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人間佛教思想第九堂課 9月1日線上播出
擔任論壇的主持及與談人。 《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共分十章,從「序說」開始,闡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性格與建立人間淨土」、「念佛修持方法及其體證」、「四聖諦、四弘誓願與人間性、神聖性的思想動向」、「『同體共生』思想與人類福祉」、「佛光山的管理思想」、「文字般若、文藝創作與禪境修持」、「生命教育的禪法修持與靈性發展」、「人間佛教的布教型態及方法」,在「結論」部分,引用星雲大師法語:「人間佛教不只是世俗諦,也是第一義諦。」並說明「證入第一義諦」才是人間佛教的心法與終極目標。 主講及叢書作者陳劍鍠教授,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著有.....
理念的發展與實踐 冠佩環趨星拱極 —熾盛光佛信仰在人間 星雲大師文藝思想的現代內涵 佛光山人間佛教理論書寫中的概念隱喻 —以《佛法真義》為例 從《星雲禪話》的書寫看禪觀下的兩種真實 佛陀的人間性與超人間性 —以《釋迦牟尼佛傳》為中心 為了千年的傳承 —佛光山千手觀音造像與粉本源流 唐代詩人佛寺結社的「人間性」 —人間佛教的一種文化溯源 從佛教因果論分析星雲大師對死刑的看法 疫情下人間佛教對生命的多維觀照 —以佛光山為中心 佛光山「寺院養老」問題探析 人間佛教生死學的實踐 —以「葬式」為中心 生命的尊嚴與超越 —星雲大師的生命關懷思想及實踐價值 2023 上.....
2021第八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官方網站 2021第八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日 期:2021年11月6日至8日(六~一) 主 題:人間佛教對現代危機的回應 六大子題論壇: (一)創建包容性社會 (二)邁向未來的人間性社會—複雜體系中之自我挑戰 (三)借鑒澳洲應對當代危機的經驗 (四)重新評估當代的佛教適應 (五)尋求健康幸福的人間之道 (六)化慈悲為行動 會議語言:英語 (開閉幕、基調對談提供中文同步口譯) 詳情報導 ZOOM線上會議室同步串流YOUTUBE 報名連結 將全程在澳洲南天大學(NTI)線上舉行,也是2014年以來,首次在海外舉行的國際座談會。有別於一般研討會,本座談會的目的在於鼓勵跨領域對.....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察大師寫一筆字的“心力”。報告探討了一筆字的三種觀看路徑,並運用文化標出性理論分析一筆宇在文化領域中的地位,解讀人間佛教贏得社會大眾認可與支援的多途路徑。 武漢大學博士生姜文婷報告的題目是《論星雲大師人間性與超超性相結合的美學思想》,她分析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認為星雲大師美學思想具有人間性與超越性相結合的特點,同時,星雲大師美學思想中的人間性並非對現實中日常生活的簡單回歸,而是作為一種表像,在最終的審美境界中與超越性相結合,共同構成星雲大師的美學思想。 佛光祖庭大覺寺職事知傳法師發表題為《星雲大師“音樂弘法”之研究》,她通過對佛光山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的歷程梳理,以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的形式、效應以及.....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與情感認同研究》的發表。她指出,“佛光雲宇宙”以其虛擬實境交互方面的突出表現,打造了3D虛擬佛光山道場,不僅在技術上有領先優勢,在未來亦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人間佛教需要在科技弘法的基礎上,堅守佛教的超人間性,加強對“佛光雲宇宙”的監管,推進“佛光雲宇宙”的未來發展。 青島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生劉航濤同學以《星雲大師護法思想研究》為題,認為星雲大師在吸收古代護法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將護法與弘法從“各有所司”發展成“不分你我”,並將護法的重心放在弘法上,提出了引導僧、信二眾共同護法的系列觀點。大師的護法思想體現了其注重僧俗平等和與時俱進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其思想的現代性和人間性。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生鄧.....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教義觀、佛陀觀三個方面強調人間佛教的思想史是繼往開來的過程,最後強調回歸佛陀本懷,就是去繁瑣化和神秘化,從遠離世間到回到人間,把未來成佛回歸到當下覺悟的過程。 同時,妙凡法師也強調佛陀本懷是彰顯佛法的人間性關懷、詮釋佛法積極陽光的面向宣導、展現直下承擔的行動力、重建現代人的精神信仰四個方面。反映在現代弘法上應當朝向「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傳統與現代融合、佛教與藝文結合」等面向為原則。 接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夏德美研究員從中華文化的視野對人間佛教的價值、內涵以及貢獻做出分析。夏老師強調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以隋唐佛學為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例說明佛教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