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5月1日登場
佛教回傳印度做歷史定位,寫下首部紀錄佛光山在印度的弘法發展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一書是基於歷史文獻研究,對佛教在印度的發展歷史和現狀進行綜述。並對佛光山在印度加爾各答、德里和菩提伽耶的三個弘法中心及其弘法實踐進行忠實的記錄。還對斯里蘭卡「摩訶菩提會」佛教、印度低種姓的「新乘佛教」和中國佛教回傳做比較研究。對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的進程、狀況和問題進行分析,對作為「漢傳佛教當代圓熟後的現象」的「星雲模式」在印度的實踐,進行總結。 這場座談將探討四大議題:朝聖印度和在印度弘法為什麼被視為「回歸佛陀本懷?」星雲大師在印度弘法為什麼被稱為「漢傳佛教當代圓熟後的現象?」星雲大師為什麼「以本土化為印度弘.....
11月1日人間佛教念佛觀 是心是佛話念佛
識人間佛教嗎?請聽學者與行者的對話!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11月1日晚上19:30至20:30播出第九堂課「人間佛教的念佛觀」,本次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與佛光山歐洲總住持暨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進行對談。課程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從淨土法門的學術理論出發,印證以星雲大師自宜蘭念佛會建立起的念佛弘法模式,為觀眾展示正確、如法的念佛修持。 陳劍鍠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佛教文學碩士班、人間佛教管理文憑課程,同時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對於淨土法門、念佛法門深有研究,以出版及講授與淨土信仰相關的思想研究而享譽學界。滿謙法師則.....
第五章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1.0 版及其成熟—以〈六年來台灣佛教的趨勢〉一文為中心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十三屆,成為有國際影響的學術交流平台。 為了深入了解宗教的傳播與語言變化的關係,尤其是印度佛教在東亞地區的傳播與東亞各國家與地區語言變化的關係,我們——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中國語言與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計劃利用「第十四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這個學術平台,聯合在香港召開一次以「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的核心議題是「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重點討論印度佛教在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傳播對當地語言變化發展的影響。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成功大學文學院.....
戰後人間佛教議題在台灣的開展(1945-1987)―以《臺灣佛教》為中心
佛教雜誌的弘法功能在戰後初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是為當時主要的文字弘法型態。且由於《臺灣佛教》是台灣佛教界最早的一份刊物,又為當時擁有台灣佛教發展主導權之中國佛教會所創辦,因此,本文以《臺灣佛教》為例,期能藉由考察當時佛教界人士於佛教雜誌中發表的文章,來作為人間佛教進入台灣初期如何被討論、實踐的佐證之一。再者,過去探討台灣佛教雜誌的研究較少,故希望藉由此類材料的利用來印證過往學者對相關議題的研究。 本文嘗試藉由對佛教雜誌中所收錄之人間佛教相應內容,分別從戰後台灣的佛教改革背景、佛教雜誌概況、人間佛教相關議題及實行概況等方面,進行史料蒐集、文本分析,梳理雜誌中所收錄之文章、報導。綜合當中與人間佛教相關內容的分析、歸納,總結人間佛教思想在進入台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隨順與智用:闖一條人間佛教的新路—以星雲大師1963 年七國訪問日記為考察中心
細細爬梳星雲大師1963年所著近30萬言的訪問日記《海天遊踪》,筆者看到其在80天的時間內先後訪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日本及英治香港,沿途不僅會逸興遄飛,更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毫無保留的記錄下來」。筆者通過研究分析大師對海外佛教的觀察與思考,捕捉記述他剎那的感受,可以發現七國行思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道路自信的最真實脈動,字裡行間感受到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拔苦予樂、隨順智用、紹隆佛種的建模發端。星雲大師參訪七國佛教界和當地社會的視閾再擴展,不僅促其堅信1950年自己對台灣佛教事業辛苦踐行「要改制適應新的歷史時代」是完全正確的方向,更堅定其繼續對佛教事業在未來發展的頂層探索之路,以最終找到一個將佛教予以全面人間化暨通俗化並創建落地生根的核心載體 —佛光山應運而生成為必然。這部半個多世紀前的《海天遊踪》日記作為思忖之作,處處「充滿智慧的思想」,從中呈現出星雲大師勾勒人間佛教的最初願景:始終堅持要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對佛法予以開示。這種方法不僅能達到信眾歡喜的基本目的,更能實现佛法住世的最終目的:「創造了人間佛教改善人心的無限價值」,「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以奉獻國家、服務社會。
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弘化為中心的社會交往——以1991年《星雲日記》所記為主
星雲大師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從童年開始,就喜歡寫日記」。初到台灣的前幾年,大師曾經寫了20 多本約2 百多萬字的日記。但可惜的是「後來自己翻閱時,發覺日記中盡是寫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寫到自己也是一副憤世嫉俗的醜陋面目。因此,在1952 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記簿上寫道:『我,是自私的;我,是醜陋的;自讚毀他,妄自議論,實在是人類的劣根性。』寫完,我就將二十多本日記付之一炬了。」但自1989 年開始,星雲大師再次開始寫作日記,為今天研究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發展歷程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星雲日記》中既有對佛法的感悟與開示,也有每天弘法利生的行程,在大量與芸芸眾生的交往中,實現人間佛教弘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從社會人際交往與傳播的角度,以1991 年《星雲日記》為例,討論人間佛教的弘化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