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督導趙辜懷箴、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妙璽法師、紐約道場監寺有霖法師,休士頓中美寺覺法法師,以及波士頓協會會長黃文儀、紐約協會會長陳澄慧等。 3位與談人各從宗教、企業和學術的角度探討佛教中慈悲的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與應用。妙光法師強調慈悲不僅是同理心,而且是深刻理解自己與他人有著相同的痛苦,並付諸行動減輕彼此的苦難。 他分享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人們在困境中互助的場景與精神。還以演員基努·李維在某次訪談的節目為例,當被問到如何處理插隊的情況時,李維並沒有立即做出情緒化的反應,而是進一步思考,對方有什麼苦衷?這反映他在情緒與反應之間創造了思考空間,避免衝動反應。這種自我覺察正是佛教中慈.....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探討空間很大,期望今後能多舉辦佛教解經學學術活動。另外,近百年推動的人間佛教,目前正是須要析理其教義體系的時刻,因而,在佛教解經學的視域裡,可進一步建構人間佛教的教義體系。 李四龍教授強調把握佛教的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將其與其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界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國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認為佛教傳播需要神聖敘事的建構,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尤其應關注文化的傳播現象,有助於理解佛教中國化和佛教國際化歷程。 談及人間佛教當代的主流方向,夏德美認為人間佛教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平等、智慧、慈悲」的價值理念,「平等」包含人人平等、人眾平等、人佛平等三層面,與儒家看重血緣身分等級秩序和西方一神論下,神對人的優越性,有著本質區別。「智慧」涉及人如何認識世界,佛教智慧旨在引導人類對世界進行整體關照,與知識、邏輯、思惟的認知層次不同。「慈悲」,星雲大師強調佛教是樂觀的宗教,予樂是慈,拔苦是悲,宣導運用佛教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最後妙凡法師對老師們的發言予以總結與回應.....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在的世界也會隨之變得更加美好。趙元修則分享對《金剛經》的深刻體悟,認為這部經典是覺悟之法,並強調「佛法即是非法」,佛法的智慧在於超越常規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人間佛教學術論文全球翻譯計畫總召集人亦是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與義工張英杰、Michael Murphy、Chris Villy的帶領下,譯者直接投入團隊翻譯,體驗現代譯場流程、線上翻譯工具的運用,以及詞彙搜尋等工作。 妙光法師表示,佛光山在開山星雲大師的帶領下,始終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大師很早就明白多種語言弘法的重要性,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他邀請教授學者英譯佛經並每月出版。1962年,佛光山的佛教文化服務處已出版了《中英佛學辭典》。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於1996年在美國西來寺成立,出版了不少英文及其他語文的經典及佛教叢書。而現在因應時代.....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佛教思想家、理論家、實踐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著作。本書有5大重點,首先,確立星雲大師弘法的時間軸;第二、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特質取向;第三、提出星雲大師十大貢獻主張;第四、論析星雲大師為佛教現代化第一人;第五、提出星雲大師思想具有般若與方便不一不異之內涵。 在這場論壇中,程恭讓教授從「人間佛教研究的方法論」、「人間佛教合法性的理論探索路徑」、「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張力特質」、「人間佛教未來的展望」四個面向來闡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傳統佛教、現代佛教、未來佛教的承繼、連接和開創。 程恭讓教授以佛教史的眼光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定位,說明「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是傳統佛教的核心思想,.....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教與社會研究院教授段玉明、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閔麗,以及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李利安、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院教授王雪梅擔任與談人。 陳兵說,佛教在明朝時衰落,20世紀以太虛大師為代表進行復興運動,到現代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發展。從《高僧傳》史料中,發現很少有僧人能將佛教推向社會,關注社會人生,而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實踐,並成功將人間佛教推向世界五大洲。《全集》是研究中國現代佛教發展史最重要的資料,其中社會活動、宗教活動、社會交往的記錄和編撰,是21世紀研究佛教的重要文獻。 李利安從文化史的角度,梳理宗教與文化的關係變化,指出,在科技發展後現代的背景下,宗教填補科技與理性的冷漠,.....
佛典翻譯數位化 佛光山展現人文底蘊
人為本的訴求,致力推展佛典翻譯和數位化。 這次大會主題為「區域性與數位人文」,主張數位人文的應用發展,是借助數位科技來進行深入的人文研究,在發展科技與電腦的同時,不能忽略「人」的需求。 妙光法師發表〈現代佛典譯場的建構與科技應用〉指出,《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分布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平台連結,建構團隊的向心力,展現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精神。他說,科技的運用,讓現代翻譯工作有別於傳統,過去全靠人的語言能力,現在可藉由電腦,將收集的海量資料加以分析與歸類,延伸發展出新的翻譯工具並架構系統,大幅提升翻譯的效率與品質。 有在法師分享〈佛典數位化的技術〉,說明佛典數位化近20年來的演進與成果。他表示,從人.....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為題,發表其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人間社記者 陳德啟 大樹報導 程恭讓認為大師「真心誠意、卓有建樹地積極推動兩岸和平」,同時也「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探索到根本的出路和正確的方向」。面對台灣佛化與神化之間的問題,大師除了建立正信佛教外,更包容民間信仰,指引出佛教的康莊大道。大師成功的現代化經驗與全球遍布弘法據點,可作為大陸經驗,「為大陸佛教的改革和發展,提供重大的啟示與參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以蘇東坡偈語說明,在佛光山卻不知道大師為弘法做這麼多。程.....
人間佛教座談會 認識佛光山
、視覺美術,透過兩岸文化交流,如同大師所說:「文字般若,佛光遍照十方界,佛教事業,法水長注心海中」。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則介紹佛光大藏經數位化,他提及,佛光山在人間佛教的旗幟下,為了推動佛教現代化,如何應用現代科技將佛光山編藏處歷經二、三十年來所編輯的《阿含經》等多部經藏,隨著時代潮流走向資訊化與普及化,這是佛光山電子大藏經設立的宗旨與使命,7月佛光大辭典推出APP版本,2014年佛光大辭典新版亦會有電子書。 佛光山以教育起家,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說,辦教育從幼稚園到大學都有,其教育方針以人格及品德養成為主,而僧伽教育亦為佛教培養各種弘法的人才,實踐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