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公司總經理王紹穎博士,以及來自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十三個國家地區,遍佈全球46個城市,近90位企業菁英學員參加。 開學典禮從星雲大師應邀出席中央電視臺(CCTV)在北京舉行的二○一三「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視頻,為「人間佛教管理線上課程」拉開序幕。 陳劍鍠教授指出,作為全球首個佛教管理課程,融合傳承中華文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的歷史使命,陳教授引用星雲大師的話,「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陳劍鍠寄語新生在未來四個月的學習裡,必能有驚喜的收穫,小悟小獲,大悟大獲,並鼓勵大家領悟佛陀精神,實踐菩薩道的使命,不斷提升和超越自我,為華人.....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精裝版問世 佛法智慧國際化
籬,讓英語讀者更能契入佛法真義及應用,並透過人間佛教視角,建立積極樂觀的態度,成為擁抱生命、解決生死、落實生活的佛教行者。 星雲大師在2018年10月出版的《佛法真義》,是對於流傳二千多年來的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造成的一些錯誤認知的修正;大師以其一生的信解行證,重現佛陀示教利喜的教義結集。為了讓英語族群認識佛陀真正的教化,星雲大師首席翻譯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帶領國際中心知桐法師等美、英、澳、台、比利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七個國家地區的青年翻譯團隊共同英譯,2019年起陸續出版成冊。英譯團隊成員遍及四大洲,展現超越地域與國界的集體創作精神。 《佛法真義》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深入.....
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論壇 學界與宗教界對談
務實踐過程的心得分享,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世界神明聯誼會的影響力。隨後放映神明聯誼會記錄影片,回顧佛館8年來舉辦9次神明聯誼的盛況,並以星雲大師一筆字「萬家生佛」祝福大家。 「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是向全世界傳播和平的訊息。」妙凡法師表示,並以星雲大師的開示,鼓勵大家具備不忘初心、海納百川、佛館是大家共有、努力奮鬥,向前有路等精神,期許大家共同努力,從台灣向全世界發光,散發平等與和平、歡喜與融和,以達人間淨土現前。 學者們紛紛提出研究成果,無論是世界神明聯誼會的時空場域觀察、社會象徵,或是文化意涵、宗教新面向,甚或表達性藝術治療、神聖信仰空間等議題,都有他們獨特的見解。因為喜歡媽祖而找到觀音信仰的陳玉.....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人們促成「自心和悅、家庭和諧、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人生。 王先霈教授首先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對文學理論學科建設的啟示」進行發言。王先霈教授指出,星雲大師是佛教大師也是成功的文化傳播者,他的文化傳播經驗對於我們的學科發展有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向:一、學科建設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眾說、力求圓通、力避褊狹,不要一貫的追求片面的深刻。二、人文主義學科應該以人為中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人學,人學幫助人們安頓自己的心靈,星雲大師的佛學具有人學的意味。我們的人學就更應該有鮮明的人學性質,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技術化。三、注重學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傳播者所宣說的道理要能夠提升受眾的心.....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力 人間佛教是海峽兩岸佛教的共同選擇,並在兩岸同時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特別是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在星雲大師的領導下,目前已經在全球建立起300多個道場,國際佛光會也遍及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成為中華文化向外傳播的重要陣地。去年,人民出版社和宗教文化出版社聯合出版了大師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在大陸產生很大的回響。前段時間,《星雲大師全集》正式發佈,共365冊,3千多萬字,堪稱人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學〉從與時俱進的角度,討論各種改革的必要與時代意義。〈宗教立法〉、〈國家與宗教誰大?〉則針對宗教立法提出建言,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佛教智慧應用於當今的世界。 最後,亦有多篇文章談論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現代化傳播形式及其重要性,目的即是為了讓人懂,並能自然地落實在生活中。〈以音聲作佛事〉闡明透過梵唄、歌唱等方式,可以讓佛法更容易琅琅上口;〈說唱弘法〉強調無論用什麼曲調,只要有人喜歡,能聽到佛法,都可作為弘法說唱的材料,並從說唱擴大到各種音樂和體育項目。〈春聯祝賀〉、〈佛化婚禮〉等篇章皆是佛法與生活結合的實例。 《佛法真義》英文版六冊內容豐富,橫跨佛教義理、思想、佛教常識及行事等主題,探討社會及信仰議題.....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教的傳統確實存在過,然而資料極少,因而引發研究動機;帶領團隊描繪精準地圖,實地考古研究,並整合各領域的研究文獻與成果。 關於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連結,蘭卡斯特解釋道,佛教確實在陸上以及海上絲路透過商隊傳播,但過去海路的傳播較少人重視。陸路曾是重要的貿易方式,沒落後由海路取而代之。隨著貿易形式改變,佛教的傳播方式也有所改變。在佛教弘傳上,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同等重要。 此外,海線商人在佛教傳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蘭卡斯特說明,無論海陸,佛教傳播都不只單一路線。海上貿易航線交織,商旅離家到500至1000哩以外經商,須等季風轉向,船隻才能回到起點,整個旅程要花一整年。商人在兩地港口的家人很可能是.....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方向:透過數位平台與應用程式(App)提供指導、語言翻譯上的應用,以及具備教育功能的聊天機器人。此外,妙光法師還介紹《佛光大辭典》的發展,並推介即將推出的佛光AI英語數位平台,這將進一步促進佛法的全球傳播,為佛教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 AI被視為當今社會的新常態(the new normal),而佛教在積極探索與運用科技及機械的同時,是否應該審慎思考AI的潛在影響?它會否取代僧團的角色?如何尋求佛教與科技的共贏,讓AI成為弘法的助力?這些議題引發熱烈的討論,其中「機器有朝一日能否像人類一樣擁有情感和意識?」引人深思。 機械學專家南亞卡拉教授斷然否定AI能具備識覺(Consciousness)的.....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歡迎 作為外來的神祇,觀音信仰如何讓大眾相信並追隨,本土化或中國化便成為很重要的課題。李世偉指出,佛教經典對知識分子較有影響力,但中國傳統社會有九成都是文盲,因此觀音信仰必須在不同的地域,發展出不同的傳播方式,也就是走入「民間化」,才能深入人心、遍及中國。 觀音在中國的「民間化」,有許多契入的視角,例如儀式中角色的融入、傳說故事的在地化、視覺形象的呈現、神明稱謂的變動,以及在觀音的靈驗故事、傳說、寶卷、善書、筆記小說等民間文學的推波助瀾下,社會上也出現諸多觀音救劫的善書,並進一步將儒家的道德結合起來,勸勉世人行善積德,這些都是民間觀音信仰很重要的煤介,也形成一種獨特的傳播方式。 因此,觀音能夠.....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政治中發揮作用。他解釋星雲大師主張的「問政不干治」原則,強調佛教徒應關懷社會議題,並非迴避政治,而是以智慧和慈悲的方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和諧與和平。妙光法師舉例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透過媒體傳播真善美的力量,影響社會風氣。他進一步借鑑佛教歷史,引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多次指導統治者如何以慈悲心治理國家,這種以慈悲為基礎的政治參與方式,旨在超越個人利益,關懷所有眾生,從而減少衝突與對立。另也提到佛教史上著名的阿育王,說明這位統治者在接受佛教後,選擇放棄暴力,轉而以慈悲的方式治國,成為仁政的典範。 在進入提問環節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專員知悅法師透過一則道場大寮義工的小故事,描繪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