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10月1日人間佛教生死觀 出生入死好自在
觀。 自3月1日首播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目前已陸續播出人間佛教的「修行觀」、「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及「建築觀」,於兩岸三地、歐、美、澳、非等地掀起線上學佛的熱潮。觀眾可前往YouTube平台,人間佛教思想專題重溫前期的精采內容。 你認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 身為學佛者,應如何擁抱生命、解脫生死、熱愛生活?在疫情蔓延的當今,已成為廣受大眾關注、探討的議題。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策劃的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10月1日晚上19:30至20:30播出第八堂課「人間.....
鄭 為 522 張書彬 558 王 婧 588 姜桂芹 618 李淑敏 646 遲 帥 674 張曉藝 700 席姝妮 726 許 娜 752 韋施伊 786 公共性對現代佛教制度建構的影響 —以佛光山為例 化世俗為神聖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探微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的慈悲思想與實踐研究 《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性觀與人間佛教女性觀 對比研究 像教精嚴 —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及藝文弘法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審美觀念三題 星雲大師「人生美」析論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大足寶頂山石刻藝術研究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風險社會視角下佛教信仰共.....
「傳承中華文化—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開幕
叮嚀學子,學習研究要努力用心、把握當下,為未來結一份美好善緣。妙士法師期勉大家以弘揚人間真善美為己任,用手中的筆改變世界,讓世界更美好。 開幕式結束後進行第一場論文發表會。6名學生圍繞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星雲大師體育弘法、人間佛教美育研究等方面展開研究論述。指導老師們就論文選題、寫作結構、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悉心點評,並給予學子後續寫作修改建議。 此次論文發表會為期3天,共安排5場論文發表會和1場《星雲大師全集》論壇。主辦方特別在會場準備了一套《星雲大師全集》供學子閱讀,為參與發表會的青年提供深入學習研究人間佛教的機會。 圖說:妙凡法師(左一)介紹《星雲大師全集》。 人間社記者知泉攝 人間佛.....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tps://youtu.be/rlPS_hXf7CQ (5月1日播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ZEiUGIXLNwkYHgotUp3H4Q 講題: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講師:佛光山都監院院長 慧傳法師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溫金玉教授 時間:8月1日(日) 19:30-20:30 CST 台灣時間 語言:中文/國語 海報:JPG版 講義:〈人間佛教制度研究—以《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 網址:YouTube: https://youtu.be/2XRYWSdPIQY (8月1日播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
(三)視本院需求擔任教學工作(每週授課時數以不超過三小時為限)。 十一、考 核:入選之博士後研究員,每年須以本院博士後研究人員之名義,參加至少兩場 學術會議發表論文,或發表至少一篇論文於有審查制度之專業學術期刊上; 2 達成上述兩項條件之一者,方能晉級晉薪(須檢附著作全文與發表證明)。 十二、其 他:博士後研究員於研究期間,如有違反學術倫理之行為,經查證屬實者,本 院得於開會議決後,即刻終止聘任約定,並且停付次月以後之薪資。博士 後研究員之聘任,以無專任教學研究工作及一般專職工作者為優先考量。 十三、洽詢聯絡: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 15.....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舉辦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推動國際弘法、建設人間淨土⋯⋯佛光義工從服務中廣結善緣,修福修慧,自度度人,以此來成就圓滿的菩提道果。 翟教授引用學者所說:「星雲大師是佛教的馬丁‧路德、佛教的創意大師、制度建立者。」但星雲大師說:「我並非佛教的改良者,只是將傳統佛教與現代融和,並給予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星雲大師遵循佛陀的本懷,以合理的經濟生活,重視家庭和諧,開創人生的理念,把佛法落實在人間,融入生活,進而開發內心能源的佛法教化,讓佛教普及世界各地,面對現代世界,是能真正解決當前全球困境的大智慧。 主持人段玉明教授總結翟教授把人間佛教放在世界的高度,接受西方社會科學的檢驗。現代很多社會問題,.....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了深入的剖析,並以此為切入點詮釋「回歸佛陀本懷」的意義,深入詮釋了人間佛教「人成即佛成」的內涵,最終揭示出佛教積極的、超越的、自我圓滿的特質。 王老師認為開啟未來重點在於理解現代性,人間佛教謀求觀念與制度兩個層面的現代化轉變,其目的在於使佛教順應現代觀念與現代社會的變遷,尋求佛教自身的現代化生存與發展,而人間佛教可以為解決現代性問題提供一種資源。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其旨在解決傳統和當代的問題,傳統和現代最大的差別,不是物質或者科技的不同,而是自我的認識不同。 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也贈與《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與現場每一位貴賓及參會同學,圓滿主題講座。 2024年4月12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