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香港中大演繹
及意義帶來挑戰。論壇的議題須面對新時代的課題,過去以西方文明為思考,演變成更多的知識,創造更多財富及握有更多權力,「我們不得不從東方的佛教智慧角度重新檢視這個時代的價值觀。自利利他是大乘佛教的精神,五戒十善是現代社會非常需要的依據」。鄺美雲會長認為新的管理非常重要,「把心管理好必定有經濟效益。正如大師教導三好四給,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寬運法師感謝星雲大師把香港的山林佛教推向學術研究層面,「人間佛教的始創人是佛陀,佛教為了人生改善,先要管理好自己」。徐世和博士指出,佛教理論與企業管理貫通,佛教理念對於承擔社會責任有正面的引導作用,人間佛教可幫助企業的長遠發展。林國才擁有救災工作經驗,指.....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與異說,形成各種教派與思想主張,彼此不能團結而造成佛教發展的困難。也因此,星雲大師在他90歲的高齡,一氣呵成寫下了14萬字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星雲大師提出『回歸』,意在針對『偏離』。他要告訴世人,佛教不應該僅僅是香火經懺的佛教,不應該是商業買賣的佛教,當然也不是山林消極的佛教,更不應該是怪力亂神的佛教。星雲大師以他一生對佛教教法的深刻理解與實踐,提醒已發生分歧的佛教必.....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認為百年人間佛教是一個不斷反思推進的歷程。 妙凡法師隨後邀請夏德美副研究員從歷史和理論的角度介紹百年來佛教發展的制度變革。夏德美老師從歷史傳統與時代兩個方面展開,指出歷史上漢傳佛教制度分為三個層面,即戒律、僧制、王制,當代佛教需要實現制度的變革。同時,佛教制度變革是以戒為師、隨方毗尼的佛教傳統原則。基於此,人間佛教可以有效應對時代所賦予的制度變革挑戰。 妙凡法師對以上四位教授的發言進行了小結,並主持四位老師開啟了第二輪的討論。 李利安教授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的角度來論述百年人間佛教在信仰志趣與精神氣象方面的變革。他首先指出,人間佛教從苦、空、無常等教義的傳統解讀中走出,呈現出告別悲苦.....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種佛教行事與活動的真正意涵,例如,〈討債〉、〈信仰與恐怖〉闡明信仰的本質,強調佛教必須要有人間性格,不能只從消極面看待黃金、夫妻、兒女等議題;〈和尚〉、〈三寶節〉、〈教旗的意涵〉、〈六齋日〉、〈八關齋戒〉、〈短期出家〉、〈短期出家的真義〉等篇章,則讓佛教徒建立正知正見的信仰和宗教體驗。 此外,本冊還深入探討宗教與政治和法律的關係,並也透過教革樹立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角色。例如,〈僧制改革〉、〈以清規代替戒律〉、〈課誦的改良〉、〈耶輸免難消災障〉、〈寺院興學〉從與時俱進的角度,討論各種改革的必要與時代意義。〈宗教立法〉、〈國家與宗教誰大?〉則針對宗教立法提出建言,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佛教智慧應用.....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個亞洲港口。 第二個問題,透過南方海路傳入中國而後弘傳世界各地的佛教,有哪些重要性?蘭卡斯特表示,今天對中國佛教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理念與實踐,多由廣州傳入,包含禪宗初祖、瑜伽典籍、海洋觀音、比丘尼具足戒法等;若只把目光放在長安,以及從長安傳入的經典、習俗和實踐,則無法全面理解現今中國佛教的景象。 最後,問及這個研究最大的挑戰。蘭卡斯特答道,由於缺乏文獻,因此委派年輕的考古團隊,攜帶全球定位系統儀器,前往擁有佛教遺址的考古地點,把遺址精準地標示在地圖上。透過蒐集大量的資料與繪製精確的地圖,得以論證佛教的海路傳播。 收看線上新書分享會後,各地觀眾熱烈回響。美國西來寺三好學園教師Christine .....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與舊照片,說明青年時代的星雲大師,如何運用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將偏鄉宜蘭打造成佛教聖地,一步步奠定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基礎工程。 闞教授說明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時期,曾在棲霞律學院、寶華山學戒堂、常州天寧寺、焦山佛學院等地參學、讀書,對於僧格的建立,影響深遠。大師在焦山佛學院期間參加「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首次遇見提出「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深受啟發,知道自己需要有新思惟、新觀念,要重新估定世間的價值。 星雲大師1949抵台,正逢白色恐怖時期,迭遇困境,輾轉於中壢圓光寺、苗栗大湖法雲寺、新竹靈隱寺之間。直到1953年受邀前往宜蘭雷音寺弘法,才有了相對穩定的弘法環境。大師來到雷音.....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百語》所敘述的各種具體事例,就是星雲大師的「工夫心法」。 杜教授說明星雲大師以生動、自然的語言,呈現八正道、四禪八定、六度等心法的操作。以六度為例,布施:「普門大開,藏經流通,服務結緣,淨化自心」;持戒:「收攝六根,反聞自性,由定生慧,開發權智」;忍辱:「放下身心,弘法利生,泯滅人我,入無生忍」;精進:「歷緣對境,皆成道場;六根互用,活出三百歲。」在《佛光菜根譚》及《往事百語》中,敘述待人接物的修養與方法,每一句都是菩薩道的工夫心法。例如:「心甘情願」、 「我是佛」、「六根互用」、「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等。 杜教授說明「般若智」是「智不住生死」;「菩提心」是「悲不住涅槃」,二者是佛教.....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人間佛教的觀察家。來自南京大學教授賴永海主講「中國禪與日本禪之異同及其在當代的開展」、東京大學特任研究員高橋晃一、東京大學教授蓑輪顯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等人,則分別主持「大乘經典中的社會」、「戒律與社會」、「華嚴思想的現代意義」,與諸多學者傾囊交流。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萬金川開場主講「漢傳佛教經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來自中國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台灣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鬫正宗、台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系副教授尤惠貞、中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教授李利安等人,分別在「人間佛教—以佛光山為中心」的會議場次中,發表各自長期努力的論文。各大學者不只融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學等高等學府進行合作;就教育體系方面,有關佛光山的僧伽教育及社會大眾教育之系統、學生畢業出路及社區大學等,都一一扼要介紹。此外,學者亦關心佛教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妙凡法師舉例,每年有大量佛教徒受持五戒,無形中對台灣社會形成一股穩定、和諧、進步的力量。 參訪團對佛光山的各項弘法事業興趣濃厚,兩小時的交流意猶未盡。最後,妙凡法師贈送大家《人間佛教論文選要》英文論文集及《人間佛教的法要: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主題演說》英譯版,林明傑教授代表與會學者接受大師一筆字墨寶「雲水自在,祥和歡喜」。學者們表示佛光山是塊淨土,期待將來作進一步交流,以加深了解人間佛教在印度及台灣的發展。 學者們踴躍提出了有關佛光山.....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法師指出,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樂的事物皆屬於善美,而佛性、善行和淨土是最高的善美體現。妙光法師強調,心的寬廣能決定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放下執著,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