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講。這場講座將帶領大眾一窺《華嚴經》的佛法富貴,並提供如何在生活中理解與實踐經典的方法。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有《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四十華嚴》不同譯本,內容揭示「一真法界」、「圓融無礙」的境界,並指出成佛之道,信、解、行、證的歷程,因此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的說法。 主持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推動兩岸、全球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主編《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論文》等相關內容,以及策劃傳播人間佛教相關論壇、講座。 主講者如常法師是佛陀紀念館館長,也是《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總主編,佛光山南華大學副教授。佛陀紀念館從無到有的建設,.....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2022年佛法課程精彩上線
觀各主題所依經典,遍及空宗、有宗、如來藏的思想,含括如來一代時教,如《六祖壇經》、《金剛經》、《心經》、《八識講話》等,談論空性無住無我的解脫啟發,以及《華嚴經》、《維摩詰經》、《勝鬘經》對於重重法界圓融無礙與不二佛性的精彩發揮,另外,斷惑證真的修行是以《阿含經》為主,但要談到菩薩道的善巧方便及成佛的平等性,則《法華經》、《妙慧童女經》是最能提供論據。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2022年3月起,每月1日晚上7:30至8:30(台灣時間)線上播出,首場於3月1日開播,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及百家講壇主講人董平教授,以「六祖壇經的解脫觀」為題對談,聞法殊勝,不容錯過,敬請密切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教法。 智顗大師所建構之天台教觀而言,其終極目標在於藉由「一心三觀」之圓滿頓悟觀行,不但要令一切眾生悟入《妙法蓮華經》所宣說之佛之知見,同時更要在人間具體證成《華嚴經》所彰顯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圓融無礙境界,如此即是相應地暢通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從生活行儀、社會慈善公益、藝術成就、語言文字、政治關係,乃至與文人的相互往來等面向,具體闡釋佛教東傳中國後所發展出的人間佛教特質。更藉由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與國際弘法等面向,彰顯當代人間佛教多元且豐富的發展,以及所蘊含的社會實踐特性。星雲大師依此以彰顯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是每一個人生命的淨化、昇華。 智顗大師.....
一即一切 圓融無礙
一即一切 圓融無礙 One is All; Interpenetration without obstruction.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華嚴思想
本文研究主旨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與華嚴思想的關係。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從理論原點的角度探討二者的關係,指出圓融無礙是華嚴思想和人間佛教契合的出發點。星雲大師藉華嚴思想說明人間佛教,指「理事無礙」即是人間佛教。第二方面從深入法界的角度探討華嚴五十三參和佛光山人間佛教諸種行為和實踐之間的關係。文中認為星雲大師在不同的場合多次以華嚴深入法界、善財五十三參來說明人間佛教進行了種種活動的合理性,特別是一些表面看和傳統佛教關聯不大的行為。第三個方面從人間淨土建立的角度,說明了華藏淨土及華嚴思想都是佛光人間淨土建立的理論資源和思想背景。
佛教哲學規模及其發展
本文分十八講,乃作者於文化大學哲研所之教授資料,故其順序深淺,亦因是設施,只講其規模,觀其大者,講其發展,遂緣此而名之曰:佛教哲學規模及其發展. 茲列其全文大綱如下,而本文大意亦可據此以見其梗概矣. 1. 佛教哲學--宗教智慧. 2. 苦集滅道--慈悲喜捨. 3. 緣起性空--圓融無礙. 4. 我執法執--空的智慧. 5. 大乘小乘--心的開合. 6. 色法心法--體用與相. 7. 因果業力--關係哲學. 8. 有為無為--機忘見歇. 9. 實有假有--一朝風月.10.非心非色--所過之化.11.有漏無漏--有關完成.12.般若中道--真空妙有. 13. 名與絕名--有言無言. 14. 佛性佛心--惟留真實. 15. 性具性起--一念三千. 16. 即心無心--是佛是道. 17. 八識四智--皓月當空. 18. 圓教聖教--其道光明。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的圓融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擔任與談人。兩位與談人運用經文、圖表以及影片,讓大眾從不同面向來認識《華嚴經》的圓融無礙。 邱高興教授說明《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華嚴宗的宗經。佛門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的說法。佛弟子的〈三皈依文〉,就出自《華嚴經》。漢譯本有北天竺佛馱跋陀羅(覺賢)譯的六十卷三十四品,稱為舊譯或《六十華嚴》、于闐實叉難陀(喜學)譯的八十卷三十九品,稱為新譯或《八十華嚴》、唐般若譯的《四十華嚴》,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普賢行願品》,是《華嚴.....
論華嚴法界圓融無礙的理論根據
在華嚴教法中,法界圓融的理論由「同時具足相應門」所展開,為佛陀在海印三昧中的證因. 緣起為諸法實相,就同時相應來說,便成一大緣起法界,而三世諸法相即相入,彼此依存,同時具足. 故此門具足十義,而任舉一門亦均具足其餘九門,因此事事念劫亦相互融攝,重重無盡。 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在 <華嚴經三寶章> 中,進一步以「緣起相由」,「法性融通」,「緣性雙顯」,「理事無分」四門來說明法界圓融的理論. 並在《華嚴經探玄記》中以「緣起相由門」為基礎,推廣為十門,以解說華嚴無量義門中的大法界緣起法海。 之后的四祖澄觀大師,更根據「法性融通門」來彰顯圓融要旨. 澄觀大師認為,真如既然具足恆沙功德,則由其所起之事相亦應具足無盡性德,而由真如法性來融通諸種事相,當然亦顯無礙,進而可以彰顯十玄門的理論根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