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圖說:第三期「英文經典研修——大般若經」線上課程,禮請蘭卡斯特教授授課,有來自台灣、美國、澳州、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非、印尼等45位徒眾及叢林學院學生參加。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人間社 知睦 大樹報導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圖說:課程期間學員踴躍發問,教授一一耐心回答,例如闡述中國自雕印第一部藏經《開寶藏》後,各種藏經在中國的傳流。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為培養英語弘法人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光山佛陀紀念館五和塔「喜慶之家」服務三年。蔡青樺表示,能與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聆聽頂級名師的教誨,期許自己把握因緣,努力精進。 學員代表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長賀惠山提到創業三十年,時常思維如何藉助佛陀的般若智慧,提升教育理念,把佛陀的慈悲與方便運用在教學和管理當中。賀惠山長期待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合一的管理心法,為社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學員代表廣東阿康健康集團董事長王李玨認為,佛光山團隊是卓越的管理團隊,佛光教團宣導「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宗風,這是佛教慈悲智慧、利他服務的精神表現。王李玨強調,星雲大師以佛陀的智慧,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隨後,課.....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究,認為星雲大師既不違傳統佛制,又能順應時代形式的變遷轉換,形成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佛光山清規」,實際上打通了傳統佛教與人間佛教戒學之間的壁壘。 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李廣良教授發表的論文為《「新般若學」視域中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他通過般若學的理論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進行考察,提出了「新般若學」的設想,旨在通過般若智慧與方便法門的統一以妥善解決個人生死解脫與社會整體發展的關係問題。李教授認為慈悲、般若、方便是人間佛教的三大支柱,也是「新般若學」的根本理念。 本次研討會共安排有3場次的研討和兩個主題論壇,除了論文研討之外,還安排由滿蓮法師帶領的禪茶一味活動,以期為與會專家學者提供充分交流學習.....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淵默如雷
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以及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維摩詰經》的思想特點與影響,以及「不二法門」的修行與實踐。 龔雋教授說明《維摩經》的思想以般若空性為主導。現今以鳩摩羅什所譯《維摩經》譯本流播最廣。經中就生與滅、垢與淨、罪與福、有漏與無漏、世與出世等種種二元性觀念進行疏通。只有融通這些對立,才是進入「不二」的境界。「不二法門」超越了語言,因此維摩詰「默然無說」,靜默的力量,淵默如雷。 龔教授點明《維摩經》對中國佛教影響深遠,參與注疏的學派眾多。禪宗《六祖壇經》的「法無頓漸」、「即煩惱是菩提」等等的觀念,大都是從《維摩經》中的「不二觀」.....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例如東晉玄言詩便是一種講「理」的、與佛教有著密切聯繫的詩歌體裁。歷代高僧大德本身都具有很強的文學修養,他們寫詩、論詩的目的都是「言智」,星雲大師亦如是。加之他們與文人有往往有密切的交往,種種因素都使得般若智慧成為寫詩、論詩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三位學者發言結束後,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于亭教授對論壇進行總結。他指出,人性之廣大可以達於神性,星雲大師的人生與寫作很好的回答了「人可以成為什麼」的問題。星雲大師的創作可以說是能存其體、能盡其相、能大其用,是中國佛教的傳承與展示。今天,文化衍為學科的現狀限制了我們的思惟,相較之下,佛教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文化表現之一,其中所具有的歷史的、哲學的、人學的.....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在重新浮現。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化實踐和中國化歷程,在佛教史的角度看,即是佛教的偉大實踐。在這一實踐之中,佛教的人文價值正在充分凸顯,並且蘊含著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實踐者們,作為菩薩行者的般若與方便。 開題會首日共進行2場合計12人次的開題報告,並由妙凡法師、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和張靜之秘書長進行精心而細緻的評點。與會學子通過文史哲和社會科學等不同進路,通過討論星雲大師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佛理經典與現代轉型、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問題等議題,共同展開了人間佛教的歷史與現實研究。其中,人間佛教美學觀、人間佛教文學思想、人間佛教幸福指數的心理學調查等新鮮話題,與更高品質的研究計畫,一併.....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堂課由《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的作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闞正宗主講。主持人為佛光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簡瑞瑤。闞教授以田野調查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與舊照片,說明青年時代的星雲大師,如何運用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將偏鄉宜蘭打造成佛教聖地,一步步奠定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基礎工程。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曾在棲霞律學院、寶華山學戒堂、常州天寧寺、焦山佛學院等地參學、讀書,對於僧格的建立,影響深遠。大師在焦山佛學院期間參加「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星雲大師1949抵台,正逢白色恐怖.....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主講。 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正向能量,以此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 杜教授說明,在《佛光菜根譚》及.....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中文大學哲學系姚治華教授發表題為〈陳那〈取因假設論〉的翻譯與研究〉,就陳那著作的英譯版,探討經典詮釋的議題。 第四場發表由中山大學龔雋教授〈《楞嚴經》與唐宋禪門中的頓與漸〉,有別於前人多從《金剛經》等般若經典探討禪宗看待經典的態度,龔教授則從《楞嚴經》解讀北宗與荷澤神會的頓漸觀,以及唐末到宋代禪宗思想中的楞嚴學的吸收。之後是南開大學哲學院趙文教授發表〈《大智度論》解經之中的「法性生身」〉,就「法性生身」的概念,談論早期二身論與後來三身、四身論之間的過渡,並分析其可能受到《華嚴經.入法界品》的影響。最後,福建大學楊祖榮教授以敦煌文獻為論域,在〈敦煌佚名《維摩經義記》文獻學研究〉中,分析學界對《維.....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代,由於淨土信仰的流行,淨土觀音也隨之流傳開來。唐代時傳入瑜伽密教,因此也輸入一批密教的觀音造像,其中以千手千眼觀音及大悲觀音最為盛行。隋唐兩宋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的觀音信仰,主要表現在淨土觀音信仰、般若觀音信仰和密教觀音信仰這三個系統。 就流傳於中土的觀音形象而言,各種不同的觀音故事,也呈現出不同的觀音形象,如常法師將之略分為三大類:佛教觀音、密教觀音與中國化觀音,並簡述三者的不同。 佛教觀音是最典型的觀音,形象是一首二臂,以《法華經》、《華嚴經》、《觀無量壽佛經》等為依據。密教觀音則包括六觀音、七觀音及三十三觀音,其中三十三觀音已融入富有特色的民間傳說,完全中國化。至於中國化觀音,主要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