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融和發展及其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眾所周知,人間佛教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漢傳佛教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佛教理念與實踐運動,並在當代大陸和台灣均獲得廣泛的共識和迅速的發展,尤其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在台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在五大洲的漢傳佛教流行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佛教的一種全新氣象,標誌著一個新的佛教發展時代的到來。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共有30多名來自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大陸等7個地區的英文人才和翻譯愛好人士共同參與。 此次工作坊特地為新加入的義工提供完整訓練,包括如何使用不同工具,在詞彙、術語、語法及翻譯風格建立,力求一致的共識。團隊針對翻譯、編輯、校對等做在線實際操作。並成立《星雲大師全集》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文集》的翻譯團隊,使用專門為該項目開發的翻譯網站進行在線合作。 2天的工作坊中,所有翻譯者根據專長和興趣分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文集》全球翻譯和《星雲大師全集》英譯的2個翻譯團隊。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人間佛教學術論文全球翻譯計畫總召集人亦是南天大學人.....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觀察研究。他並指出,當代人間佛教已取得重要進展,如果以彌勒下生丶人間淨土作為終極目標考量,人間佛教尚在起步的路上,需要各方善信支援愛護,尤其需要學界客觀的善意和建設性的研究,而歷次會議已經達成許多深度共識,大大推進了對星雲大師丶人間佛教及佛教的研究理解。 接著由賴永海教授以「把求的佛教變成給的佛教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給當代佛教的啟示」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一般人求財、求富、求壽,多數傳統寺院也以此滿足信眾的需求,但問題是可以求得到嗎? 賴教授提到,佛教講業報輪迴,種善因得善果。「給」是一種修行。智者處處求之於己,愚者處處求之於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禪宗進一步發展的階段,人間佛教及禪宗都是源於大.....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作為佛教在當世紀現代化的圭臬;更可做為未來人間佛教發展的指標。《全集》全面論述人間佛教的理論內涵,堪稱「現代版的大藏經」,是「佛教人間化、人間佛教化」的最佳寫照。 人間佛教座談會 多面向談人間佛教的共識與開放 一筆字淺顯易懂 充滿啟發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實踐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 堪稱現代版大藏經 第五屆人間佛教座談會,12月16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舉辦第一場論壇「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邀請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主持,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蔡孟樺,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發表講演。3位講者透過編輯《全集》的過程,分享《全集》除了是星雲大師一.....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戒律清規 展現現代化國際化 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綜合座談 凝聚共識走向世界 研究制度當修行 溫金玉心甘情願 第四場座談著重對佛光山戒律清規的探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宗教與族群多元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邱子倫指出,佛光山對於根本大戒皆有奉持,且能因應時代適度調整,顯現人間佛教對當代社會的適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溫金玉,認為《僧事百講》展現了佛光山在現代叢林管理制度的積極探索。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繼武提出,佛光山清規具有很強的思想性、.....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未來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宗教,佛教、道教應如何做來面對」等各種問題交流。 隨後由賴永海教授以「星雲大師與現當代人間佛教」進行第二場主題演說。賴教授強調,當代的佛教,不管是佛教界還是學術界,所具有的共識就是:1)人間佛教是現、當代漢傳佛教的主流;2)星雲大師是現、當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教授並表示,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不但讓佛教復興,起死回生,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研討會負責人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表示,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各種理念建構工作及諸多實踐運作,堪稱當代人間佛教最重要的思想創新、體制創新與實踐創新,為此,特別召開研討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
英語弘法人才 聞思修培訓
;除此之外,配合美籍人士學習方式,要求報名學員事前準備,第一日即讓每人在小組討論中上場宣講,也安排大堂講說示範,互相觀摩學習,讓學員更能吸收隔日的講說技巧課程。 講習第一日由滿謙法師主持開幕式,並以「共識與開放」為題做主題講說,由妙光法師英文翻譯。佛光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更專程自洛杉磯南下聖地牙哥,陪同參與及給予指導。 為了進一步讓佛法本土化,擴大人間佛教弘傳,照顧美國本地4700萬拉丁裔人口。此次講習以英文與西班牙文雙語進行。除了印製全西班牙文的手冊外,分組討論時,更設一組西班牙文組,以培訓西語師資。在北美洲服務的法師也組隊培訓英文弘講技巧。 配合美籍人士學習習慣,課程亦做調整,要求報名學員.....
論宋代文藝思想與佛教
佛教在宋代,對當時各個領域的學術、文化思想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世界思想史發展的事實證明,一種宗教、哲學思想影響到其他領域,通常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甚至要經過數百年的時間。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雖然東漢時期即已傳入中國,在隋唐時期,以宗派佛教為代表的中國化佛教理論的建構基本完成,但是,宋代之前,尚沒有哪個朝代的文學理論如此廣泛而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而且實現了融會貫通。
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以「敬惜字紙」為例
本文從「敬惜字紙」現象入手,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敬惜字紙」,對於星雲大師影響甚巨:「常有信眾誇我很聰明,我認為我的聰明是從『惜字紙』而來。」這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然而,時過境遷,許多人對於「敬惜字紙」已經非常陌生,為此,第一部分回顧和梳理「敬惜字紙」的歷史源流,可以確定「敬惜字紙」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第二部分,從「敬惜字紙」和「書香世界」兩個層面考察星雲大師的共生實踐。在「敬惜字紙」方面,星雲大師總結「回收廢紙」的四種主要意義,第一、養成勤儉的習慣。第二、培養惜福的觀念。第三、建立環保的共識。第四、共創整潔的環境。對此,本文主要詳細考察了培養「惜福」觀念的價值意義,可以這樣說,佛光山的「敬惜字紙」實踐是非常系統、深入和細緻的,故本文特地介紹佛光山「敬惜字紙」的具體實踐方法。在第三部分,從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精神出發,結合佛光山「敬惜字紙」共生實踐,認為「敬惜字紙」能夠具有以下三種現代意義,它能夠為當今社會的人們提供一種惜福知足,簡單樸實,富貴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心靈環保、生態環保等群體性實踐中還能夠培養社會公德,「有公德心,才算有修養;有辨別力,才算有學問」,這是當今世界公民必備的素質;它能夠為形成一個可欲的「理想世界」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途徑。通過以上研究可知,雖然我們處於資訊時代,「敬惜字紙」作為一種優良傳統,不僅能夠在現代化條件下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式,甚至等而上之,進行「化現代」的嘗試。
佛教在全球化布教的「本土化」問題
「本土化」歷程並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就,它涉及的層面很廣,佛教的弘傳要達到徹底的「本土化」,須面臨各個層面的接觸與融貫,除了物質層面的交會之外,文化交流的核心要義體現在思想、制度與精神,這是非常深層的對話,最為深刻的交融。如未能達到這種以精神、心靈的彼此面對交流,則「本土化」歷程仍尚未成功,當然,此歷程非數十、百年恐無法達成,對於彼此文化的理解,並達到合作的地步,同存共榮,同體共生,實需要一長段時間來形成較大的文化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