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維摩詰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報導 11月1日「《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線上播出 想瞭解什麼是「不二法門」嗎?您一定不能錯過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11月1日晚上7時30分將開播的第九堂課:「《維摩詰經》的不二觀」。這場講座由佛光山澳洲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主持,與談人照例有二位: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隽教授。將帶領大眾探討「《維摩詰經》對佛教思想、修行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維摩詰經》主要以中.....
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線上播出
講,慧喜法師主持。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般若心經,佛光大學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高雄報導 5月1日「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線上播出 想瞭解《般若心經》的核心思想,在生活中踐行的「空有不二」的大自在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將於5月1日晚上7:30首播第三堂課「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由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教授主講,主持人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帶領大家走入心無罣礙的入場券。 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般若心經》僅260字,闡述般若真義,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也是漢譯大乘佛典中流傳最普遍.....
6月1日「八識講話的無我觀」線上播出
是通達光明覺性的重要門徑。「八識講話的無我觀」的課程,從「八識的基本關係和相關理論」、「轉念的修行」、「八識與無我的關係」、「星雲大師的無我觀」等面向,破除世間幻象的迷惑,放下人我的虛妄分別,體會空有不二、真空妙有的生命哲理。 主講人佛光山大陸地區都監妙士法師,自小在佛門成長,歷經佛光會社團、寺院住持弘法。在大陸弘法二十餘年,承擔建設佛光祖庭大覺寺的重任,在星雲大師的指導下,將大覺寺建設成鳥語花香的歡喜淨土,供養人間社會。 另一位主講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專長唯識思想、部派佛教、佛學日文、梵文。陳一標教授本來就讀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後來人生大轉彎,專攻哲學、佛學。 兩位主講者將從理論.....
《華嚴經》的圓融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10】
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第一堂課 《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第八堂課 《勝鬘經》的佛性觀 《華嚴經》的圓融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10】 相關連結 第四堂課 八識講話的無我觀 第九堂課《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第七堂課 《妙慧童女經》的平等觀 主題:《華嚴經》的圓融觀 日期:12月1日(四) 晚上 7:30 ~ 8:30 主持人: 妙凡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 主講人: 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邱高興教授/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 加入 Zoom 會議 ♦ https://reurl.cc/g2O6p4 會議 ID:853 5231 4268 密碼:123456 YouTube.....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9】
第七堂課 《妙慧童女經》的平等觀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之9】 第五堂課 《阿含經》的修行觀 【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九堂課 相關連結 第三堂課 《般若心經》的空有觀 第八堂課 《勝鬘經》的佛性觀 第一堂課 《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第六堂課 《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 第四堂課 八識講話的無我觀 主題:《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日期:11月1日(二) 晚上 7:30~8:30 主.....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2022年佛法課程精彩上線
「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依循「思想十堂課」的方式,由佛光山法師和學用專精的學者進行對談,主題分別從「解脫觀」、「無住觀」、「空有觀」、「無我觀」、「修行觀」、「善巧方便觀」、「平等觀」、「佛性觀」、「不二觀」、「圓融觀」的角度展開,以經典為探尋依據,串融世出與世入的觀點,提供給大眾圓滿自在的普世生活價值觀。 綜觀各主題所依經典,遍及空宗、有宗、如來藏的思想,含括如來一代時教,如《六祖壇經》、《金剛經》、《心經》、《八識講話》等,談論空性無住無我的解脫啟發,以及《華嚴經》、《維摩詰經》、《勝鬘經》對於重重法界圓融無礙與不二佛性的精彩發揮,另外,斷惑證真的修行是以《阿含經》為主,但要談到菩薩道的善.....
然列為界定大乘 本質七種大義中的二種大義。凡此等等,都是大乘論師著作中般若 與方便並重並舉、辯證融和思想的顯著展現。 在中國佛教釋經學者的著作中,至少在唐宋以前,都可以看到 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不二融合的義理,同樣也得到十分精準的闡發 和重視。這裡可以舉中國佛教二位著名釋經學者僧肇(384-414) 和吉藏(549-623)的有關論述為例。如在中國佛教較早期流傳下 來的系統釋經學著作《注維摩詰經》中,僧肇曾經針對《維摩經》 總論──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座燈塔 73 思想義理的宗旨問題,提出如下的理解和詮釋:「肇曰:夫有不思 議之跡顯於外,必有不思議之德著於內。覆尋其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