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第三場觀音信仰論壇,引領大眾一探觀音豐富的藝術面貌與蘊含的宗教意義 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如常法師講述觀音信仰的流傳 第三場觀音信仰論壇 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佛光山, 觀音信仰, 論壇, 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2 「觀音信仰」系列論壇,10/8 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主講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陳玉女教授講述歷代觀音的造像 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 影片連結 觀音菩薩是佛教當中最為人熟悉的菩薩之.....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記者 姜桂芹 四川報導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10月26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論壇」,探討《全集》在大陸出版的重要意義。由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偉主持,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陳兵、佛教與社會研究院教授段玉明、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閔麗,以及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教授李利安、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院教授王雪梅擔任與談人。 陳兵說,佛教在明朝時衰落,20世紀以太虛大師為代表進行復興運動,到現代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發展。從《高僧傳》史料中,發現很少有僧人能將佛教推向社會,關注社會人生,而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
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
上海星雲文教館 「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基於佛教經典、人間佛教社會理論、宗教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刻與全面的分享與討論,圍繞“人間佛教社會學理論”等中心議題進行討論: 星雲大師對佛教“神聖性”的論述; 人間佛教如何回歸“佛陀本懷”; 人間佛教社會理論研究; 佛教社會理論與西方宗教社會學經典理論對話; 人間佛教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對佛教社會學理論的貢獻 【論壇時間】2018年4月27—29日(週六—周日)。 【論壇地點】上海星雲文教館 .....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記者 蕭惠珠 大樹報導】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1日起展開3天議程,海內外研究《維摩經》有成的學者專家齊聚佛光山麻竹園法輪堂,分享不同國度、譯本的新發現,也分別從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文獻等多元研究角度展開交流。1999年在西藏布達拉宮發現《維摩經》梵文本,讓《維摩經》原典重見天日的日本學者高橋尚夫,也受邀在會中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讓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大陸,甚至是德國的與會學者格外期待。 「《維摩經》是人間淨土的藍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理念,和人間佛教不謀而合。」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開幕時表示,經典中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和「以一切眾生病,是故.....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 區專家學者、宗教人士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舉辦「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圓桌論壇,提供討論平臺,以期促進不同地區專家學者及宗教人士的對話交流,推進當代人間佛教之深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第三期合作協議」,在陳教授統籌下,舉辦佛教學術論壇及多場講座。 當時沈校長與大師重會,再次理解大師教導的做人及出世道理,肯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份,能為香港社會帶來和諧。沈校長表示,宗教給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無論任何時代或環境,宗教都是教育重要的一環,「佛教的寬容有助社會變得更和諧,佛教學術研究和教育,對大學生及年輕人都有幫助。」 「在科學進步的年代,沒有手機不知怎樣活下去!」李綽芬笑談現代生活的境況,指出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21世紀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是人的貪瞋癡也與時並進,人類未來的發展堪虞,認為「21世紀人類社會需要佛教」,藉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迄今為止世界佛教美術的首次大結集。美術圖典分類彙編,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及佛教美術人物分成八大類,合計20卷冊。Arthur Van Sevendonck則說明美術圖典的出版,對宗教、歷史、教育、藝術所具有的意義與特色。 「當代人間佛教─50週年之佛光山」圓桌專題討論,由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研究系主任Jane Naomi Iwamura教授主持,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峰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執行長妙光法師、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覺謙法師、國際佛光會主任郭守仁,分別以台灣僧團教育、佛光山與人間佛教、多倫多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發展、美國西來寺的社會功能四大面向,介紹「人間佛教」在世界各地.....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宜興大覺寺開幕
復興之路上要有所擔當。王雪梅教授認為,此次論文發表不僅是寫作獎學金的結束,更應是今後學術研究的新起點。妙憫法師代表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發表致辭,歡迎青年才俊來到祖庭。寫作獎學金活動越來越受到國家文化部和宗教局的重視,在眾多項目提案中,獎學金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希望學子珍惜學術因緣。 開幕式後,程恭讓教授舉行《佛不是喪,佛是慈悲、智慧和精進》的主題演講,結合當下網路流行的「喪文化」和「佛系」現象,針對「佛本是喪」的觀點,程教授提出從佛陀本懷的角度出發,闡釋佛法、佛教並不是喪文化。他在演講中介紹,佛陀在古印度種姓制度盛行的極不平等時代背景下,提出眾生平等的世界觀,其本身就是非常積極的思想。《華嚴經》中.....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多元新思惟
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西北大學、上海大學、東南大學等17所高等院校。參與開題報告的青年學人結合人間佛教的核心思想與自身學科專業,從哲學、歷史學、傳播學、社會學、比較宗教學、民族學及文學等多個介面切入人間佛教議題的思考,開展出多元性、包容性和完整性的人間佛教新思考。 在開題說明會上,程恭讓教授介紹星雲大師為了幫助青年學者成長而設立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的初衷,並介紹此次報告會作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設以來的第三屆開題報告會,在延續往年側重人間佛教本位研究的宗旨之外,今年的寫作獎學金將會更加關注從人間佛教視角展開的對歷史和文化的觀察。 王雪梅教授介紹從人間佛教寫作獎.....
人間佛教論壇 — 菩薩情懷的善巧方便
行。本次論壇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光中文教館執行長慧得法師上海大學文學院程恭讓教授、西華師範大學王雪梅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應邀擔任論壇與談人,現場蒞臨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所長暨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卓新平教授賢伉儷等二百多人。 慧得法師在論壇上為大家分享了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事業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善巧方便智慧。他指出:大師一生注重細行,踐行三好四給,強調平等的菩薩精神,這一切都是大師善巧方便智慧和菩薩情懷的深澈彰顯。 溫金玉教授回顧了與星雲大師以及佛光山結緣的經歷,深為大師精進不懈、努力弘法的的精神所感動。其後溫教授又從佛教戒律中國化的角度,對菩薩行者在弘揚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