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2022/07/20
人間社記者 黃馨玉 高雄報導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英文新書分享會線上舉行,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訪問作者蘭卡斯特教授。蘭卡斯特教授藉由地圖,說明法顯、菩提達摩、義淨、阿底峽尊者等高僧大德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關係。季風除了推動海上貿易,也是佛教在異地發展的契機,等待季風轉向的佛教商人及其家人,是該港口的首批佛教徒。考古團隊運用先進儀器,精準描繪遺址地圖,顯示佛教弘傳的地方,位於多國的沿海地區。研究團隊到七個國家的佛教聖地拍攝高畫素3D錄像,為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研究留下重要記錄。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英文新書分享會7月17日至18日線上舉行,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訪問作者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Lancaster)研究緣起、海陸絲路的連結、「佛教大圓環」等八個問題,教授的精闢回答開闊聽眾對佛教弘傳歷史的視野,也為二十一世紀佛法弘揚帶來新啟發。

 

首先問到研究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原因,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多年前在南印度看到關於佛教的考古問題,意識到海上佛教的傳統確實存在過,然而資料極少,因而引發研究動機;帶領團隊描繪精準地圖,實地考古研究,並整合各領域的研究文獻與成果。

 

關於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連結,蘭卡斯特解釋道,佛教確實在陸上以及海上絲路透過商隊傳播,但過去海路的傳播較少人重視。陸路曾是重要的貿易方式,沒落後由海路取而代之。隨著貿易形式改變,佛教的傳播方式也有所改變。在佛教弘傳上,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同等重要。

此外,海線商人在佛教傳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蘭卡斯特說明,無論海陸,佛教傳播都不只單一路線。海上貿易航線交織,商旅離家到500至1000哩以外經商,須等季風轉向,船隻才能回到起點,整個旅程要花一整年。商人在兩地港口的家人很可能是該港口首批佛教徒,他們也需要僧人及宗教導師,因此,僧人伴隨著海路商人,把佛教弘傳至各個亞洲港口。

 

第二個問題,透過南方海路傳入中國而後弘傳世界各地的佛教,有哪些重要性?蘭卡斯特表示,今天對中國佛教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理念與實踐,多由廣州傳入,包含禪宗初祖、瑜伽典籍、海洋觀音、比丘尼具足戒法等;若只把目光放在長安,以及從長安傳入的經典、習俗和實踐,則無法全面理解現今中國佛教的景象。

 

最後,問及這個研究最大的挑戰。蘭卡斯特答道,由於缺乏文獻,因此委派年輕的考古團隊,攜帶全球定位系統儀器,前往擁有佛教遺址的考古地點,把遺址精準地標示在地圖上。透過蒐集大量的資料與繪製精確的地圖,得以論證佛教的海路傳播。

 

收看線上新書分享會後,各地觀眾熱烈回響。美國西來寺三好學園教師Christine Khanbijian表示,從前未能想像海上貿易對佛教傳播有多大影響。除了「佛教大圓環」,還有「系統中的系統」的發展形式,讓佛教傳播跨越語言文化的差異。「曼陀羅」的例子表現出佛教雖然在不同的地區發展,但源頭相同。而原來在佛世時代就已經需要將教義轉換成不同的方言,這些都讓她驚豔。

 

加拿大多倫多分會鄧永明表示,「佛教大圓環」讓人們明白世界要眾緣合成才完美。佛教既有北傳的陸上絲路向東而來,更有南線的海上絲路傳入廣州,達摩祖師的禪法也是從南方登陸,身為廣東人也感到與有榮焉。

澳洲昆士蘭佛光青年馬詩韵認為,「曼陀羅式」的概念解釋了全世界佛教共存共榮,將人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和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傳播相似,在各地建設道場,各有各的本地情境,引領著這朵曼陀羅,讓它在世界的舞台備受矚目和支持。蘭卡斯特及團隊到不同的考古地點收集信息來呈現此次的展覽。就如同佛教的根本,展覽中一顆琉璃珠,但卻含藏了整個地球。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英文新書分享會7月17日於YouTube首播,7月18日晚間於Zoom重播,影片設中文字幕。此外,新書分享會的中文場,由佛陀紀念佛館副館長有賢法師主持,館長如常法師、中山大學外文系黃心雅教授主講,以各種面向精彩闡釋書中內容。

相關連結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