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好書分享〕英譯《佛法真義》第五冊問世 穿越時空回歸本懷
dha-Dharma: Pure and Simple Vol. 5》英文版第五冊–「佛教常識篇」,於2022年10月問世,透過55個篇章,帶領讀者探討古今社會對佛教的理解與知識之偏差與誤解,引領讀者建構新的認知。 《佛法真義》英譯是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帶領國際中心知桐法師等美、英、澳、台、比利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七個國家地區的青年翻譯團隊共同完成,英譯人員遍及四大洲,展現超越地域與國界的集體創作精神。 《佛法真義》第五冊具備淺顯易懂,生動、生活的描述。從佛陀到六祖惠能大師,乃至20世紀至今的在家菩薩行誼,例如:〈佛陀會生氣嗎?〉表述佛陀對弟子「恨鐵不成鋼」的愛護之心;〈佛陀.....
傳承中華文化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
育實踐、講經策略、星雲大師體育弘法等,也有以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制度為例探討佛教參與社會教育,從藏經版本發展史的路徑切入研究《佛光大藏經》的編撰與星雲大師的編藏思想等多個議題。諸位指導老師從研究方法、論點建構和文獻輔助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建議。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除了讓青年輪番做開題報告外,還安排專題講座、綜合座談、參訪茶敘等精彩內容,讓參與者可以充分交流學習,培養嚴謹完整的研究方法和鮮明脫俗的思考理路。 圖說:西北大學哲學院教授王雪梅期許大家做一個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 圖/鑒真圖書館提供 傳承中華文化 鑒真圖書館開啟對話 解讀人間佛教思想 「傳承中華文化─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
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拓多元視野
學術研究來支撐,此即是佛光大學成立佛教研究中心的本意。慈惠法師表示,佛教研究中心是校級單位,「為研究漢傳佛教的國際學者,提供最專業與豐沛的服務」。主任謝大寧教授希望能夠於十年之內,「會聚各路英雄好漢,建構國際性漢傳佛教的研究平台」。 而在漢傳佛教的範疇內,慧開法師也進一步指出,中國歷代祖師大德判教,「無不判《維摩詰經》為殊勝」。於今推動學界對《維摩經》的重視,聚焦探討《維摩經》與東亞文化種種交涉,顯示了重要的現代意義。 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期許透過研究計畫,達到學界的「群聚效應」,讓漢傳佛教的研究「從邊陲到中央」,帶動質與量的提升,對於與會學者在颱風重創校園、風雨不止之際,仍歡喜地參與佛教學院的.....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表主題講演。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時指出,佛教的發展,從修行和理論的層面而言,皆離不開解行並重,但實踐前要有正確的觀念,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見,唯有正確的理念才能成為正確的基礎,因此學術的建構至為重要。心保和尚說,星雲大師一生提倡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視作普世的價值,真理就在每個人的心裡,如同陽光和水,生活裡處處和佛法相應,從研究和探討中更不難發現這道理,盼藉由研討會,讓更多人了解佛法。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表示,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實踐,在當今佛教發展具有特殊重大意義,透過座談會分享和交流經驗,以及深化研究當代世界佛教的理論,特別在這人類思想生活尚不安寧的時代,佛.....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見」的學術責任。目前人間佛教的解經是「現在進行式」,探討空間很大,期望今後能多舉辦佛教解經學學術活動。另外,近百年推動的人間佛教,目前正是須要析理其教義體系的時刻,因而,在佛教解經學的視域裡,可進一步建構人間佛教的教義體系。 李四龍教授強調把握佛教的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將其與其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與德國文化具有共通性。人間佛教在德國依然重視文教,在交流中推行德語翻譯、舉辦博覽會等,對於佛教在德國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認為佛教傳播需要神聖敘事的建構,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尤其應關注文化的傳播現象,有助於理解佛教中國化和佛教國際化歷程。 談及人間佛教當代的主流方向,夏德美認為人間佛教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平等、智慧、慈悲」的價值理念,「平等」包含人人平等、人眾平等、人佛平等三層面,與儒家看重血緣身分等級秩序和西方一神論下,神對人的優越性,有著本質區別。「智慧」涉及人如何認識世界,佛教智慧旨在引導人類對世界進行整體關照,與知識、邏輯、思惟.....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的醞釀期,並非直線發展演進。 觀音為何會變身?《普門品》已有記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因此從經典的描述中,已經勾勒出觀音女性的特質。此外,宋代以後,由於僞經、感應、傳說的出現,成為了建構中國觀音信仰本土化且不斷創生新觀音形象的重要元素,其中妙善公主的故事,可說是構築或醞釀中國觀音女性化的重要載體。 提及觀音女性化的意義,陳玉女認為「慈悲的軟實力很重要!」一個人若具有慈悲心,柔軟度必然很高;而也正因為觀音悲天憫人的形象,所以足以跨越各宗派、各學說甚至階層藩籬,引起世人共鳴的普遍性價值。 最後如常法師分享佛光山大悲殿白衣觀音造像的因緣,民國58年大悲殿開工,在佛光山剛剛開山、經濟.....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服務處已出版了《中英佛學辭典》。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於1996年在美國西來寺成立,出版了不少英文及其他語文的經典及佛教叢書。而現在因應時代的變遷和大眾的需要,佛光山組織專業團隊,希望透過網路平台的運用,建構起超越時間、地域的現代譯經場,讓人間佛教的思想在全球傳播無遠弗屆,實至名歸的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景。 覺瑋法師則說,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佛光山豐富的資源,南天大學能夠建立一座溝通的橋梁,把南天寺背後蘊含的人間佛教思想,傳達給澳洲及所有的西方國家。作為全球首位人間佛教研究生課程的研發者,南天大學要具備足夠的英文學術類的研究論文資料,供師生研究使用。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
佛典翻譯數位化 佛光山展現人文底蘊
致力推展佛典翻譯和數位化。 這次大會主題為「區域性與數位人文」,主張數位人文的應用發展,是借助數位科技來進行深入的人文研究,在發展科技與電腦的同時,不能忽略「人」的需求。 妙光法師發表〈現代佛典譯場的建構與科技應用〉指出,《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分布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平台連結,建構團隊的向心力,展現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精神。他說,科技的運用,讓現代翻譯工作有別於傳統,過去全靠人的語言能力,現在可藉由電腦,將收集的海量資料加以分析與歸類,延伸發展出新的翻譯工具並架構系統,大幅提升翻譯的效率與品質。 有在法師分享〈佛典數位化的技術〉,說明佛典數位化近20年來的演進與成果。他表示,從人工打字發展至現.....
活用人工智能 英譯計畫《佛光大辭典》精確快速
以字串搜尋演算法(string searching algorithms)配對漢英經題之對應字,更召集義工整合約20本多語佛學辭典之詞條、收集中英對照經證、建設平行文本,作為系統數位化的重要前置作業。建構數據庫後,英譯團隊便能在今年開發的「佛光山智能翻譯網站」(FGS Translation Portal)中,輕鬆查閱名相及經證的現存英譯,善用辭條中的彈出式辭典及外部超連結,以確保翻譯選詞一致。 此外,團隊更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翻譯。例如,一篇原需數小時翻譯的文章,人工智能數秒內便能輸出準確度高達90%的譯文,協助譯者快速產出初稿。有些人工智能工具精於建議各種語氣及筆法的句型,值得譯者參考。妙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