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12 244 272 306 340 384 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人道詩學情感觀」比較研究 —兼論二師對「抒情言志」詩學傳統的繼承與超越及 其時代意義 星雲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 立足於心的「一筆字」 論星雲大師人間性與超越性相結合的美學思想 AI大語言模型 ChatGPT在人間佛教弘法中的 應用與未來展望 「佛光雲宇宙」的技術建構與情感認同研究 人間佛教理念下的寺院空間演變研究 —以江蘇宜興大覺寺為例 佛光山養老服務模式及其現實意義 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與實踐研究 —兼論對人間佛教的啟示 基於文本分析的《佛光祈願文》多維性研究 佛光山人間.....
2021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北京開幕
即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目的,期望今後寫作獎學金的宣傳和研究更加突此一主題。 張文良教授強調,開題報告比答辯更加重要,是學生和老師一起為論文研究設計藍圖的過程,也是影響論文能否成功的關鍵,他希望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發言。 李利安教授認為,人間佛教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組成部分是獲得社會各界一致認可的,整體發展趨勢是積極向上的。他主張,從事宗教學研究的人,應該關注到人間佛教這一現今佛教發展的潮流,從過去注重佛學義理的研究轉向更加關注鮮活的、生活化的宗教文化研究。 張靜之秘書長指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格局最高、獎金最高、講評範圍最寬、組織嚴謹有序的寫作評選活動,祝願大家.....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國際學者攜手 探討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
文化、教育、學術、藝術、音樂、體育和資訊等七大項目。大家齊聚探討人間佛教與未來發展,正符合大師的心願,持續推動其心念與理念。 寬嚴大和尚表示,大師對人間佛教的闡釋,一句「家國為尊」直指人心,人間佛教要表達的莫過於不忘佛教利樂有情、饒益眾生的初心;莫過於擔當「不為己求安樂,為眾生皆幸福」的使命。本著大師的慈心悲願、佛法的光明智慧,同心協力復興中華文化。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表示,前九屆的人間佛教座談會以促進佛教價值觀念、推動佛教文化交流等議題起了很大作用;而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具有指標意義,探討人間佛教對社會的啟發與影響。佛教的智慧可以引領眾人因應全球性的挑戰,攜手共創和諧、慈.....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論文視角跨多領域
雲大師通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動交流,對推動兩岸關係及合作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佛光教團在江蘇宜興復興祖庭大覺寺,對復興中華文化,弘揚人間佛教,頗有成效,具有指標意義。 王雪梅老師針對同學們的論文,表達了她對同學們的肯定與鼓勵,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並提醒同學們注意文章的相關細節,只有注意文本的發掘,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張文良老師和夏德美老師也對同學們的發表進行點評。 第六場論壇由西北大學廖文慧同學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張文良教授評議,五位同學發表論文。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杜硏報告的題目是《立足於心的“一筆宇”》,她認為研究一筆字要以“心”為核心,著眼于大師對一筆字的創作.....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t;多維性研究》的報告中揭示了關鍵字“他們”、“偉大”、“佛陀”在祈願文中具有核心地位,他認為,這代表了信仰物件、信仰目標以及信仰者與他者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人間佛教祈願活動的多維性,包括社會互動、情感表達、宗教領袖崇敬和個體內在修行。 王雪梅老師依次對以上五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王老師肯定了五位同學的選題,並提出了修改意見,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哲學角度上作更深入的思考。 第四場論壇由西北大學李心苑老師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副研究員評議,三位同學發表報告。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生谷龍同學的報告題目為《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與智者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共鳴》。谷龍同學認為,天臺智者大.....
2025年度(第十屆)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開幕
所高校的35位入圍同學共同出席了此次開幕式,西北大學區域國別研究所謝志斌副教授主持。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首先為與會大眾介紹會議宗旨,並祝賀所有入選的申請學生,也對所有支持本專案的指導教授表達感謝。李利安介紹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說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是目前人間佛教研究領域活動最多、成果最多、凝聚的學者最多的一個研究機構;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註冊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管的一個基金會,多年來在支持人間佛教研究和其他文化公益事業方面做出很多貢獻,並得到主管部門的肯定。李利安囑咐與會同學,希望大家可以在活動中有所收.....
義理中最核心及最殊勝 的位置。僧肇通過詮釋《維摩經》所提出的權智思想,是魏晉時代 中國佛教釋經學中般若、方便菩薩二德既二分又互補這一義理最清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74 晰、最透徹的表達和體現。 隋代著名佛學家、三論宗創始人吉藏法師,在其詮釋《維摩 經》的《淨名玄義》一書中,繼承了僧肇的上述《維摩經》詮釋思 想,據以提出並展開了「權實二智」的詮釋理念。如吉藏在此書中 說:「昔在江南,著《法華玄論》,已略明二智。但此義既為眾聖 觀心法身父母,必須精究,故重論之。此義若通,則方等眾經,不 待言而自顯。具存梵本,應云般若波羅蜜漚和波羅蜜。故此經云: 『智度菩薩母,方便.....
編藏與佛經翻譯──從一個研究案例說起
離開美國去香港,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書,不在中文系,也不在英文系,卻是在翻譯系。在所教各課中,有一門翻譯史。概論之後,我一定專講幾堂佛經翻譯,有兩個人更是我非常佩服而虔心講授的:一是姚秦時的鳩摩羅什,一是初唐的玄奘大師。都是從譯者與譯經的角度切入的。羅什所譯文字典麗,讓我時常想起之前陸機的文賦與之後劉勰的文心雕龍。其華美蘊藉使繁複顯出了層次,穠麗表達了豐實。咀嚼之際,齒頰留香。玄奘大師我最初的認識,自然是來自西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