山人.....
隨順與智用:闖一條人間佛教的新路—以星雲大師1963 年七國訪問日記為考察中心
細細爬梳星雲大師1963年所著近30萬言的訪問日記《海天遊踪》,筆者看到其在80天的時間內先後訪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及英治香港,沿途不僅會逸興遄飛,更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毫無保留的記錄下來」。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大師對海外佛教的觀察與思考,捕捉記述他剎那的感受,可以發現七國行思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道路自信的最真實脈動,字裡行間感受到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拔苦予樂、隨順智用、紹隆佛種的建模發端。星雲大師參訪七國佛教界和當地社會的視閾再擴展,不僅促其堅信1950年自己對台灣佛教事業辛苦踐行「要改制適應新的歷史時代」是完全正確的方向,更堅定其繼續對佛教事業在未來發展的頂層探索之路,以最終找到一個將佛教予以全面人間化暨通俗化並創建落地生根的核心載體 —佛光山應運而生成為必然。這部半個多世紀前的《海天遊踪》日記作為思忖之作,處處「充滿智慧的思想」,從中呈現出星雲大師勾勒人間佛教的最初願景:始終堅持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對佛法予以開示。這種方法不僅能達到信眾歡喜的基本目的,更能實现佛法住世的最終目的:「創造了人間佛教改善人心的無限價值」,「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以奉獻國家、服務社會。
人間「就好」20事
人間「就好」20事 Enough is Good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現實人生接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要促進佛教人間化,提升佛教的普世價值。 最後3位嘉賓各以3句話作結,滿蓮法師希望大家「心甘情願」,程教授以大師的「有佛法就有辦法」贈予大家,妙凡法師則希望人人「放輕鬆,歡喜地體驗在星雲文教館的生活」。 圖說:學者林嘯發表開題報告。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圖說:程恭讓教授介紹本次獎學金頒發的意義及宗旨。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圖說:滿蓮法師、妙凡法師與程恭讓教授與在場學者舉行了人間佛教論壇。 人間社記者趙唯宏攝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以文化弘揚佛法 圖說:2015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辦,全國各高校的25名.....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相信也是學者與實際參與的幹部一次最好的合作,「希望學界、宗教界,乃至社會大眾,都能藉由此次研討會,沉澱、思考、再出發,將人間佛教再落實、再發展。」法師最後與大家分享萬金教堂方修女稱讚神明聯誼會「熱鬧、歡喜又備感溫馨,充滿熱情與溫度」,感謝眾人「從接待到接引」,圓滿每一次任務。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秘書長陳嘉隆以四十幾年前北港媽祖廟申請加入中國佛教會,卻因緣不具足的故事為例,表示希望不分民間信仰與神明,都能共同為佛教發心、努力。提及2017年學者分為A、B團實際參與神明聯誼會,此次發表論文與大家分享所見所聞與感動,相信不只為其他宗教寫下歷史,也為佛教寫下歷史。 「大家的付出,.....
【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座談會開示 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
峽兩岸三地等9個國家地區的學者共30人與會。1日晚間,在佛光山如來殿四樓大會堂舉辦開幕式暨基調講演,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出席開幕式和與會學者及現場近千人接心開示。 星雲大師自述12歲出家做和尚,這一生最歡喜的就是做和尚。23歲來台,「當時連台灣在哪裡都不知道,但因為有救人的願心,所以就來了。」「對於教導人至少做事做人要做好,在這方面還有些心得,出家做和尚後,更覺得應該要幫助困苦的人。」大師說,這一生受到觀世音菩薩幫助很大,對觀音菩薩感謝不盡。大師說,佛菩薩所說的道理對他來說都很有幫助,如今即將94歲,還請大家給予指教。 現場多位學者提問,「未來的佛光山會是什麼樣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