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我見我思神明聯誼會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圖說:輔仁大學宗教學鄭志明主任認為,傳統宗教是華人共同的信仰,對「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倡議,除了忙於參與各宮廟的慶典活動,更應該思考如何在宗教發揮人性中的光輝與尊嚴。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世界神明聯誼會從2011年開始舉辦,迄今已邁入第8年,共舉辦9次,其表現的內涵是文化、藝術、教育、生活的經典盛會,藉著各種信仰力量的凝聚,祈願人們心靈淨化、消除災難、普度眾生。為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由佛陀紀念館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舉辦「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7月14日於佛館佛光樓9樓開幕,17位來自大陸、台灣、菲律賓的.....
2022年度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以正見正信為主導的治心之路,尋求人類的幸福。西元後,佛教傳入中國並形成延續至近代的三教並立的文化結構。現在,星雲大師強調回歸佛陀本懷,關注人間,關注生命,極具時代意義。在後疫情時代,人類急切地需要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質和存在,從佛教中汲取智慧,思考並尋求現實生命的人間佛教應對措施,尤為重要。作為正在發生的歷史文化現象,人間佛教具有很強的學術研究潛力。本次論壇將有諸多青年學者對此進行深入探討,體現了他們緊跟時代話題、學術前沿的敏銳性。李利安教授希望年輕學子們關注人間佛教,傳承中華文化,也通過論壇的機會進行學術訓練,開拓智慧,在現實和學術中提升才華,增進品德。 接著,三位嘉賓依次致辭。程恭讓教授認為,.....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的詞彙,如何為佛教理解、詮釋及實踐?“超越俗情”又要“覺有情”的修行者如何以人情味走入人間,指導宗教性的實踐?什麼樣的性格與言語行為稱得上人情味之實踐典範?他就這幾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提出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陝西師範大學碩士生李翔在他的《佛光山養老模式及其現實意義》一文中提到,養老事業是佛光山“慈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重要舉措。隨著佛光山弘法事業的發展與社會養老需求的不斷變化,佛光山一系列機構、組織與團體所進行的敬老實踐,逐漸建構起其獨具特色的養老模式。他通過系統爬梳佛光山養老模式的服務內容,回顧星雲大師與佛光山參與養老服務之因緣,對佛光山養老模式的現實意義進行.....
2023年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開幕
是有著家國情懷的偉大導師,大覺寺是星雲大師家國情懷的展現。大覺寺肩負起了民眾的教育、文化的傳承、慈善的延伸等多個角色,是兩岸交流的橋樑。妙士法師希望此次參加青年學者論壇的同學,可以在大覺寺中安住當下,思考研究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的意義所在。 最後,主辦方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致辭。妙凡法師認為,佛教學術研究保存佛教文化的精華,學者努力研究的智慧,走向大眾,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也希望青年學者珍惜學術交流與訓練的機會,入寶山不要空手而歸。至此,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開幕式圓滿禮成。 2023年11月3日,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鑒真圖書館協辦,西北大學佛教.....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教思想在進入臺灣初期的討論及其後來發展的狀況。 李利安教授肯定了四位同學的選題,特別讚歎勇於追蹤人類最前沿的科技問題的熱情和智慧,肯定他們在跨學科背景下關注人間佛教的挑戰與機遇的學術進取精神以及所做的思考和創見。李教授還依次給出了相應的修改意見,並鼓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時,他對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也表示了憂慮,希望人類有能力將科技控制在有益人類的範圍之內,在包括人間佛教在內的各種人文思想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實現倫理、信仰、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彼此呼應與和諧發展。 第二場論壇由西北大學李心苑老師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文良教授評議,四位同學發表。 上海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畢光美.....
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開幕
同增進善緣。 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致辭時,首先講述一塊石頭的故事。她說一塊相同的石頭,在菜市場、百貨商場、拍賣會等不同的場景中會賣出不同的價格,這體現出位置差異對石頭價值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需要思考人生的「位置」。他也用另一個故事繼續激發大家的思考:「如果蓮花開放的數量每天都成倍增長,並在第三十天開滿池塘,那麼蓮花開到一半的日子,實則是第二十九天。」他以此鼓勵青年,堅持與積累是成功的關鍵。 中國人民大學張文良教授分享年輕時參與學術會議的故事,並表示理解青年學者在學術生涯初期的躊躇。他鼓勵青年學者積極參加學術活動,注重與會的過程與體驗,鍛煉學術能力,提升學術水準,不斷建立學術自信。 西北大.....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共同探討佛教在AI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李利安將從社會結構變遷、自我價值重塑、人際關係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AI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探討佛教作為一門深具智慧的思想體系,如何為當代人提供重新思考生命本質的路徑。他認為AI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科技與人文的交鋒,更是人類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精神依歸的一次契機--在危機中覺醒,在共生中前行。 此外,李利安也以AI與菩薩進行類比,指出菩薩在大乘佛教發展中的革新角色,與AI在現代社會的變革性影響具有某種相似性。例如,AI在醫療輔助診斷、智慧交通、精準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正如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能夠根據不同場景發揮最大價值。.....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用,整個中國大地上都在密切關注AI的發展。AI對人類和社會都將帶來巨大衝擊。我們在這樣特殊的時代裡研究和觀察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也將抓住時代的機遇,迎接挑戰,並調整其自身的發展方向。這都是AI時代下需要思考的議題。 首先,李利安教授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引出話題。李利安老師講述了人間佛教產生於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時期。那時的西方文化蜂擁而至,給中國社會帶來文化層面的巨變,這使得中國傳統佛教必須重新調整自身的角色,這引發了人間佛教的改革。AI時代的到來,人間佛教需要敢於面對並迎接挑戰,這是這個時代的佛教改革議題之一。其次,李老師介紹了“第三次浪潮”的理論,他說第一次浪潮是原始社會一萬年前的農業革命;第二.....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文學院程恭讓教授主講,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尤惠貞、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張家成與談。妙凡法師指出,本系列講座站在歷史的高度,系統性地梳理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互動成果,期望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深層次的思考與啟發。 「在現代人間佛教百年歷史中,星雲大師是舉足輕重的傳奇人物,照亮佛教發展的道路。」程恭讓強調,若無星雲大師的推動,人間佛教可能早已式微或回歸傳統迷信模式,現代人也將難以在佛教文明中找到真正的生命家園。星雲大師不僅確立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向,也推動佛教與現代社會相互契合,讓佛教得以在現當代文化環境中持續生根發展。 程恭讓從全球佛教史,以及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史的代表人物,說明星雲大師在現當代.....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人工智能翻譯更上層樓
大辭典》英譯計畫將人工智能導入翻譯流程,讓翻譯人員有更多時間研究和理解佛教辭條的意涵。他希望能教導學生使用人工智能,發揮其最大效益。妙光法師回應,這個時代已離不開人工智能,在使用人工智能時必須訓練自己思考和判斷。 培訓開始前,翻譯人員先選擇一則辭條,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翻譯初稿,再核對原文並加以修潤,輔以各種資料佐證,以加強翻譯的效率、準確度與流暢性。翻譯人員在翻譯流程中利用多種工具輔助,例如ChatGPT、DeepL等各種人工智能翻譯網站,人工智能遂成為翻譯利器之一。 此次培訓主要由翻譯人員報告使用各種人工智能軟體作為輔助工具的翻譯流程,再由教授和妙光法師講評。大部份翻譯人員先從了解辭條內文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