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3月1日登場 宋滌姬高雄報導 星雲大師畢生推動人間佛教,改變了傳統佛教鬼神化、山林化、寺院化、消極避世的形象,發揮出指導人生、積極入世關懷的宗教功能。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已成為學者研究、關注的議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在今年展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高峰論壇,從3月起,每個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線上播出。首場論壇將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作深入探討。邀請本書作者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程.....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具有四大亮點:「以現代教義對應傳統經教」、「彰顯佛陀一代時教應世關懷之亙通古今」、「闡述人間佛教菩薩道的理論依據」、「研究與教學並重,思想與實踐合一」。 這堂課程將探討四大問題:「人間佛教思想如何貫穿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的關係?」、「本書是採用何種詮釋路徑來介紹《法華經》?」、「天台思想與《法華經》的關聯為何?其對《法華經》信仰推展的貢獻為何?」、「如何運用《法華經》思想令人間佛教行者生起成佛的信心?」 課程將於6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reurl.cc/Yel4Wl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6月1日線上播出第四堂課.....
【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座談會開示 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
予指教。 現場多位學者提問,「未來的佛光山會是什麼樣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問道。法鼓文理學院鄧偉仁教授提出:「佛教如何做得更好?」曾編過《世界佛教通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則表示,在豐富傳統佛教的戒定慧、弘法的範圍,大師對佛教的貢獻沒有人可以超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星雲大師的成就可以說是神話!」 星雲大師回應:「未來的佛光山要仰仗大家多給予指教,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此外也期許:「未來佛教的青年,還要請各位老師多指導。」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開幕上致詞表示,學者專家貢獻智慧,運用佛法的理念,因應現今詭譎多變的社會。會中也談到人間佛教如何面對外在的衝擊。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佛光義工從服務中廣結善緣,修福修慧,自度度人,以此來成就圓滿的菩提道果。 翟教授引用學者所說:「星雲大師是佛教的馬丁‧路德、佛教的創意大師、制度建立者。」但星雲大師說:「我並非佛教的改良者,只是將傳統佛教與現代融和,並給予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星雲大師遵循佛陀的本懷,以合理的經濟生活,重視家庭和諧,開創人生的理念,把佛法落實在人間,融入生活,進而開發內心能源的佛法教化,讓佛教普及世界各地,面對現代世界,是能真正解決當前全球困境的大智慧。 主持人段玉明教授總結翟教授把人間佛教放在世界的高度,接受西方社會科學的檢驗。現代很多社會問題,基督新教、資本主義很難解決,但人間佛教可以開出新藥方。不.....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
間佛教與生命權利」為主軸,從社會學角度來深化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的研究。李向平教授說:「星雲大師三千多萬文字,一生努力,可以歸納成一句話:『讓世界上所有的人,活出一樣貴的生命尊嚴出來。』」 李教授說明傳統佛教讓人聯想到山林或生死,但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把佛陀的慈悲和人間共情的情懷,都放在社會踐行當中。不僅有佛的智慧,還有踐行方式,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就會有三世果報的觀念,會對生命畏懼,因為破壞生命環境,會有嚴重的果報,因此懂得尊重生命,具有同體共生的理念,維護一切眾生的生存權利。而受持五戒,就是自由踐行生權的實義。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幫助眾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不受到損害.....
起源於中華佛教的漢系傳統,在近現代特殊歷 史條件下得到發揚光大,成功推動漢傳中國佛教的復興與轉型,並 把佛教智慧及思想價值弘傳於全球的一種現當代佛教的新範型。就 思想的本質而言,現代人間佛教既是傳統佛教對現代人類文明的一 種自覺的調整和適應,也是現代人類文明對於古老的佛教思想傳統 的一種呼喚和期望。就所應對的時代要求而言,現代人間佛教必須 著力面對和處理的,主要是三大課題:一是傳統佛教思想文化的現 總論──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座燈塔 55 代化課題,一是區域性佛教的全球化課題,一是在現代性與後現代 性交織、區域性與全球性重疊的新時代環境下,多元佛教和多元文 明的交.....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向。這都是AI時代下需要思考的議題。 首先,李利安教授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引出話題。李利安老師講述了人間佛教產生於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時期。那時的西方文化蜂擁而至,給中國社會帶來文化層面的巨變,這使得中國傳統佛教必須重新調整自身的角色,這引發了人間佛教的改革。AI時代的到來,人間佛教需要敢於面對並迎接挑戰,這是這個時代的佛教改革議題之一。其次,李老師介紹了“第三次浪潮”的理論,他說第一次浪潮是原始社會一萬年前的農業革命;第二次浪潮是機器產生的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則是電腦的出現,也就是資訊化的時代,而AI時代的到來,很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衝擊。李老師認為,曾經應對死亡焦慮的問題一直是宗教的.....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istic and Traditional Buddhism and its Issues
As is widely known, Humanistic Buddhism is a new movement of teaching,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ing modern Han Chinese Buddhism.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ained broad support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t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Taiwan and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wherever Han Chinese Buddhism sprea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it. Such achievements have reinvigorated Buddhism and signal the arrival of a new era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人間性與現代性――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模式之現代性的證成(一)
考察韋伯的宗教社會學、比較宗教學的理論,我們認為選擇親和性觀念是其整個理論的基石,它把入世的禁欲主義倫理與天職觀,以及作為社會擔綱者的中產階級連結起來,完整解釋了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借用這一概念,我們認為,人間性、方便之道以及居士群體之間的選擇親和性關係可能可以闡釋並證成人間佛教具有現代性。 這篇論文是系列論文的第一篇,先論述人間佛教的人間性。人間佛教主張回歸佛陀本懷,並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革。與傳統佛教相比,在理念方面,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從朝向未來改變為朝向現世,從輕視、貶低、否定人間到人間度眾成為菩薩道首要且唯一的急務,人間性雖然具有豐富的傳統資源,但是其在現代的豐富開顯無疑是深具現代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