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8月1日「《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線上播出
《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邀請慧屏法師、董群教授主講,覺居法師主持。 經典十堂課,人間佛教研究院,法華經,善巧方便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高雄報導 8月1日「《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線上播出 什麼是「成佛的《法華》」?《法華經》善巧方便的真實義?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將於8月1日晚上7:30開播第六堂課:「《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由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佛光山義工會.....
人間佛教知多少 7月1日播出菩薩觀
持人。 著有《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研究》、《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及《慈悲喜捨:佛教菩薩觀》等專著的李利安教授將圍繞中國觀音信仰的體系,剖析涵蓋半個亞洲的觀音信仰,其歷史發展演變、蘊藏的文化結構,並依據《法華經》、《華嚴經》等內容,介紹觀音信仰的各種不同形態。 覺培法師則強調「菩薩道」是一條覺悟有情的修行之路,而人間佛教的菩薩觀,必須在生活中實踐、印證,調伏剛強難化的各種習氣煩惱。就如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及佛光會,奮鬥一生,將佛教帶入五大洲,正是以菩薩願力,帶來今日佛教國際化之成就,這就是大眾修行菩薩道的楷模。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以線上論壇方式進行,每月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進行異地連線.....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2023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於6月1日線上播出,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擔任主持人。 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門有「成佛的《法華》」之說。《法華經》是「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的重要經典。從人間佛教的視角,該如何來解讀《法華經》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
3月1日首播「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學、中國佛教哲學方面的研究。 2022年人間佛教研究院規劃以經典為主的「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從浩瀚如海的佛經精選10部經典,包括:《六祖壇經》、《金剛經》、《般若心經》、《八識講話》、《阿含經》、《法華經》、《妙慧童女經》、《勝鬘經》、《維摩詰經》、《華嚴經》,透過佛光山法師和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對談,傳達各部經典思想精華的智慧結晶,希望帶領人們以佛法智慧應對變局,順利營造精采人生。系列論壇從3月起每月1日晚上7:30-8:30播出,歡迎上線收看,深入經藏,汲取如海智慧。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在2021年成功推出「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學者與行者的線上論壇之後,佳評如潮,創下全球五大洲近20萬人.....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2022年佛法課程精彩上線
》等,談論空性無住無我的解脫啟發,以及《華嚴經》、《維摩詰經》、《勝鬘經》對於重重法界圓融無礙與不二佛性的精彩發揮,另外,斷惑證真的修行是以《阿含經》為主,但要談到菩薩道的善巧方便及成佛的平等性,則《法華經》、《妙慧童女經》是最能提供論據。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2022年3月起,每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線上播出,首場於3月1日開播,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及百家講壇主講人董平教授,以「六祖壇經的解脫觀」為題對談,聞法殊勝,不容錯過,敬請密切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網站及FB官網。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2022年3月起,每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線上播出,首.....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必須繼續進行下去。」 座談會後還播放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的影片,敬獻星雲大師。影片中顯現佛光山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振興印度佛教,落實本土化的菩提種子,正在不斷成長茁壯當中。6月1日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主持,歡迎收看。 課程影片 https://youtu.be/AWW8k3xQrA4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5月1日在線上播出的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由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教授主持,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邱永輝教授主講。 中國從唐代開始,就有佛.....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佛教的北傳,開始在各國傳承與發展。 適應各國民情 觀音形象多元 李世偉指出,「觀音」一詞最早的紀錄,出現於後漢天竺三藏支曜翻譯的《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經中首度提及「觀音」名號。隨後在《無量壽經》、《法華經》、《普門品》等經典的流通,觀音信仰便在中國流傳開來。 而在亞洲地區,觀音在各國所展現的風貌也不盡相同,比如柬埔寨、越南,把觀音稱作「世自在」,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緬甸、泰國則奉觀音為「世主」,意味守護世間之神;在印尼、馬來西亞,觀音被當作保平安的海神;在日韓,百姓視觀音為慈悲的女神,有求必應,庇護苦難眾生,與大乘佛教的形象很接近。由於大乘佛教強調慈悲濟世,因此觀音信仰在大乘國度相當盛行,相.....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另也引喻《法華經》的「火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養慈悲與智慧,時時以正念轉化瞋怒與惡念。 即時行動是關鍵 自他同體 妙光法師進一步分享,近期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的教導中學習到慈悲的內在意涵:唯有真正體認老病死等痛苦是人類的共同處境,才能生起深刻的同理心。慈悲正源於這種「自他同體」的平等觀念,而在同理他人的痛苦後,應即時付諸行動。妙光法師分享當年高齡89歲且行動不便的星雲大師,在.....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統。 就流傳於中土的觀音形象而言,各種不同的觀音故事,也呈現出不同的觀音形象,如常法師將之略分為三大類:佛教觀音、密教觀音與中國化觀音,並簡述三者的不同。 佛教觀音是最典型的觀音,形象是一首二臂,以《法華經》、《華嚴經》、《觀無量壽佛經》等為依據。密教觀音則包括六觀音、七觀音及三十三觀音,其中三十三觀音已融入富有特色的民間傳說,完全中國化。至於中國化觀音,主要表現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一是中國漢傳體系內的正統觀音信仰,一是游離於正統佛教之外的民間觀音信仰。 觀音「轉身說」的因緣脈絡 觀音究竟是男性抑或女性?又為何會從男性造像轉變為女像?陳玉女指出,從各種相關文獻顯示,觀音女性化確切的時點是宋代,.....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