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人間通訊社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人間社記者 蕭惠珠 大樹報導】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1日起展開3天議程,海內外研究《維摩經》有成的學者專家齊聚佛光山麻竹園法輪堂,分享不同國度、譯本的新發現,也分別從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文獻等多元研究角度展開交流。1999年在西藏布達拉宮發現《維摩經》梵文本,讓《維摩經》原典重見天日的日本學者高橋尚夫,也受邀在會中發表.....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境況,指出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21世紀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是人的貪瞋癡也與時並進,人類未來的發展堪虞,認為「21世紀人類社會需要佛教」,藉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回歸佛陀本懷,建設人間淨土。此次國際研討會集中在人間佛教在東南亞的發展,她期待陳教授統籌探討人間佛教在歐美的發展。 永富法師致詞指出,人間佛教的研討涉及更深層的關注,包括內在的靈性及生命的終極目標。「大師的人間佛教非常融入生活中,從不談論大家聽不懂的道理」,法師說明,大師教導徒眾以智慧及務實的方法,處理生活中的細節事情,「面對生命要很清楚明白當下應該做什麼」。 一般人誤解佛教迷信、拜偶像,永富法師說:「學佛其實是學.....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不離社會;現代人間佛教為百年漢傳佛教最重要、最重大的動向;星雲大師及其領導的佛光山系統人間佛教,對於現代佛教有卓越、重大的貢獻,值得深入觀察研究。他並指出,當代人間佛教已取得重要進展,如果以彌勒下生丶人間淨土作為終極目標考量,人間佛教尚在起步的路上,需要各方善信支援愛護,尤其需要學界客觀的善意和建設性的研究,而歷次會議已經達成許多深度共識,大大推進了對星雲大師丶人間佛教及佛教的研究理解。 接著由賴永海教授以「把求的佛教變成給的佛教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給當代佛教的啟示」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一般人求財、求富、求壽,多數傳統寺院也以此滿足信眾的需求,但問題是可以求得到嗎? 賴教授提到,佛教講業報輪迴.....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的本來面目。」蔡孟樺說,《全集》記錄了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與思想,使人間佛教成為一宗法門,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為人間佛教的思想正本溯源、為人間佛教的開展確立方向、為人間佛教的行者「教化示範」、為人間淨土的實踐「擘劃藍圖」。 圖說:星雲大師與人間佛教座談會學者們見面,並致贈書法「佛」字予在場學者。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永本法師發表〈試析《星雲大師全集》對當代佛教弘化之意涵〉,表示參與編輯《全集》過程中充滿感動,看見大師以種種權巧方便,將艱深的佛法化作易懂、能行的人生指南,更將佛陀教義回歸佛陀度化眾生的本懷,把佛陀教法、示教利喜、積極進取的精神、理念,用現代化的方式呈現。 他指出,《全集》不.....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的世界是由眾生成就,依彌勒菩薩的本願──修五戒十善,發菩提心與持之以恆的精進,就能進入彌勒淨土,他表示,慈悲的禪定就是彌勒淨土,彌勒是未來佛,關注現實且不離世間,從彌勒菩薩的身上,能充分體現出佛陀本懷人間淨土的思想理念。 對於如何建構人間佛教的藍圖和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陳教授就人間佛教的建構提到,一切都是心的問題,一分清淨一分積累,先從身心淨化才能有資糧得生淨土。王教授表示,人間淨土和彌勒淨土很相應,我們要在人間修持五戒十善,發慈心、忍辱,以成就未來的淨土。 覺培法師勉勵眾人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即要累積資糧與福德,奉行五戒十善且忍辱與精進並持,更期許任何修行人可以厭離貪瞋癡,卻不可厭離世間,.....
星雲大師文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武漢大學隆重登場
星雲禪話》等一系列著作開展深入研讀,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是其人間佛教理念形成和實現的文學再現,體現了「回歸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和「回歸佛陀本懷」的宗教情懷。學者們一致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作品對於建設人間淨土、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學者皆是全國高校文學領域的學者教授,分別來自山東、河北、浙江、安徽、湖北等高校,對於人間佛教的推動有融合推進的作用。 圖說:《星雲大師全集》主編蔡孟樺介紹書中特色。 人間社記者陳后攝 圖說:會議由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吳光正主持,教育部長江學者、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文新、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蕭紅、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蔡孟樺、南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