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香港中大演繹
2017/08/27
人間社記者 區麗儀 香港報導
圖說:覺培法師擔任第一場討論「基調談話」主持人,與談人國立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及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區域執行總監黃經國先生。 人間社記者黃慧莊攝圖說:論壇開幕禮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黃慧莊攝圖說: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主席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檀講師嚴崔常敏居士與覺培法師在論壇喜相逢。 人間社記者黃慧莊攝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香港鏡報、佛門網協辦的「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一連舉辦兩天,8月26日開幕禮於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主持人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與談人有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珠海學院校監李焯芬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香港鏡報副社長徐世和博士及佛門網編務總裁林國才,向百餘名與會人士發表對主題的見解。

 

陳劍鍠教授引述星雲大師的開示:「錢財不是毒蛇,而是可以作為淨財,成就事業和願心」。教授指出,任何企業都須要講求利潤及效益的最大化,「佛商」追求利益必然有超越功利的「佛道」作為遵循依據,將所獲取的利潤轉化為社會福利,成就企業的最大價值,付出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就是佛教研究中心所關注、研究和推廣「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的用意所在。

 

梁元生教授認同星雲大師的觀點,「最好的管理是內心的管理,心正一切正,心淨一切淨,心善一切善。心是萬物之本,把根本管理好是最重要的管理學」。

 

李焯芬教授指出,「社會企業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活動顯示,企業應用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自利利他理念,落實在經濟和管理文化上,即為企業責任。

 

覺培法師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人工智能,為人類未來的存在價值及意義帶來挑戰。論壇的議題須面對新時代的課題,過去以西方文明為思考,演變成更多的知識,創造更多財富及握有更多權力,「我們不得不從東方的佛教智慧角度重新檢視這個時代的價值觀。自利利他是大乘佛教的精神,五戒十善是現代社會非常需要的依據」。鄺美雲會長認為新的管理非常重要,「把心管理好必定有經濟效益。正如大師教導三好四給,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寬運法師感謝星雲大師把香港的山林佛教推向學術研究層面,「人間佛教的始創人是佛陀,佛教為了人生改善,先要管理好自己」。徐世和博士指出,佛教理論與企業管理貫通,佛教理念對於承擔社會責任有正面的引導作用,人間佛教可幫助企業的長遠發展。林國才擁有救災工作經驗,指出災後工作跟管理很有關連,包括把握時間幫助災民、尊重當地人的文化和習慣等。

 

多位學者及企業家包括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國立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鄭振煌所長、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區域執行總監黃經國,探討相關議題。中大學生劉智發表示,近年學術界研究人間佛教,以佛光山星雲模式作為例子,理論與實踐兼備,值得參考。Freda自言工作上需要有企業的管理,身為佛教徒學習配合,實踐人間佛教的理論。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