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6月1日「八識講話的無我觀」線上播出
長,歷經佛光會社團、寺院住持弘法。在大陸弘法二十餘年,承擔建設佛光祖庭大覺寺的重任,在星雲大師的指導下,將大覺寺建設成鳥語花香的歡喜淨土,供養人間社會。 另一位主講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專長唯識思想、部派佛教、佛學日文、梵文。陳一標教授本來就讀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後來人生大轉彎,專攻哲學、佛學。 兩位主講者將從理論與實際事例,讓大眾理解心識的運作,掌握自己的起心動念,體認生命的無限。敬請關注「人間佛教思想專題」6月1日晚上7:30首播「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四堂:「八識講話的無我觀」。 您想轉識成智嗎?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將於6月1日晚上7:.....
2017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計劃內部工作坊
幸博士後發表「來也錯去也錯,一隻草鞋活如龍――日本黃檗山萬福寺第三祖慧林性機生平著述考」,初步梳理了關於慧林性機已見著述之文獻版本,並通過若干材料為其生平製作略年譜。 簡凱廷博士後對於「晚明與江戶時期唯識因明的研究與文獻」提出二點報告,首先報告目前「明末江戶唯識因明稀見文獻集成」後續點校出版的書目及期程規劃,其次對於論文研究的部份發表「空印鎮澄《攝大乘論修釋》對相宗學說之商榷」提出鎮澄極具思辨性與批判性的論學特色,也需留意鎮澄所重視「聖言量」與「理量」的說法。 最後閉幕會中國際禪學研究所野口善敬所長總評:佛教研究中心此「近世東亞佛教文獻和研究」計畫成果是漢傳明清佛學研究五十年來最大突破,樂見佛.....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化發展的過程中,體認“緣起性空”之理,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能夠消解過度世俗化帶來的社會危機。 浙江大學哲學院碩士生王翔群同學以《末那識的雙重主體性意義——兼論星雲大師的主體性理論》為題目,她基於對《成唯識論》的考察,整理出《成唯識論》關於末那識在主體性上的理論架構,歸納唯識學對自我主體的雙面傾向,分析大師人間佛教的理想人格與實踐哲學。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知倫法師在《星雲大師〈雲水樓拾語〉之“以文寓教”模式探究:以認知隱喻為研究進路》的報告中應用認知隱喻理論,研究星雲大師以文學外衣及哲理內涵,達到佛法對人類思想及行為的教化、轉化與變化之影響。 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生紀熒在《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