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和佛光山與中國佛教文化的現代振興
如果沒有傳承而只有創新,那只能算是新興宗教;如果只有傳承而沒有創新,任何宗教必將走向沒落而被現代社會所淘汰。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教團以智慧和慈悲,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也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及人類文明的傳承與創新,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星雲大師對儒家思想的改造—以《人間佛教》為中心的研究
星雲大師是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最有成就、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人間佛教大師,對中國乃至世界的佛教事業作出傑出的貢獻。他的人間佛教思想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關懷色彩,對傳統的儒家思想進行改造和吸收,將其納入到佛家的思想體系之內。從而一方面促進佛教思想的入世性,一方面提升儒家思想的境界和內涵,實現雙向的利益和昇華,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將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一書中,關於具有典型儒家文化色彩的「忠」、「孝」與「和」的思想之吸收改造,進行討論、研究。有鑑於佛教思想文化中,亦有「孝」與「和」方面的思想,因此本文也將區分佛教這方面的思想和儒家的相似與不同,從而認識星雲大師相關思想的歷史源頭。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于亭教授對論壇進行總結。他指出,人性之廣大可以達於神性,星雲大師的人生與寫作很好的回答了「人可以成為什麼」的問題。星雲大師的創作可以說是能存其體、能盡其相、能大其用,是中國佛教的傳承與展示。今天,文化衍為學科的現狀限制了我們的思惟,相較之下,佛教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文化表現之一,其中所具有的歷史的、哲學的、人學的內容若調動起來無疑非常龐大,甚至於橫跨整個人間,而這也正是人間佛學所要闡釋的深意。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10月25日在武漢大學文學院舉行。與會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三單監院妙海法師、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先.....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 今佛館開幕
不夠完善,佛教及道教文學有深入探討的必要。他強調,中國宗教文學最具文學特色,有利於突顯中國傳統文學,然而中國宗教文學領域有無限探索的潛能,從冷門學科到今日有百位學者參與此次研討盛會,這是百年來無數前輩傳承的結果,一定會推出文學成果,更多的文學成就。 中央研究院李豐楙教授則談及,大師自年輕即對宗教研究及文學創作有所涉略, 另今日所有參加的學者都在創作宗教文史,我們在佛光山創造歷史,正如同大師在荒山創建人間佛國,這就是宗教實踐的創作,「準備好一支筆,開始要寫未來的宗教文學史。」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則說:「今天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個希望,希望未來台灣的宗教、佛教文學史,做出我們應盡的責任。」.....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傳入中國,經過與儒、道兩家的融合發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並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思維、文學藝術和風俗習慣產生重要的影響。幾個月前,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表《關於實施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體現中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本次論壇以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為主題,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價值。 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協會章程中所規定的當代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改革開放以來,趙樸初等佛教界領袖人物不斷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至今在大陸已經獲得顯著的成效。人間佛教作為佛教的一種新姿態,繼承傳統佛教的底蘊,並與現代社會接軌,在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不.....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圖說:四川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點評。 人間社記者潘偉攝 201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第二日精采討論 人間社記者 張曉藝 北京報導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2018年5月25日,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式在北京興中文教館舉辦。本次共有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上千名學生報名參選,初步遴選後,共有106位碩博士生進入初選。最後經嚴格遴選,33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子參與此次活動。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通州光中書院主辦,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子認真聆聽指導。 圖/鑒真圖書館提供 圖說: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唐忠毛表示,研究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鼓勵大家經由此學術活動,觀察佛教文化和現代社會之間的流動關係。 人間社記者鑒真圖書館攝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圖說:鑒真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希望大家能夠充分運用鑒真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在研究上。 圖/鑒真圖書館提供 「傳承中華文化─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5月24日在揚州鑒真圖書館開幕。本次開題會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北京光中書院主辦,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西北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雪梅.....
葛印卡禪師內觀禪與星雲大師人間生活禪之比較
葛印卡禪師內觀禪與星雲大師人間生活禪,都是現今全球最為著名的佛教禪修。此兩者,一方代表南傳禪修、一方代表漢傳禪法。雖然都因同出於佛教之源而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由於各自的文化底蘊、所處環境的不同,尤其創辦人法脈傳承的差異,使得兩者在實踐創新方面自然有別。如今兩者同獲全球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並且得到諸多宗教人士肯定與支援。關於他們「禪」的特色與價值,本文主要針對葛、星兩位大師的「禪」的文化傳承、思想理念、實踐創新三個層面,一一對應比較,從而找出二者之間的異同。
從《雲禪畫》之創作實踐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善巧方便
本文簡略述說在獨創《雲禪畫》的藝術形式,傳播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過程中之所感所得,分別從禪之傳承、禪之意境、禪者的追求、畫家的藝術追求和表現手法等幾個方面,通過星雲大師的禪話與歷代禪宗大德的偈語想結合,達到禪與畫、意與境、文與質的相融相生;釐清禪、禪者、禪畫之間輔車相依的關係。 通過星雲大師禪話、歷代大德禪詩、雲禪畫,他們的內容、題材、形象和形式諸構成要素的有機融合,以更自由地表現在無意識幻覺中所體悟到的人生和生活真象―佛性。繪畫成了大慧宗杲所宣導的「看話禪」,「試造文字不傳之境界」。 我在本文中還通過《雲禪畫》之造像技法、出離法、取像符號等技法的研究探討,勾畫了這樣一個「淡」的世界。我以為,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表現在畫家畫筆之下,應該是和諧共生的。面山思定,臨水照心,其最要緊的,是使對立的東西在自己的淡定從容中成為一種和諧。希望通過本文對《雲禪畫》的解讀,亦能略至一二。
人間佛教教育之發展――以印順導師與星雲大師為例
從佛陀開始於鹿野苑說法,佛法教育始具雛形;佛教傳入中土,中國佛教的叢林式教育逐漸成形。流傳至今,隨著時代轉變,佛法教育的方式也必須契應世間的潮流,以達弘法之效。當代最受矚目的便是「人間佛教」的傳揚與開展,而目前在兩岸之間可謂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印順導師」及「星雲大師」;故本文欲探討兩者在佛教思想上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對於人間佛教理念的倡導、佛教教育的落實,並提出兩者弘化性格的共性與殊性,文末則高度肯定兩者所發揮最具影響力的教育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