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研究等。在佛教思想史研究、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研究等諸多領域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成果。 主持人王雪梅教授現任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佛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彌勒信仰研究》及合著《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已主持並完成多個國家級課題。 本次論壇將探討四項人間佛教學的大哉問:「傳統佛教思想史研究與當代人間佛教問題研究的意義關聯何在?」、「星雲大師的思想特質展現了什麼『張力結構?』」、「如何論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理性、合法性?」、「如何因應人間佛教的發展困境及未來展望?」程恭讓教授將以深入而精譬的見解來解開疑難。 本次論壇具有五項特點「確立星雲大師弘法.....
【論壇預告】 12月1日人間佛教的淨土觀
雪梅教授結合經論及實踐,為大家介紹佛教淨土思想的源流與演變過程。 西北大學王雪梅教授同時也是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攻中國宗教文獻、中國宗教史及相關宗教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陝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彌勒信仰研究》等,對佛教文獻有深入研究,藉由經典的梳理,分析淨土思想的過去與現在意涵。覺居法師也是佛光山台中惠中寺的住持,二十年前,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時,覺居法師全心全意投入賑災的工作,並積極的透過主持寺院舉辦各種文教弘法活動,為人慈悲隨和,此次將以自身的弘法經歷說明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模式,「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線上課程使大眾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繼續聽經聞法,以正知正見.....
個典型的特色,是所謂「給」的概念,而這個概念正是傳統佛教中 作為菩薩行重要基礎之一的「布施」概念的現代版。《瑜伽師地 論》:「云何菩薩方便所攝身語意業?當知略說菩薩所有四種攝 事,是名方便。」(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 《大正藏》第三十冊,頁504下)可見包括「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在內的「四種攝事」,是菩薩攝化眾生的方 法,正是歸於善巧方便概念、範疇的菩薩行施設。與此相應,以 「般若」作為統攝的「六度」(布施、戒律、忍辱、精進、禪定、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76 般若),則主要是表示菩薩的自度、自修及自我完善。所以佛光人 以「四給」為.....
念佛禪——一種思想史的讀解
「念佛法門」曾直接啟發過中國禪宗的實踐,這大概是不容爭議的事實,而結合了淨土觀念(無論是彌勒國土還是西方淨土)的念佛方法是如何融攝到中國禪的思想和修證當中,卻是一個要複雜得多的問題。依太虛、印順一系的看法,戒律和淨土是不應獨立成宗而為中國佛教各家所奉持的共法。不過,各家對淨土的取捨抉擇,都鮮明地表示了自宗的立場。如天台、賢首均以判教的形式會通淨土,但台宗詳於觀門和心具的說明,賢首則重於法界緣起和理事意義上的圓釋。即使禪宗內部各家,對淨土念佛的融攝也有相當複雜的不同。
淨土思想論壇「當彌勒遇到彌陀」 2017.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