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2022/12/03
人間佛教研究院
《華嚴經》的圓融觀邀請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如常法師、邱高興教授主講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擔任與談人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擔任與談人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文/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12月1日播出今年最後一堂課:「《華嚴經》的圓融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擔任與談人。兩位與談人運用經文、圖表以及影片,讓大眾從不同面向來認識《華嚴經》的圓融無礙。

 

邱高興教授說明《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華嚴宗的宗經。佛門有「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的說法。佛弟子的〈三皈依文〉,就出自《華嚴經》。漢譯本有北天竺佛馱跋陀羅(覺賢)譯的六十卷三十四品,稱為舊譯或《六十華嚴》、于闐實叉難陀(喜學)譯的八十卷三十九品,稱為新譯或《八十華嚴》、唐般若譯的《四十華嚴》,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 入法界品》的異譯。佛陀宣說此經的地點有「七處八會」或「七處九會」的不同說法。內容在宣說菩薩的修行過程,可以從「次第行布」及「圓融相攝」兩個角度理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及「淨行的價值:如何善用其心」等,都是本經的重要內容。

 

邱教授指出,佛法以「圓」來說明宇宙人生,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星雲大師對《華嚴經》圓融思想闡釋有:「理事無礙就是人間佛教」、「圓融無礙就是圓滿人生」、「為人處事的準則,要做到處事圓融」。又引用《迷悟之間・養量》:「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顯現星雲大師為人處世的圓融智慧。

 

如常法師以〈華嚴經變相圖〉來解說「七處九會」的場景。用影片讓大家理解星雲大師的圓融思想,大師與各宗各派高僧來往,甚至與別的宗教領袖時相往來,互相推許,無所罣礙。又例舉澳洲移民部部長菲力浦羅達克問大師:「世界的宗教,哪一個最好?」大師回答:「你喜歡的那個,就是最好的。」星雲大師舉辦「神明聯誼會」,讓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神與佛相融相攝,就是法界圓融的境界。

 

如常法師又說明「普賢十大願」是邁向成佛之道,例舉「禮敬諸佛」的修行方法,是對眾生恭敬、對每個人都平等尊重與禮遇。「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如常法師曾問星雲大師「師父,您成功的祕訣究竟是什麼?」大師回答:「我凡是要做的,都在想是不是人們要的!」又問大師最喜歡一筆字的那一句?大師回答:「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這句話出自《華嚴經》。大師在柔和忍辱,慈悲喜捨中得到修行的法樂。

 

主持人妙凡法師說明「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到此圓滿,預告明年將有新的課程。

 

《華嚴經》的圓融觀」影片連結:https://youtu.be/X1AZt4cdxN4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