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8佛‧商對話 談人間佛教的管理與創新
信地說,任職過的2所大學都在進步當中。 美國西來大學校長張錫峯指出,人類的經濟和商業活動,在現代社會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活動,然而這是將人類帶向解脫或痛苦的境界,則有待商榷。以佛教的正見看現在的經濟學、管理學理論,會發現到許多漏洞,認為最好的理論就是佛教的基礎,特別是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張錫峯認為「時間已經到了」,不要只遵循過去的學派理論,什麼都要爭第一,而是要為全人類的幸福著想。 陳劍鍠則引述星雲大師說的「『管理』,其實就是在考驗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與智慧。」期盼透過論壇,讓東、西方的理論彼此截長補短。 此次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法師,有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鄭振煌、中國社會科學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社會組織合理化的發展。」認為佛教「遁世、消極、與社會脫節,不能也無法與現代資本主義相容」。但亞洲四小龍掘起,讓學者重新反思韋伯的學說。 翟教授研究發現不少西方看似合理論的系統,在東亞社卻出現乖隔。西方經濟學說人的欲望無窮,而資源有限,如何讓欲望合理化、最大化,就是經濟學的重點。然而近來聯合國推動淨零碳排,這是因超限利用地球資源所致,又如貧富差距擴大、壓縮了許多人的生存權利,都是西方西方文明內在矛盾,無法支撐宗教合理化、生活合理化的框架。這些佛教能不能提出解方呢?佛教能不能面對當代社會的挑戰呢? 「人間佛教若要與西方對話,理應找到學理依據」。翟教授認為,佛教不強調自利心,不強調欲望,不像西方硬心.....
Buddhist Economics: A Cultural Alternative
Watching weeds grow in the garden turns out to be a powerful less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First, the weeds look innocently beautiful until they start invading the space of the expensive grass that is fighting for survival. Alarmed, the gardener moves into action with industrial-strength weedkiller. Before long, the herbicide poisons both the weeds and grass. Alas, weeks later, it is the weed that manages to survive the new level of toxicity in the soil and springs back to life ahead of the grass. The battle resumes with the weeds ahead.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Buddhist Economics”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regarding the economic problems faced by Buddhism in 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2000 years, which has contributed to much confusion and many misunderstanding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is the first eminent monk to publicly disclose his Buddhist economic belief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propagating the Dharma in the past decade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merges the laws of society with the Dharma, explaining in a considerate and rational manner.
佛教經濟學——一種替代文化選擇
觀察花園裡雜草叢生,其實是教室外發人深省的一堂課。起初,這些雜草看似可愛並且無害,直到警覺它們開始侵占那些力求生存的珍貴草坪的生長空間時,園丁就採取行動,使用化學除草劑遏制雜草的蔓生。然而,除草劑雖然抑制了雜草的生長,卻也侵害了草坪。更讓人扼腕的是,幾週後,雜草比草坪的草更快的抵禦土壤中的除草劑毒性,並且比草坪更快的「春風吹又生」。雜草和草坪之間的生存爭戰再度展開,而雜草更勝一籌。
首屆「人間佛教管理文化」 線上課程開學典禮
:「管事容易,管人難,管心更難。如果員工能以『公司第一,自己第二』為原則,相信員工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奇蹟。」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教授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包含了教育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佛學體系龐大,內涵無所不包,要學習管理,就來學習佛法,因為有佛法,就有辦法。在課程中,杜教授將引領大家學習《佛教管理學》中的〈天堂的管理〉,作為人類如何理解天堂的管理。 台比荷聯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紹穎博士認為,人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所在,她提及為什麼高薪無法留住企業員工,如何幫助員工做好生命管理,才是公司經營的成功之道,把員工照顧好,才是公司最大的紅利。 學員代表青樺視覺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青.....
社會關係網絡中的人間佛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揭示山、水為人景仰不在其高低深淺。同樣的,宗教的價值與意義,不會因其信徒人數、建築宏偉而定,而是依其能為人類帶來多少心靈價值、社會和諧而定。
人間佛教的示現——台灣安寧療護佛教宗教師的臨終關懷之道
自1990年台灣在醫療體系成立安寧療護(hospicecare)方案起,迄今已邁入第二十四個年頭了。這個最早源自英國、針對末期病人所提供的緩和照顧(palliativecare)體系,不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納入正統醫療體系,並在全世界進步國家中逐步推廣擴散。歷經長期的努力,台灣安寧療護的品質蒸蒸日上,於2010 年《經濟學人》一份對全球臨終照護的評鑑報告中獲得肯定。該報告指出:台灣的安寧療護品質,在全球四十個富裕國家中,整體排名世界第十四,亞洲排名第一, 甚至比台灣更早發展安寧的日本及新加坡等國家還要前面。這份帶有高度人文關懷意涵的醫療成就,可以說是另類的的台灣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