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與談人永富法師,現任香港佛光道場住持,同時也是港澳深總住持。在佛光山經歷佛光山叢林學院學部主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佛光山梵唄讚誦團團長、以及各寺院住持等職。永富法師熱心佛教教育,擅長講經說法、戒會儀軌、淨土法門,尤其梵唄唱誦、音聲美好,度眾無數。 另一位與談人龔隽教授,現任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對中國佛教思想史及中國哲學史有很深造詣。龔教授在禪宗思想史、《大乘起信論》研究、佛教哲學等方面的著述非常豐富,對於人間佛教的發展與研究尤為關注。 這場論壇將探討「《維摩詰經》的思想特點」、「對佛教思想、修行,及佛教發展的影響」、「對《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的理解、體會」、.....
8月1日共同探索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行對談,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 溫金玉受聘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主要研究範圍為中國佛教倫理及制度,其代表著作為《四分律釋譯》。他將依星雲大師的《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從佛陀制戒的理念,探討人間佛教的制度特色。 慧傳法師則將分享佛光山全球近300個道場的管理、運作經驗,以具體事例說明大師「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理念,訂定適合全球化、現代化的制度規章,從而成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六和教團。 為了讓在疫情下大眾仍然可以聽經聞法,以佛法的正能量來面對生活,人間佛教研究院今年推出共十課的「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線上課程,同步於youtube及Zoom平台播出,「.....
【2019第七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座談會開示 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
現場多位學者提問,「未來的佛光山會是什麼樣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金玉問道。法鼓文理學院鄧偉仁教授提出:「佛教如何做得更好?」曾編過《世界佛教通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道儒則表示,在豐富傳統佛教的戒定慧、弘法的範圍,大師對佛教的貢獻沒有人可以超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星雲大師的成就可以說是神話!」 星雲大師回應:「未來的佛光山要仰仗大家多給予指教,有心,就有進步的佛教。」此外也期許:「未來佛教的青年,還要請各位老師多指導。」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開幕上致詞表示,學者專家貢獻智慧,運用佛法的理念,因應現今詭譎多變的社會。會中也談到人間佛教如何面對外在的衝擊。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不在於.....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八堂課「人間佛教開啓『生權』時代——星雲大師社會思想研究」
佛的智慧,還有踐行方式,在生活中體現出來。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就會有三世果報的觀念,會對生命畏懼,因為破壞生命環境,會有嚴重的果報,因此懂得尊重生命,具有同體共生的理念,維護一切眾生的生存權利。而受持五戒,就是自由踐行生權的實義。人間佛教的核心就是幫助眾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不受到損害。星雲大師有關生命智慧、生命權利、生命覺悟的論述,非常精要地點化了人間佛教的要旨,也就是生命智慧是每一位信仰者、實踐者應自己去把握的生命自由,也是生命主體的自我覺悟、自我解脫與自我神聖。 從近代佛教發展史的視野,人間佛教要和社會密切結合,人間佛教發展的神聖性、現代性、社會性,也在生命的平等、自由、圓滿中得以.....
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 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主題座談揚州開講
不能將佛教和其他外來文化相提並論,佛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夏老師認為傳統並不等於優秀,怎樣繼承優秀的傳統對佛教發展至關重要,從現代化的立場對傳統進行解讀至關重要。夏老師重點對星雲大師的「戒定慧」做了詳細的分析,「戒」即不侵犯,「定」指的是意志集中,「慧」即緣起中道。夏朗誦認為理解大師的思想可以進一步瞭解佛教的核心理論,這對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最後,由王雪梅教授從「自我」的角度對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進行分析。王雪梅老師認為佛教個體和現代文明有高度的趨同性,在群體中解讀個體對佛教的發展至關重要,王老師對大師書中的「自我」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並以此為切入點詮釋「回歸佛陀本懷」.....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40名海內外學者以及青年學者薈聚一堂。 來自東亞各區域如日本、韓國、大陸、香港、台灣等16名研究生,在教授推薦下前來,交流佛學研究成果,話題廣涉佛教與社會倫理議題、印度教信仰的交涉,材料含括巴利經典、戒律、民間撰述等文獻,碰觸如來藏、天台宗、唯識等思想與女性主義,展示圖像學、音譯學、歷史學、敘事學與電腦軟體等應用成果。 由海內外15教授予以一一講評,論壇深具教學性特質與效益,以期更實質地提攜佛學研究青年。論壇語言以英文為主;翻譯團隊讓中、日、韓等語言使用者交流無礙。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表示,「感謝蓑輪顯量教授的願力與發心,為青年搭建這個平台。」感謝佛光山支持教育,為東亞佛教青年學者.....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行」的本質是「修心」,星雲大師的的修行理論是關於人間佛教不重修行這一質疑的最好回應。程教授論文並依據《大寶積經.迦什品》回溯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修行學的理論脈絡。 李向平發表的論文題目為《儀式建設社會,戒律構成公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戒學及其社會修持理論》。他從佛教社會學的角度,對佛教制度和佛教修行的關係進行了討論,認為星雲大師提出「發心與發展」以及「自覺與行佛」,作為人間佛教實踐與修行的法門,作為人間佛教社會建設的基本路徑,其核心就是人間佛教的社會修持理論。 唐忠毛發表的論文為《人間佛教的「菩薩道」修持進階及其社會融入探析——以太虛、法航、星雲三位大師為中心的考察》,通過梳理太虛、法航、星雲三.....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二部經中,哪一部最具啟發性;二是學習人間佛教或親近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過程中的最大啟發。妙凡法師首先分享早年入佛門時的深刻體會,特別提到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他引用《佛遺教經》中「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勉勵與會者修持忍辱,並強調在生活中應保持清淨心。 妙凡法師指出,修持「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能帶來無比的力量,這種力量源於戒、定、慧的修持,在面對人生苦難時能保持穩定,勇敢向前。他提到,許多人渴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人間的苦難重重,而在這些苦難中,最大來源往往是「恐懼」,這是人們的習氣。受用星雲大師「無我」的啟發,他因此無所畏懼,學會接受現.....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在2009年拜訪香雲寺的妙光法師,讚揚香雲寺在監寺覺繼法師的帶領下生機盎然,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本土信眾興旺,寺院氣氛歡樂祥和。 接著演講從何謂五欲及其過患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及平衡自己的欲望,用奉持五戒來對治五欲。述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平時生活中,是如何透過佛法中的智慧,尊重和慈悲的對待每一位眾生。 知悅法師和知桐法師分別在下午的演講中,講述各自學佛的因緣,與星雲大師相處的點滴感動,從觀察大師的一言一行,真正理解人間佛教的智慧。知悅法師分享學佛以後領悟到轉念的重要性。當困難來了,最怕被習氣阻礙前進,要學習快速的轉念,來提升自己的適應力。知桐法師分享透過禪修察覺內心的我.....
中美文化講壇 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
分享自己學佛的因緣外,還分享了在學習佛法上最受用的經典話語及在學習人間佛教的過程中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給予的啟發。 在分享學習佛法上最受用的經典時,妙凡法師分享《佛遺教經》中的一句話,「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啟發了他在修行中學會忍耐,並帶給他生命的智慧。在修行路上,忍耐非常重要,忍耐可以成就戒、定、慧。忍耐不是忍耐別人,而是忍耐自己的習氣。忍耐不是傻傻的壓抑,而是三思而後行,讓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忍耐可以令人開悟,可以讓我們的慈悲、智慧、包容力會不斷的升級。對於忍耐,趙辜懷箴引用星雲大師說的 「要做事就要忍耐,要成功就要委屈」。讓她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