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教義觀 4月1日播出
規劃線上佛法課程–「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二堂課「人間佛教的教義觀」,將於4月1日19:30播出,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對談,依據〈「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探討大乘佛教思想的演變過程,指出中國佛教的特質、底色是超越大、小乘佛教的圓教思想,人間佛教的開放性和圓融性,正是能夠與世界各地文化相融和,而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的根本原因。 3月1日的第一堂「人間佛教的修行觀」,首播即掀起熱潮,一周內觀眾累計萬餘人次,遍及兩岸三地與歐、美、澳、非。此線上弘法新模式,邀請法師(行者)及專家(學者),以論壇方式暢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每月1日晚上19:30.....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華嚴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報導 《華嚴經》的圓融觀 12月1日線上開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即將在12月1日晚上7時30分開播:「《華嚴經》的圓融觀」。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兩位主講者: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主講。這場講座將帶領大眾一窺《華嚴經》的佛法富貴,並提供如何在生活中理解與實踐經典的方法。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有《六十華嚴》、《八.....
《華嚴經》的圓融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10】
堂課 第二堂課 《金剛經》的無住觀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第五堂課 《阿含經》的修行觀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第一堂課 《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第八堂課 《勝鬘經》的佛性觀 《華嚴經》的圓融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10】 相關連結 第四堂課 八識講話的無我觀 第九堂課《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第七堂課 《妙慧童女經》的平等觀 主題:《華嚴經》的圓融觀 日期:12月1日(四) 晚上 7:30 ~ 8:30 主持人: 妙凡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主講人: 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邱高興教授/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 加入 Zoom 會議 ♦ https:/.....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光電子大藏經主任 永本法師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張文良教授 時間:4月1日(四) 19:30-20:30 CST 台灣時間 語言:中文/國語 海報:JPG版 講義:〈「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 網址:YouTube: https://youtu.be/5V_99JGSXZ4 (4月1日播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0C2SQ5BJ2JJZjlGL8RFSUA 第六堂課 講題:人間佛教的念佛觀 講師: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 滿謙法師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陳劍鍠教授 時間:11月1日(一) 19:30-20:30 CST 台灣.....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2022年佛法課程精彩上線
經典十堂課」依循「思想十堂課」的方式,由佛光山法師和學用專精的學者進行對談,主題分別從「解脫觀」、「無住觀」、「空有觀」、「無我觀」、「修行觀」、「善巧方便觀」、「平等觀」、「佛性觀」、「不二觀」、「圓融觀」的角度展開,以經典為探尋依據,串融世出與世入的觀點,提供給大眾圓滿自在的普世生活價值觀。 綜觀各主題所依經典,遍及空宗、有宗、如來藏的思想,含括如來一代時教,如《六祖壇經》、《金剛經》、《心經》、《八識講話》等,談論空性無住無我的解脫啟發,以及《華嚴經》、《維摩詰經》、《勝鬘經》對於重重法界圓融無礙與不二佛性的精彩發揮,另外,斷惑證真的修行是以《阿含經》為主,但要談到菩薩道的善巧方便及成佛.....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十堂課「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
教法。 智顗大師所建構之天台教觀而言,其終極目標在於藉由「一心三觀」之圓滿頓悟觀行,不但要令一切眾生悟入《妙法蓮華經》所宣說之佛之知見,同時更要在人間具體證成《華嚴經》所彰顯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圓融無礙境界,如此即是相應地暢通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從生活行儀、社會慈善公益、藝術成就、語言文字、政治關係,乃至與文人的相互往來等面向,具體闡釋佛教東傳中國後所發展出的人間佛教特質。更藉由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與國際弘法等面向,彰顯當代人間佛教多元且豐富的發展,以及所蘊含的社會實踐特性。星雲大師依此以彰顯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是每一個人生命的淨化、昇華。 智顗大師.....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t;的理解與運用》。文章指出,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在繼承傳統解經的同時,有較大的個人創新,使一種神聖而遙遠的信仰充滿了人間的溫情和生活的智慧,呈現出強烈的人間性、實用性、現代性、世俗性和圓融性的特徵,體現了人間佛教對傳統神聖資源的拓展性理解與多元化運用。 張文良教授依次對以上四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評議,並給出了切實的修改意見。張老師對同學們以佛教經典為研究物件表示歡喜,並希望同學們能夠從歷史的維度和比較的視角進行深入研究。 第三場論壇由西北大學廖文慧同學主持,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王雪梅教授評議,五位同學發表。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閆孟珠同學報告的題目是《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
統,以及一切人類文明資源開放。 大師這樣的佛教知識理念整合的方法,既突破了傳統佛教判教 思惟的封閉性,也超克了一些現代佛教學者所嘗試具有排他性的佛 教文化整合方式,以旗幟鮮明的人間佛教價值方向、圓融和合的基 本思想立場,包容開放的巧智善慧,推動全體佛教文化與人類文明 的整合,為當今及今後佛教知識與信仰的整合之道,樹立了新標 準,建立了新典範,提供了新思想方法,因而新判教也構成星雲大 師對佛教的重要貢獻之一。 (六)成功實現佛教現代化的重大轉型,是星雲大師對 佛教的第六大貢獻 在星雲大師七十多年的弘法生涯中,如何回應人類社會的現代 總論──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