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在心理治療與心理輔導上的應用
當我們著手去做任何一件事時,必定先思考並作意:這是一件什麼事?應該採取什麼步驟來完成?因此必須是心識先有了行動的念頭,身體才會有所行動。意識是吾人一舉一動的軌跡,心則是行動的指引力量。人類根據邏輯推理,考量諸多因素之後,產生了決定行動與否的意志力。我們從過去大腦中儲存的經驗,來判斷既定時空下的行動是否安全、合宜、權變、如意或者恰當。雖然心識是行動的驅動力,但住在其中的記憶會溜走,潛藏在無意識裡。當心識敏銳靈活的時候,無意識會發出生理信號,通知身體自動轉向,祛避危險。
提醒自我(上)
提醒自我(上) Self-Reminder (1)
從《佛說吉祥經》再論人間佛教的學理 依據―兼涵《吉祥經》語文學分析及 《吉祥經.義注》漢譯(上)
本文的核心旨趣是思考《吉祥經》與現代人間佛教理論關聯性的問題。文章提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考量這種關聯性:(一)南北傳佛教都有《吉祥經》古老的經典傳承,(二)《吉祥經》義理建構視角及問題意識的特殊性,(三)《吉祥經》三十七種「吉祥法」的義理體系及價值旨趣,(四)中華文化與印度文化共用深厚的吉祥意識與吉祥智慧,(五)近現代中國佛教重新引入與修學《吉祥經》的努力。本文基於以上理由,系統而深度地探索了《吉祥經》的佛法價值及其對現代人間佛教的學理意義。為了討論的嚴謹性,本文也提供了基於巴利文《吉祥經》頌文的語文學分析,並把傳為覺音尊者所寫《小誦‧ 吉祥經‧ 義注》頌文部分首次予以全文漢譯。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人工智能翻譯更上層樓
大辭典》英譯計畫將人工智能導入翻譯流程,讓翻譯人員有更多時間研究和理解佛教辭條的意涵。他希望能教導學生使用人工智能,發揮其最大效益。妙光法師回應,這個時代已離不開人工智能,在使用人工智能時必須訓練自己思考和判斷。 培訓開始前,翻譯人員先選擇一則辭條,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翻譯初稿,再核對原文並加以修潤,輔以各種資料佐證,以加強翻譯的效率、準確度與流暢性。翻譯人員在翻譯流程中利用多種工具輔助,例如ChatGPT、DeepL等各種人工智能翻譯網站,人工智能遂成為翻譯利器之一。 此次培訓主要由翻譯人員報告使用各種人工智能軟體作為輔助工具的翻譯流程,再由教授和妙光法師講評。大部份翻譯人員先從了解辭條內文著手.....
英文線上研修 大般若經中明瞭「如」
學生的狀況、需要及價值觀。教師要自己先感到教學內容有趣,才能傳授給學生,這點對弘法者尤其重要。 院長妙凡法師更於課程第一天和圓滿日,以菩提心、慈悲心及般若3個學佛的重要元素,勉勵大家在教授引導下沉澱、思考、再出發;並鼓勵大家透過上課、開示與他人分享,加深記憶並帶動僧團成為學習型組織。 課程最後由學員分組報告研究成果及心得。妙藏法師分享,教授以「貓追尾巴」的譬喻,提醒學員如實看見真相,以觀照實相修行慢慢看清楚內心。找藉口不做該做的事,便是「魔」的現形。蘭卡斯特教授更讚歎佛光山徒眾在師父上人的教育下,理事圓融,善於將經文與平日的弘法經驗融合,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義理。 圖說:課程最後一天由學員分組報告.....
新視角探討人間佛教 首屆人間佛教社會學論壇上海舉行
的倫理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她強調,人間佛教應積極關懷人間社會事務,包括文化、教育、環保,乃至政治方面,推動社會的淨化。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從一則富有哲理的故事展開,生動展現了佛教哲理的深切思考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人間佛教的社會理念即為佛陀本懷的社會關切。 作為宗教學與社會學的交叉學科,宗教社會學不僅是古典社會學的重要領域,在當代中國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透過對中國佛教及其信仰方式變遷的考察,以此為線索,重新檢視佛教思想變遷、社會實踐、組織互動、信仰規則,既可豐富宗教社會學理論的中西對話,也能為宗教的社會治理提供解決方案。本次論壇的討論共持續一天半的時間,與會學者的學術論文.....
人間佛教管理文化--「佛教管理」線上課程
率 課程期末報告 畢業典禮 佛光山總本山三天兩夜禪修,並頒發畢業證書(根據疫情情況安排,交通費和住宿費學員自理)。 關於本課程 目標 將傳承中華文化的人間佛教思想與當代管理學結合,提供企業管理人士多元思考,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文化,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結合佛教管理理論與實踐,進行戰略分析和理性決策; 參照佛陀管理智慧,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和商務談判; 增強領導才能,帶領不同背景之員工,提升團隊效率; 提供識別和分析企業道德責任的方法,建立企業文化。 報名須知 對象 特色 首辦:全球首辦「佛教管理」線上證書課程; 師資:佛教界、學界、企業界頂級知名師資; 雙證:世界一流大學與知名佛教研究院證書; .....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八正道」面對危機,及提供正確方向處理這些危機? 妙光法師分享,「八正道」是可以讓社會找到危機出路,亦可以提供正確方法,讓大家重拾信心,找到希望,回復正常生活;同時提供4個方法,用正見與正思惟的「智慧思考」(Thinking Wisely)、以正語、正業、正命保有「紀律行動」(Acting with Discipline)、以正念及正定「專注於當下」(Staying Focused)以及正精進提高危機意識(Staying Alert)。妙光法師強調,目前全球疫情是一項危機,大家同體共生,需要用智慧與慈悲面臨疫情,共度難關。 覺凡法師表示,危機是考驗大家的修行,正見是很重要的修行方向,不抱怨,用.....
人間佛教研討會線上會議開幕 建設慈悲的未來和淨土
Lancaster)以「慈悲的未來」(Compassionate Futures)為題,分析了人口老化、環境汙染、Covid-19疫情等全球議題,其中以「人工智能AI」最為令人擔心,並呼籲與會者共同思考,如何以慈悲為基礎,讓科技與社會發展共榮共生。 「星雲大師推廣的人間佛教理念,與當今社會是息息相關。」蘭卡斯特教授讚歎星雲大師對全球未來與各項挑戰具有很深廣的遠見,並進一步指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正是應對這些全球挑戰的具體實踐,具有跨時代的深遠意義。同時呼籲,全球面對的各項問題是需要大家共同一起承擔、思考和解決,而「慈悲」是其中有效和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分11月9日及.....
當代人間佛教視域下的佛法再思考與再詮釋——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讀後
《佛法真義》是星雲大師在出家歷80年歲月之際,立足於佛陀的本懷,探求佛法的真精神,以糾正長期以來人們對佛法的種種誤解、曲解與偏見所作出的契理契機的再思考與再詮釋。《佛法真義》3冊共收集了星雲大師307篇開示主題,涉及內容非常廣泛,涵蓋「佛教義理」、「佛學思想」、「佛教常識」、「佛門行事」,以及大師對當代日常生活中種種問題與困惑的佛法洞見。這些開示都是大師平時的所思所感,可以說既是來自大師遙契佛陀本懷的本心流露,也是大師將佛陀教法融入到當下現實生活中的深刻理解、領會與詮釋。因此每一篇讀來都讓人覺得新意別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